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系之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
中国菜系之乡[1],是中国烹饪协会为打造和提升名菜品牌效应,丰富烹饪文化内涵,繁荣餐饮市场,促进烹饪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对中国某一菜系或知名风味菜肴系列的发祥地的一项认定以及相应冠名。
中国菜系之乡认定条件包括:
- 烹饪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烹饪文化资源。
- 对中国知名菜系和风味菜肴系列品牌的形成、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名菜、名点、名宴和中华名小吃。
- 具有历史文献记载,历史考证成立。
- 政府重视烹饪文化和餐饮行业的发展,餐饮市场比较发达。
历史沿革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即菜系。菜系又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中国是美食大国,自古有民以食为天的俗语,也因为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方面,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
南食和北食
南北两大风味,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到了唐代,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为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唐代高椅大桌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分餐制的进餐方式,出现了中国独特的共餐制,促进了我国烹饪事业的飞速发展,到唐宋时期已形成南食和北食两大风味派别。
《梦溪笔谈》卷二四中记录到:“大底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在当时,中国的口味主要有两种,北方人喜欢吃甜的,南方人喜欢吃咸的。
四大菜系
到了清代,鲁菜(包括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的风味菜)、苏菜(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地区的风味菜)、粤菜(包括闽、台湾、潮洲、琼地区的风味菜)、川菜(包括湘、鄂、黔、滇地区的风味菜),已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地方菜,后称“四大菜系”。
八大菜系
民国开始,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有些地方菜愈显其独有特色而自成派系。苏式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广式菜系分为粤菜、闽菜,川式菜系分为川菜和湘菜。因为川、鲁、粤、苏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
中国八大菜系
一般认为,中国现在最具影响力的八大菜系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八大菜系及其代表作:
- 鲁菜:
鲁菜,历史悠久,又称作山东菜,是中国美食传统特色及文化的重要代表。鲁菜特色独特,风味以味道鲜、咸、脆、嫩为特点,量大,主要以葱姜来调味,如代表有济南菜、孔府菜,以糖醋鲤鱼、九转大肠等为代表。
- 粤菜:
粤菜,即广东地区的风味菜,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三个地区的菜系口味组成。粤菜擅长小炒,制作精良,菜系精美,口味清淡爽口,甜而不腻,著名菜品有:著名菜肴有:脆皮乳猪、佛山扎蹄、大良炒牛奶等。
- 川菜:
川菜,即四川地区的风味菜,也是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火锅闻名天下。川菜口味独特,以麻辣、酸辣、椒麻为主,回味无穷,主要代表菜品有:火锅、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
- 湘菜:
湘菜,主要是指湖南菜,以口味鲜明为名,特色是辣、油多、色浓,味道浓烈,口味酸、辣、还有烟熏腊肉,有浓郁的山乡之味。主要代表菜品有:东安、麻辣子鸡、洞庭野鸭、冰糖湘莲等。
- 浙菜:
浙菜,主要是浙江周边的菜系,主要由杭州、宁波、绍兴等地区地方风味菜组成。历史也是十分久远。“南料北烹”是浙江菜系的一大特色,特色鲜明,讲究刀工,制作考究,菜品精良雅致,代表菜品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等。
- 闽菜:
闽菜,主要是指福建地区的菜系。闽菜讲究选料、火候、调汤、佐料,以味道取胜而闻名。特色是制作精细、外观雅致精美、色系明亮。代表菜品有:佛跳墙、梅开二度、太极明虾等。
- 苏菜:
苏菜,即指江苏地区的风味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美景,还有美食。苏菜,讲究季节,制作精细、味道清鲜,代表菜品有:淮扬狮子头、叫花鸡等。
- 徽菜:
徽菜,即指安徽地区的菜品。特色以烹制山珍野味著名,擅长烧、炖、蒸。特色是油重、味浓。代表菜品有:红烧果子狸、火腿炖甲鱼等。
获得冠名荣誉的地区
- 山西──中国面食之乡
- 江苏如东──中国海鲜之乡
- 江苏淮安──中国淮扬菜之乡
- 江苏扬州──中国淮扬菜之乡
- 江苏扬中──中国江鲜菜之乡
- 江苏靖江──中国江鲜菜之乡
- 江苏靖江──中国汤包之乡
- 安徽淮南──中国豆腐之乡
- 安徽黄山──中国徽菜之乡
- 安徽绩溪──中国徽菜之乡
- 福建长汀──中国客家菜之乡
- 山东烟台福山──中国鲁菜之乡
- 广东汕头──中国潮菜之乡
- 广东梅州──中国客家菜之乡
- 广东潮州──中国潮州菜之乡
参见
外部连接
参考文献
- ↑ 中国八大菜系大盘点,你知道八大菜系的代表菜是啥吗?,每日头条,201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