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科學院邊緣海地質重點實驗室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邊緣海地質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期從事有機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和大陸邊緣地質與成礦學研究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地球化學測試儀器。

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與南海海洋研究所,於2003年8月聯合 建立「中國科學院邊緣海地質重點實驗室」,為兩所地球物理、大地構造和地球化學等專家開展富有成效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形成在學 科配備、人才隊伍和儀器設備等方面具有國內和國際先進水平的一支邊緣海地質研究力量,增強大陸邊緣和邊緣海地球動力學研究領域的原始創 新能力。

目錄

實驗室-前沿

邊緣海是在大陸和大洋岩石圈過渡帶上形成的特殊地質單元,是岩石圈[1]變形、沉積物堆積、岩漿作用與油氣等成礦作用的集中地帶。

研究邊緣海地質,不僅關係着全球構造動力學、海洋礦產資源開發與利用、海洋環境保護和全球氣候系統等重大科學問題,而且也關係 着維護國家權益、發展海洋經濟、促進自然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國家需求。

實驗室-使命

立足南海,跨越深藍,抓住國家重大需求,儘早進入國家與中科院的「十三五」規劃以及「一帶一路[2]」規劃,打造精銳隊伍,取得科研突破,為成為具有特色、國際知名和不可替代性的實驗室而努力。

學術發展上,推動多學科研究,促進海洋尖端技術研發與科學的互動,以「兩洋一海」(太平洋、印度洋、中國海)為主戰場,研究邊緣海-大洋地質與環境演化過程及其資源效應,研究方向:

(1)海洋岩石圈結構、演化動力學及其資源效應;

(2)海洋沉積過程及環境演變;

(3)島礁結構、形成演化與生態地質。

人才建設上,發揮實驗室的傳統優勢,吸引高端人才,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青年科技領軍人才,打造一支站在國際前沿、具有研發尖端技術能力的團隊。

實驗室-支撐

在2002年,原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和原中國科學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整合,還補充了大地構造等方面的研究骨幹,在地球化學和大地構造研 究方面已具有很強的學術優勢。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長期從事南海海洋地質和地球物理研究,有先進的海洋探測儀器設備和調查船,積累有豐富的研究資料,在海洋地球物理探測、古海洋學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實驗室現有科研用房面積3565 m2(實驗室1915m2,辦公用房1650 m2);儀器設備總值6055萬元(不包括2條海洋考察船)。

實驗室-領域

「邊緣海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是:以南海及其鄰區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開展邊緣海及鄰區海-陸岩石圈地質過程與動力學、邊緣海 油氣等礦產資源形成與分布規律、邊緣海演化與環境效應以及海洋地球化學現代過程和機理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為

(1)海陸岩石圈地質過程與邊緣海形成演化動力學;

(2)邊緣海油氣等礦產資源成礦規律及勘探開發新技術;

(3)邊緣海古環境效應;

(4)海洋地球化學現代過程及其機理。

在10年左右,成為在邊緣海地質研究領域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實驗室,從而更好地為推動地球動力學、油氣與水合物等資源的成藏規律 和全球變化理論的發展,為國家發展海洋經濟和維護海洋權益做出基礎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的重大貢獻。

實驗室自成立以來,採取研究所領導、學術委員會指導下的主任負責制:

實驗室主任:夏斌 研究員

實驗室副主任:丘學林、林舸、陳木宏 研究員

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塗光熾 院士

學術委員會主任:金慶煥 院士

實驗室-組織

實驗室設立以下5個內部組織單元:

(1)海陸岩石圈大地構造研究組

(2)海洋地球物理研究組

(3)古海洋學和陸海相互作用研究組

(4)邊緣海及鄰區礦產資源研究組

(5)邊緣海殼幔作用和海洋地球化學研究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