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项目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建三局一公司”一般是指“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建三局一公司)始建于1952年,是国有控股的大型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等级,可承担各类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的建筑施工、水电暖通、设备安装、装修装饰、金属结构与网架工程的制作与安装、市政道路与桥涵施工、消防设施施工、土石方挖运等。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时间:1952年

公司简介

公司自组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秉承“争创第一——团结、拼搏、开拓、争先”的企业精神,以从事完全竞争性的建筑业为核心业务,先后在北京、 上海、 广东、 湖北等十九个省、市、 自治区和 巴基斯坦、 也门、 香港、 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承建过大型工业厂房、飞机场、热电厂、 电视塔、水利工程、高级宾馆、大型住宅小区、学校等各类工业、民用建筑与公共设施,形成了珠三角、 环渤海湾、长三角、西南和华中五大区域市场并存的经营格局。

公司以承建“高、大、新、尖、特”工程著称,在国内和国际上完成了一大批工期要求紧、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的大型和特大型工程,并先后在深圳国贸大厦和 深圳地王大厦的建设中,以“三天一层楼”和“九天四个结构层”创造了两个彪炳建筑业史册的施工速度,一些项目成为当地 标志性建筑物。

近年来,公司承建了武汉湖光大厦、湖北荆门电厂、安徽省邮电通信调度中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都高新科技商务广场、巴基斯坦JF-17飞机制造厂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参与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中央电视台新址、香港九龙联合大厦三大高端项目的建设。半个多世纪来,公司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累计向社会提供了近亿平方米的建筑产品,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使“ 中建三局一公司”成为业主可信赖的品牌。公司为社会承担了国有大型企业应履行的责任,每年为社会提供三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公司向社会奉献了经验,以成本核算为主线的“珠海经验”项目管理模式,在国内建筑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公司于1995年8月在行业内率先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第三方认证;1998年8月通过换证复审,并获得了具有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和国际认可论坛多边承认协议双重标志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2002年又通过了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 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先后22荣获鲁班金像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5次荣获得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还获评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全国最佳施工企业、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施工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众多荣誉称号。

作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骨干企业,公司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0余次到公司所承担的重点工程项目视察,给全体员工以极大鼓舞。

组织架构

决策成员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幸福

公司董事、党委书记—— 周克军

公司总会计师——张勇

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苏道亮

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忠

公司纪委书记——杨义熊

公司副总经理——戴运华

公司副总经理—— 夏强

公司副总经理—— 王建安

公司副总经理——高春军

公司副总经理——丁刚

公司副总经理——张多见

公司副总经理——陈卫国

公司副总经理——梁清淼

公司副总经理——谢安超

公司副总经理——刘新海

名优工程

广州恒宝华庭

佛山电力工业局生产调度大楼

中保人寿湖北分公司培训综合楼

广州珠江新城住宅楼(漾晴居)

河南报业大厦

上海网球中心

武汉可口可乐厂房

广州东山广场

武汉建银大厦

安徽邮电大厦

上海国贸贸易中心

上海太平洋大饭店

深圳国贸大厦

辽宁广播电视塔

社会评价

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

建设中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是目前 深圳特区也是国内最高的大厦。它的建设,最快之时,3天一层,曾30天内连上10层;被誉为“ 深圳速度”的象征。 日本、 瑞典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官员、专家、同行,参观后认为这里的施工,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4月中旬,记者来到工地采访,大厦第44层正在施工。仅仅过了10多天,大厦主楼第50层已胜利完工。至此,滑模施工全部结束。主楼高160米,象巍巍奇峰,直冲云霄。据承建之座大厦的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深圳一公司工地负责人厉复兴介绍,大厦的主楼共50层(未包括3层地下室),建筑面积为7万多平方米。楼顶还有直升飞机停机坪、旋转餐厅。副楼高4层,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大厦投资约1.2亿多元,是由38个省、市和中央一些部、委集资统建的。厉复兴告诉记者,工程进度快的主要原因来自先进的施工工艺和先进的设备,先进管理的方法,以及和经济工作紧密结合的 思想政治工作。

这座大厦,在施工中采用了“内、外筒一次同步滑模”的先进工艺,即用钢板组合成一个整层结构的固定模型,下配576个千斤顶。浇完一层,千斤顶就把整个模型结构向上“滑升”一层。这种滑模工艺,比香港和广州的一些建筑工程用的内筒、外筒分开滑升工艺更为先进。 国贸大厦在大单层面积建筑物上,内筒、外筒一次同步滑升;12小时可滑升一层。

国贸大厦是从第五层标准层开层试验采用滑模工艺的, 曾三次失败。但是,大厦的建设者没有在困难面前畏缩。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在第四次试验中,终于成功地滑出第七层标准层!尔后,用滑模工艺施工连连告捷:第层楼的施工速度从7天到5天、4天;从第30层开始,以3天一层的进度上升着。经过检验,工程质量是优良。

滑模工艺是成功的,但也离不开先进的设备作基础。一公司过去在内地施工,在高层施工设备上几乎一无所有。来到特区后,利用特区这个对外开放“窗口”的有利条件,引进了一批先进设备。如从 意大利进口的200吨米塔吊、搅拌站,从 英国引进的200米电梯,从日本引进的装载机……等等。

记者在工地采访,仰望直入云天的大厦顶上,那里正紧张施工,却不见有人往上送混凝土。主人笑了,说:“第个标准层,光混凝土就需500方。如果象过去用斗车往上推,每班8小时至多送上二三十方,如今他们从 西德引进了2台输送泵,一按开关,每台第小时便将25方混凝土从地面直接吸到200米的高空中去浇注;每班共可送混凝土400方,仅此就提高工效十多倍呢!

一公司副经理王毓纲诉记者说:这里的建设进度快,采用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是靠人掌握的。没有责任制,要取得那么高的建设速度也是不可能的。

承建国贸大厦,是一公司在投标中,从6家对手那里竞争得来的。第一次,先承包了3层地下室,规定工期90天。提前一天完工,奖5万元,延迟一天,罚5万元。结果,他们87天完成,得了15万元资金,外加5万元质量奖。这样一来,人们刮目相看了。在主体工程投标竞争中,又是他们夺标。每5层订一个全同,提前一天,奖8000元。现在大厦建到44层,资金已拿到32万元了。只有30多岁的王毓纲愉快地说,过去在内地,承建工程无须承担什么经济责任。耽误工期,算不了什么。现在负上经济责任,从上到下,都不敢怠慢。公司向建设单位包干,工人以班组为单位,向公司承包地所有施工人员,分楼层,按工种,定岗定位,签订经济合同,包干到班组。每个班组,每个工种,每个人,都在固定的岗位上,干固定的活。并且每种活在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都有具体标准。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完成一层楼,奖金多少,都有明确规定,多干者多拿,资金不封顶。这样一来,就把每一个干得好坏、快慢,直接与自己的经济收入挂钩,大大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去年,职工月平均收入是180元,最高250元,最低120元,今年1年4月,职工月平均收入250元,最高400元,最低180元。

一公司是前年9月从武汉来到深圳的。人员来自10多个省、市。从动工那天开始,公司党委就始终把为“为中国工人争光”的精神灌输到每个工人中,提出了:“创名牌、树信誉,发扬拼搏精神,攀登建筑业最高峰!”的口号,使每个人都认识到:在毗邻香港的地方,承建一座国内最高的大厦,不仅经济责任重,政治责任更重!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工人们已在工地上度过二个 春节了,很少有人请探亲假。

工地上共有60多对双职工。其中包括了工程局副局长 李传芳和在一公司技术科当主任的丈夫俞飞熊。这些天天见面的“牛郎织女”们,通通象单身职工一样,分住在大工棚 集体宿舍里。厉复兴这位工地书记,患有坐骨神经痛,不时发作,还坚持在工地工作,雨天一身水,夏天一身汗,二年多来未探过家!……

“深圳速度”就是这批劳动者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载1984年5月1日《南方日报》)

一曲豪迈的志气歌

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已经巍然屹立在深圳河畔。这座当今我国内地第一高楼,以三天一层的建设速度和以大面积内外筒同时滑升成功而令人称奇。如果说这项工程的胜利建成,在 中国建筑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的话,那是当之无愧的。

国贸大厦工程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有高度集中而又严密的施工组织指挥,有比较能体现按劳取酬原则的经济责任制,有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有围绕生产而展开的适合特区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条,就是它有一去志在攀登世界建筑技术高峰的队伍。

国贸大厦的施工条件既不优越也不丰厚,中建三局一公司决然承接这项工程,就因为看上它是国内独一无二的高楼,施工任务也异常艰巨。他们以啃硬骨头,创新水平的雄心壮志,摒弃驾轻就熟的翻模工艺不用,主动提出采用难度高、风险大的滑模工艺。当滑模施工三次失败以后,冷嘲热讽不期而至,有形无形的压力四面袭来,甲方断然制止他们进行第四次试验。在如此困难的时刻,施工队伍从上到下都怀着一种“为特区建设增光,为中国建筑工人争气”的豪迈感情,克服重重困难,争取施工的成功。在市政府和中建三局的支持下,他们为赶上世界建筑先进水平而拼搏,历尽艰辛才有了今天的国贸大厦,也才有为人们所称道的国贸大厦建设的经验。因此,不能不说国贸大厦的成功是中国建筑工人志气的凯歌。

国贸大厦建设者的志气,还表现在正确对待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上。滑模工艺国外三十年代就已采用,但是应用在国贸大厦上,从设计到施工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赞扬;国贸工地使用的施工器材中,塔吊、双龙电梯和高压混凝土泵分别为意大利、英国和 联邦德国生产的,然而在安装和运用中都进行了科学的改进,为生产厂商所折服。建设特区,实现四化,需要引进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要消化吸收,为我所有。国贸大厦在这方面的胆识和志气,也很令人感奋。

国贸大厦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它是一篇无言的倡议,号召各行各业的人们,振奋精神,使出 勇攀高峰的勇气,创造出全国水平、世界水平的业绩。物质决定精神。我们尊重科学。但是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志气,不支队伍不能没有士气,我们特区的建设者正在开创前无古人的事业,为无愧于历史的重托,我们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特区人应有的无高不可攀的志气!

(载1984年7月6日《深圳特区报》)

敢创当代“中国建筑之最”的人们

一 目标——当代“中国建筑之最”。

这是新近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中建三局一公司的战略。近几年,他们承建了一座又一座大型超高层建筑物。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我国目前建成使用的最高建筑物;深圳发展中心,正在建设中的一座比国贸中心更高的钢结构大楼;国际五星级上海太平洋大饭店,刚动工的国内最豪华的宾馆; 辽宁电视塔,比 龟山电视塔高85.5米,居世界第六,亚洲第一……

在这些“中国建筑之最”的背后,是这个公司三年产值和利润翻一番,经济效益连续两年名列中建总公司40家大型企业的榜首。

武汉人对 他们并不陌生, 武汉三镇最高的大厦晴川饭店就是他们建造的。他们的总部——中建三局,设在 武昌 马房山。

二 1984年3月15日,新华社向国内外发布了一条惊人的新闻:“正在 广东省深圳特区建造的国际贸易中心大厦,目前正以三天一层的速度上升,这座大楼建设速度之快,创造了国内大型高层建筑的新纪录,达到了国际同类建筑的先进水平。”

从此,“深圳速度”成为改革、开放,时间、效率的一个代名词而风靡全国,有谁会相信,创造“三天一层楼”速度的中建三局一公司,竟然是深圳建筑市场上的后来居上者!

深圳特区中国建筑业竞争夺标的试验声,十万建筑大军云集,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高160米,53层,我国第一高楼,成了中建三局一公司开拓深圳市场的第一目标,他们投标,拿到了这首屈一指的超高层建筑。一上来,就以创高速、夺第一为目标,要在“ 摩天大楼”工程主要中试验滑升模板新工艺。

香港人用滑模法取得了成功,但那是内、外筒体分两步滑升的,中建三局一公司要搞大面积内、外筒体同步滑升。没有先例,甲方提出了异议,要打官司,三局一公司领导干脆下了“军令状”。

看不见纵横交错的脚手架,也看不见一层接一层的木模板,这座高楼一天一天地高。施工速度由六天一层加快到四天一层,到第三十层时,就以三天一层的高速度稳稳地滑到顶端。成功的消息心动了国内外的建筑界。有人说:国贸中心大厦工程的信誉,够你们吃十年。但他们自己却不以为然。他们不停顿地开拓,不断地追求着“中国建筑之最”。两三年里,他们以投标竞争方式,承接了一项又一项“高、大、新、尖”工程,而攻克每一项工程,又是一次施工技术的突破,在同行中形成技术优势,从滑模式又发展到爬模、飞模……

三 在我国建筑业,过去有一种不成文的惯例,凡是有外国大 建筑商参加施工的工程,国内的施工企业就只能当配角,似乎唱主角,总承包者,非“洋人”莫属。中建三局一公司随着自己经济技术实力的增强,雄心勃勃地提出要打破这种不合理的惯例,力争在大型建筑工程中唱主角。

1985年,他们在 深圳发展中心大厦投票竞争中,又一次中标,并且第一次取得了总承包权。这是一座比国贸中心还高5.8米的超高层建筑,而且采用钢结构、圆筒式、外罩玻璃幕墙,主楼承重钢柱由130mm厚的钢板焊接。施工难度更大。

参加整个工程施工由国外和港澳以及内地的16家公司分包。目前已经进场的就有 美国、日本、 法国的三家公司和五家香港的公司,其中有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中建三局一公司统领各方,有胆有识,管理协调,不卑不亢。今年5月18日,这座大厦的主体建筑已经封顶。经过超声波深伤检验,97%的焊接质量达到国际上权威的美国AWSD规范的最高等级。

国家建设部一位负责人在现场考察后,称赞中建三局一公司总承包搞得出色。

中建三局一公司的领导回想起赵总理去年四月份在一份主张国内单位总承包的调查报告上的批示:“如果高层建筑都能走这条路,是很大的节约,而且将大大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他们为自己闯过来的道路感到欣慰,从而更加坚定了“永远力争第一”的壮志雄心!

(载自1986年《长江日报》)

中建三局一公司总承包包得出色

【本报讯】(记者叶兆平 通讯员斯敏)中建三局一公司在深圳发展中心大厦的施工总承包中,出色地管理协调了八家国外、香港分包公司的施工和关系,工作井井有条,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称赞。目前该大厦已吊装到27层。经专家测定,无论是钢结构制作精度还是焊接质量,均名列国内在建钢结构工程之首。最近,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杨慎考察了这个工程,对其现场管理、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表示满意。深圳发展中心大厦是目前全国最高的一个钢结构工程。整个大厦工程量浩繁,结构复杂。中建三局一公司为该工程的总承包公司并担负了土建、钢结构安装、焊接等 分项工程分包承建这个工程的还有16家外国和香港的公司。目前已进声的有美国迪奥·施雅锡设计公司、日本川崎制株式会社、法国CFEM公司和五家香港公司。在已进声的八家分包商中,有声望较高的大公司,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中建三局一公司以平等的态度对质每一个分包商。他们从中协调工程中的一切问题和矛盾。总承包公司平等待人的态度,使八家分包 商都感到合作愉快, 心情舒畅。尤其是原先认为“低人一头”的小公司更受感动,施工倍加认真,并主动协助三局一公司工作,使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三局一公司对分包公司的工作实行监督,不卑不亢。该大厦分包工程工种杂、项目多,各种进口的建筑材料颇难以计数,仅原材料质量的监督工作量就非常大。他们告知每一个分包公司,凡材料进场都得提前3至5天通知总承包单位,并作好验收准备。材料进场时,他们则从数量、规格、质量上严格地监督把关,即使是一些关系很好的伙伴也不例外。一次,三局一公司发现一家外国公司进场的两块钢术连接板错位150毫米,他们当场拍下照片,并叫来现场代表,共同讨论了修改和经济索赔等问题。该公司还坚持按我国的规范统一指挥施工。承包公司各家,各有自己的施工规范。开始时,一些分包商由于历史习惯,总是按他们原有的规范施工。三局一公司和市基建办一起多次做分包公司的工作,宣传我国的规范要求,讲明意图,使他们接受了我们的意见。如水电的安装,按香港的规范,在重要位置上都不高电线盒。在发展中心大厦施工中,分包商就按国内的规范在所有的重要位置上都设了线盒,安装质量符合要求。

(载1987年3月322日《深圳特区报》)

发展中心大厦施工技术冒尖

这幢高一百六十五米的大厦施工达到的高质量、高水平,标志着我国高层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达到了新高度

【本报讯】(记者叶兆平)由中建三局深圳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自行安装施工、目前我国在建钢结构建筑中最高(165米)的深圳发展中心大厦钢结构施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是5月10日结束的深圳发展中心钢结构施工技术评议会上全体评委一致通过的意见。

深圳发展中心大厦位于 人民南路和嘉宾路交叉的东南角,是一座兼有办公、宾馆的综合性功能建筑;是目前我国已建成钢结构建筑中最高,焊接钢板最厚,钢柱、钢梁截面最大,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的工程;也是第一次由我国担任主承建、自行安装施工的一个超高层钢结构工程。

这次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召开的深圳发展中心钢结构施工技术评议会,邀请了国内建筑科研、设计、教学、施工各个方面的专家、教授20多人,并由16名在国内有代表性、有威望的知名专家组成评委。评议会期间,专家们听取钢结构安装的技术报告,参观了现场,审阅了技术文件,就该大厦的施工水平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

专家们认为,该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的是超厚钢板的焊接。大厦钢板厚达130毫米,这在目前世界上还是不多见的。由于中建三局一公司施工组织严密,技术措施合理,采用了先进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半自动焊和合理的焊接操作规程,使5233条总长达354公里的焊缝,通过超声波探伤,全部达到美国焊接协会标准,合格率为100%,其中94%达美国最高级(D级)标准,填补了我国超厚钢板焊接的空白。

专家们还认为,工程的圆弧状造型给安装带来了很大困难,总体安装垂直偏差的测量控制与调整是施工技术的又一关键。三局一公司遵循“先整体,后碎步”的测控方法,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测控和调整方法,保证了安装质量。经测定验收,柱顶的垂直偏差仅25毫米,远小于美国AISC规范允许偏差50毫米的要求,达到较高的安装精度。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评委对深圳发展中心大厦钢结构施工技术作出这样的大厦的高层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工程的高质量、高水平标志着我国高层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达到了新高度,为我国高层钢结构工程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深圳市副市长李传芳出席了评论会。她说:“深圳能创造一个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这消息令人鼓舞。”

(载1988年5月12日《深圳特区报》)

一曲争气歌

——我 工程技术人员和机电设备在巴基斯坦

本报记者 任毓骏

1989年12月6日,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巴基斯坦贾姆肖罗米电站二号机组终于赶在日本公司承建的一号机组之前并网发电,安全运行。经测试,电机、汽轮机、锅炉以及其他设备都达到设计标准。巴方总工程师希迪奎先生高兴地说:“中国人不仅在时间上创造了奇迹,在质量上也十分令人满意。”这是中国机电工程技术人员和国产设备在国际市场上奏响的又一曲凯歌,它标志着中国机电产品成套出口和对外工程承包又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急友好国家所急

1987年5月, 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以合理的价格、全面的质量和技术保证,一举中标承建巴基斯坦贾姆肖罗第二、三、四号三座各为21万千瓦的 火力发电机组,总承包金额达2.88亿美元。中方不仅要负责这座大型电站的勘探、设计和土建工程,提供全套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还要为巴方培训人员,负责为期一年的运行维护,这是中国机电规模最大、金额最高的一次成套设备、技术和劳务出口。 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建三局一公司、湖北电建一公司分别承担设计、土建施工、安装施工任务。

贾姆肖罗是一个小镇,在此外建设大型电厂取水方便,并可直接向国际商业交通名城 卡拉奇和 工业城市 海德拉巴德输电。巴基斯坦政府对电站的建设极为重视,根据巴方聘请的西德 雷米尔国际咨询公司总部的电脑工期程序显示,中国公司承建的二号机级应在1990年6月发电,然而,巴基斯坦一到冬季,随着 印度河水位下降,几个电站发电能力降低,全国电力严重紧缺。为此,巴基斯坦政府多次表示,希望二号机组能提前半年即在1989年年底之前发电。这个电站的一号机组由日本公司承建,而中国承建的二号机组则要在一号机组选址定点后才能开始具体设计和施工,二号机组在一号机组之后发电是理所当然的。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经过科学论证之后得出结论,只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企业的优势,对外和日本公司搞好协调,对内合理安排设计、土建、安装、运行等部门交叉施工凭着中国人的团结拼搏精神,提前半年发电是可能的。

从1987年12月10日破土动工起,到1989年12月6日一座21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荒原上突兀而起并网发电,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在中国机电史上没有先例,在巴基斯坦也绝无仅有。巴基斯坦水电发展局主席说:“我们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这个速度,这只有中国的朋友能办得到,你们争发展中国家所急。”看到中国承建的机能领先发电,日本公司也加快了建设速度,决定在1990年初提前发电。这对电力紧缺的巴基斯坦来说,无疑又是一个佳音。

在国际竞争中经受考验

承建一号机组的是一家实力雄厚的日本公司。而一号机组和二号机组公款相距20米,共用一个锅炉烟囱和一个中央控制室。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把这视为对中国人、中国设备的考验。中国提供的21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是国内同类设备中最先进的产品,和日本机组比较,中国的产品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较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大烟囱是电站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物,两座高达150米的烟囱分别由日本和中国公司承建,由日本公司承建的第一座烟囱建成后,巴方以及西德咨询公司表示满意,第二座烟囱竣工后,所有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技术和干劲更加刮目相看。中国承建的大烟囱的工期仅为日本公司承建的烟囱工期的一半,而施工质量无论是混凝土密实度、垂直度,还是表面光洁度,均明显超过后者。

电站从 印度河引水,要建造两座取水管桥,日本公司和中国公司各承建一座。日本公司把这项工程交给一家 新加坡公司承包,他们先在取水桥旁建起一座引桥,帮150吨大吊车吊装桥体。中国公司由于准确测定了印度河水的最深点,使承建的二号桥桥身比一号桥缩短了50米,节约了百余吨钢材。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经过精心设计,没有先架引桥,而是浮船拼装法。这不仅缩短了工期,而且大大节约了经费。结果新加坡公司花费了大约200万美元,中国公司只用了97万美元,同样保证了工程质量。巴方和西德咨询公司都称这是中国公司的创举。

负责这两项工程的中国建筑三局一公司的 刘晓东总工程师感慨地说,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得到在国内得不到的锻炼,事实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企业完全有能力和外国公司竞争。

(本报 伊斯兰堡电)

(载1990年1月31日《 人民日报》第一版)

跻身浦东建设“四大天王”之列

本报讯 通讯员张绪海、记者姜月波报道7月中旬,中建三局一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回荆门总部述职时,日本新日铁公司几次通过越洋电话跟踪到荆,寻求合作 浦东新标志建筑“ 世界广场”的钢结构工程。

在上海,中建三局一公司是个响当当的名字。80年代,他们走出山城荆门,挥师南下深圳,同时分身东进上海滩。第一次投标就中标承接了五星级上海太平洋大饭店,并获得全国建筑界最高荣誉——鲁班金像奖,由此一炮走红。紧接着中标承建146.5米高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首开上海建筑物钢结构全玻璃幕墙的先河。

浦东开发为中建三局一公司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新天地,他们把重心由浦东西向浦东转移。在浦东建筑市场激烈竞争中,他们接连中标承建了 金桥大厦、第三粮库、良友大厦、 银都大厦等 上海市重点工程,今年上半年,他们在浦东相继中标总承建招商大厦、爵士大厦、 新金桥大厦等高层建筑,仅这三项承接总额即达3.1亿元人民币。

上海城建部门近期的一项综合考核显示,中建三局一公司、上海市建三公司、市政一公司、浦东建设总公司被誉列浦东建筑大军的“ 四大天王”,而中建三局一公司是其中唯一的外来者。该公司元月至6月,各项目完成施工产值已达年计划92%,实现利润超过全年计划。

目前,一公司的一个精干班子正紧密跟踪浦东中美合资“世界广场”、88层钢结构的 金茂大厦等重点工程。目标:让一公司的“代表作”缀满浦东。

(载1993年7月23日《湖北日报》)

中建三局一公司转换机制主副并进拓市场

(本报讯 记者 汪洋 通讯员唐述敏)中国建筑三局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主副并进”的战略构想,仅半年就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该公司面临资金紧张、任务吃不饱、后勤负担重、企业效益低等难题。

该公司为转换经营机制而提出的“主副并进”战略,要求企业主力的建筑安装队伍全面拓展深圳、珠海、上海至 宜昌的 长江沿线以及巴基斯坦等国内外市场,而作为“副业”的房地产、木材加工、牧业管理、职工医院则广泛面向社会,走多元化经营的路子。

中建三局一公司对主业提出主攻“高、大、新、尖”的建筑安装目标,主力军在前方捷报频传。深圳、珠海两个分公司双双实现产值过亿,效益千万;上海分公司博得“浦东建筑四大天王”之一的称誉;苏州分公司把业务做到了 沈阳; 郑州分公司也跻身武汉大市场。国外的巴基斯坦分公司在建设 卡诺特等3个电厂工程中获得业主好评。

作为“副业”的多元化经营实体已达14个,其中3家 中外合资企业。这些实体一旦变成了市场中的腐朽 ,就摆脱了对“母体”的依赖,变企业的包袱为自我发展的盈利实体。到5月底止,中建三局一公司副业全部发展,经营实体无一出现亏损,已创下产值2.59亿元,利润420万元。

(载自1994年6月24日《湖北日报》)

再现铁军雄风

——记“地王商业大厦”钢结构施工者中建三局一公司

当走在 深南中路街头驻足回顾,一定会看到一座与众不同的大厦正在施工。它就是闻名遐迩的深圳“地王商业大厦”。它以高速的施工进度和文明的施工环境,引起路人的关洋。

“地王商业大厦”位于深南中路、宝安南路和 解放中路多采繁华道路的交叉处。在这块狭长的三角形地块上,将建成一栋高40层的混凝土结构高档住宅楼、一栋结构层81层的钢结构办公大楼和一栋四层高的购物商场。其中,81层高的“地王商业大厦”主楼总体高度达到398.95米,使其成为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四高的房建工程。

中建三局一公司承担了大厦主楼的全部钢结构工程。就是说,这座高近384米的大厦主楼,包括核心墙、钢柱、钢梁在内的全部钢结构施工安装工程,都由中建三局一公司承担。

说起中建三局一公司,也许一些人还不太熟悉,可是说到当年在53层的深圳国贸大厦创出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恐怕每个人都不会陌生。是的,中建三局一公司就是当年创造“深圳速度”的英雄队伍。如今,他们又在“地王商业大厦”工地创造着新业绩和纪录。中建三局一公司副总经理兼“地王商业大厦”工程项目经理 鲍广鉴在施工现场向记者介绍情况时说,深圳“地王商业大厦”工程是继“深圳发展中心大厦”之后,中建三局一公司在深圳承担的又一项大型钢结构施工项目。大厦结构层有81层,总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全钢结构总重量24500吨(全部钢结构的焊缝,累计起来长度达到60万米。)对这么大量的钢结构件进行吊装、焊接,并且全部符合设计要求,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

“地王商业大厦”的钢结构设计施工采用了国外的设计标准规范。如吊装采用了美国AISC标准。焊接采用了美国AWSDII标准。三局一公司的建设者们大量采用先进技术和检测手段,保证了施工质量。例如,按照国外的检测方法,是施工到一个阶段后进行单位整体测量,他们在施工中则实行跟踪测量,即在吊装和焊接每根钢柱时同步进行测量。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设置了16个激光孔。在测量过程中他们还采用了旋转仪、测距仪等大量先进测量仪器。在焊接施工中,他们在全国首先引进了焊接压型钢板的二氧化碳点焊机,焊接速度超过传统手工焊接的4倍,并且节约了2/3的能耗。由于他们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仅保证和施工质量,还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在超声波焊缝探伤和垂直度允许偏差等质量指标上,都远远超出业主和美国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安装第14节C5钢柱时,现场测量发现钢柱偏差34毫米,已经达到了美国70毫米偏差的设计规范要求,他们还是按照高标准的要求,将这段钢柱返工。从1994年5月27日开工至今,已完成总施工量的70%,创造了9天完成4层钢结构的工期,平均2.25天一层楼,再一次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

鲍广鉴经理特别向记者强调了施工现场三局一公司全体职工的拼搏精神。1994年下半年,连续两场暴雨袭击深圳,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当时,一些职工住 罗湖区莲塘,洪水使交通断绝,这些职工坚持步行2个多小时,也要赶到工地上班。部分职工家里受到水淹,在家庭生活遇到困难的条件下,还在工地岗位上施工。在工地的各级管理人员,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以身作则,开工7个多月来,没放过一天假。鲍经理深情地说,三局一公司全体职工团结一致的的拼搏精神,是保证工程顺利进展的重要源泉。

三局一公司在“地王商业大厦”的施工项目无论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文明施工方面,都受到国内外专家、业主单位和上级领导部门的交口称赞,市建设局的有关领导多次到工地现场检查工作,每次去都对他们的工作赞不绝口,在施工现场的日本新日铁公司项目经理说:“地王商业大厦”的钢结构工程即使按香港和日本的标准衡量,也达到了一流水平。整体工程验收后,可以载入 吉尼斯世界纪录,由于三局一公司在“地王商业大厦”工地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及文明施工各方面的突出成绩,还被中建三局领导机关授予“双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继“发展中心大厦”之后,又一座钢结构的“地王商业大厦”将在深圳的大地上拔地而起,它们就像一座座 纪念碑,向人们陈述着中建三局这支 铁军往日的雄风和今天的风采。

本报记者 陈东

(载自1995年1月18日《深圳商报》)

敢为天下先

————记国家劲旅中建三局一公司

在上海,不少人知道 虹桥开发区有一幢高100.5米、28层、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的五星豪华级大饭店,也曾见过被誉为虹桥第一楼的高146.2米、37层,建筑面积92800平方米的国际贸易中心大楼。

在深圳,不少人亲眼目睹过以三天一个结构层的“深圳速度”崛起的高160.5米、53层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的雄姿。

在北国,不少人看到过耸立在 沈阳市 带状公园一侧、像一根擎天巨柱 直插云霄的辽宁电视发射塔。

然而,即很少人知道,以上这些杰作,都是出自国家劲旅中建三局一公司之手。

这支建于5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的队伍,在改革春风的薰陶下,努力适应建筑业改革的新形势,以“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的精神披荆斩棘,艰苦奋斗,使企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取得了一流的成绩。

去年,公司完成国内总产值7.2亿元,国外总产值数百万美元,效益达4215万元,职工年收入均过万元,大大超过国内同行业。

80年代,该公司领导审时度势,毅然决策:“开拓特区、出征施工”,把“目光瞄准国内最高、最大、最新、最难的工程”,硬是在强手如林的深圳建筑市场杀出条血路。1982年他们全力以赴,投入竞争国贸大厦的角逐,5天内完成标书,击败众多竞争强手而夺标。在国贸大厦建筑中,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一公司也因此在中国建筑界脱颖而出,享誉海内外。1985年,三局一公司投标竞争取得深圳发展中心大厦工程的总承包权,当总包。他们作为主体施工单位,率选垂范,为各分包单位作出了表率,出色地完成了总承包工作,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大大提高了我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

中建三局一公司从1984年至1987年,还分别派出精兵强将,离开荆门大本营,挥戈东进、北上,先后承建了33层的珠海最高建筑物金融大厦;承建了当时世界第六、亚洲第一高塔(高305.5米)的辽宁电视塔;承建了上海五星级的太平洋大饭店和上海国贸中心大楼。

正是由于三局一公司敢争第一、敢为人先、采用先进的施工新工艺,使得他们声名日盛。在滑模工艺上,他们的技术大大超过香港一家以滑模著称的建筑公司。在辽宁彩色电视塔工程中,他们首次采用了“内外筒整体不等高液压滑模”工艺,并成功地实现了超高空空滑12米的高难度施工。在钢结构领域,他们在深圳采用了新型钢结构体系,运用新工艺成功地塑造了深圳发展中心这一钢铁大厦杰作,这座大厦钢构件总量达11049吨,最大单件36.7吨,最厚钢板达130毫米,焊缝总长354公里,他们仅用一年时间,就优质高速地完成了。

三局一公司靠“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的企业精神艰苦奋斗,使众多珠荣,接踵而至。从国家开展评审全国建筑艺术最高奖——鲁班奖以业,到1994年底共评审了4次,三局一公司次次中奖,是全国唯一4次获得鲁班金像奖的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在近几年里,他们还多次获得“高效益先进企业”称号,并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

李国庆

(载自1995年3月29日《工人日报》第八版)

“中国铁军”深圳再树丰碑

——“地王大厦”向国际先进水平挑战

本报讯 记者 魏劲松、欧阳治修报道 楼高383.95米,共81层的深圳“地王商业大厦”已成为中国高层钢结构建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

“地王大厦”的“建设主角”——“新日铁”公司是世界著名的企业集团,曾承包建造过 香港中银大厦、 台北 远东大厦、新加坡 共和大厦等一系列国际知名超高层建筑。

经过认真挑选和反复斟酌,“新日铁”公司选择了曾创造过“深圳速度”的中建三局一公司作为其钢结构安装施工的合作伙伴。

从1994年5月27日“地王大厦”开工至今,素有“铁军”之称的三局一公司创造了一流的施工速度。按国际惯例测算,建设同类摩天大厦,一般需要18个月工期。从目前已建设到68层、300m高的速度看,整个工期可望13个月全部完成。为此,业主—— 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日本新日铁公司、中建三局一公司已决定在今年6月9日举行封顶仪式。

在高速度的背后,“地王”的建设质量也创造了国际水平。其钢结构设计施工大多采用了国外的设计标准规范,按照国际公认的美国AISC标准,其钢柱吊装粗度允许向内倾76毫米、向外倾斜51毫米,但“地王”的吊装精度目前仅内倾25毫米、外倾17毫米,由于大量采用高新技术和设备,“地王”的多种质量指标,都比业主和美国设计规范要求的要高。

(载自1995年4月6日《 经济日报》第三版)

再创“深圳速度”

——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深圳地王商业大厦记事

一座高耸入云的新“城标”,正在深圳拔地而起。总高383.95米,81层,高度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钢结构的“地王”商业大厦,主体核心筒钢结构工程顺利完工,塔尖部分也完成了1/4钢构件,高度已达320米,宛如一柄宝剑直刺云霄。铸剑者,就是当年建设“华夏第一楼”——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时,创下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的中建三局一公司。

1994年初,国内外四家施工企业赶到深圳,急欲参加地王工程投标。然而,工程总承包商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出人意料地宣布,这座全钢结构的亚洲最高建筑,钢结构的亚洲最高建筑,钢结构工程不投标,采用议标方式,指定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

中建三局一公司,是我国 高层建筑施工的“ 国家队”,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钢结构摩天大楼——深圳发展中心大厦,先后四次荣获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一次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然而,这次任务非同寻常,地王大厦的高度超过了两个发展中心,用钢多达4.6万吨,钢结构件数以万吨计,连接钢结构件所用的螺栓和焊钉就有100万件……而工期却仅14.5个月。正在 泰国施工的公司副经理鲍广鉴,毅然放弃丰厚的高薪,当即回国率员工承敢接受了这一挑战。

鲍广鉴,是我国著名的焊接和钢结构方面的权威、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带领队伍在施工中果断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并不断改革、创新。

两台50吨内爬塔吊在我国是首次使用,可他们不崇洋,不唯“上”,通过对塔吊的性能参数和现场施工条件的科学分析、论证,大胆改革业主规定的吊装方法,调整结构件吊装顺序,使部分结构在地面先行组装,减少空中作业量,凭借高效的管理,几种工序同时作业,从而使每层钢构件吊装时间由一天半一下子缩短到7个半小时,提高工效近5倍。

二氧化碳自动焊,在我国还是首次引进使用,三局一公司不久就打破二氧化碳只能进行“平焊”的禁区,在立焊、斜立焊、仰角焊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功。一个楼层的钢结构有1700平方米,通常要干6天,然而三局一公司仅用两天半时间,比80年代初在钢筋混凝土大楼施工时创造的三天一层的速度还快半天,一举创出新的“深圳速度”。

地王大厦是去年5月底开工的,至今刚到一年,而钢结构总工程量已完成90%以上,鲍广鉴经理胸有成竹地说,提前一个月完工已经胜券稳操。这意味着将比“国际速度”节省工期近1/3。

“地王大厦的高度是世界一流的,我们的施工水平也要赶超世界一流”。三局一公司开进工地的第一天,上上下下全体干部工人就树立了这一信念,他们不仅千方百计抢速度,抓质量更是锱铢必较,内控质量标准定得大大高于国际规范,如钢结构焊接,美国规范为30%进行超声波探伤,而他们则定为100%。

地王大厦开工以来,三局一公司施工的钢结构一次交验合格率始终保持100%,优良率达92%。目前,大楼已施工到320多米高程,然而向内最大偏差仅25毫米,向外最大偏差仅17毫米,远远超过国际先进标准,受到业主的高度称赞。

曾承建过香港中银、新加坡共和大厦等一系列国际知名超高层建筑的新日铁公司地王大厦项目负责人几玉笃知先生由衷地说:“到目前为止,三局一公司在施工中尚未发生一起重大伤亡事故,这一点即使在国外也是极不容易的”。

高耸入云的地王大厦,还在三局一公司职工的双手中徐徐上升。

费伟伟 陈东

(载自1995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第二版)

亚洲第一楼在深封顶

<本报记者黎冬梅深圳9日专电> 今天上午12点,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于元平先生和深圳市市委书记 厉有为等一行人亲自为亚洲第一楼深圳地王 商业中心拧上了最后一批金螺栓,使这座令人瞩目的超高层大厦完成封顶仪式。

由香港祈福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兴建,中建三局一公司负责承担钢结构主楼工程的“地王”大厦共81层,高383.95米,堪称亚洲第一楼,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席西斯大厦和 纽约 世贸中心姐妹楼。大厦总建筑面积26平方米,钢结构总量2.45万吨,总投资约1.4亿金美元。

深圳地王商业中心是中建三局一公司继深圳发展中心之后承建的又一座以钢结构为主体的超高层大厦,该公司曾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此番在深圳又创辉煌。在施工过程中,该公司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将生产诸要素的动态优化配置,成功地运用于项目施工,在大陆率先购置使用 澳大利亚M440D内爬塔吊设备,并引进进口压型钢板CO2点焊机、熔栓焊机等先进设备,同时严格按照美国AISC标准要求,施工工程质量受到业主、政府主管部门的赞扬,质量合格率和优良率分别达到100%和92%,而且创造了两天半一层楼的新“深圳速度”,使大厦钢结构工程提前2个月封顶。

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于元平认为:“地王”大厦对他的公司和中国都是一个光荣记录,日本建筑权威人士在认真考察了“地王”大厦的施工后得出结论:“无论质量还是速度,地王大厦施工均达到了一流水平”;中国建设部副部长 李振东表示:地王大厦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成功,为中国 建筑施工企业打破传统管理模式,按照新的管理模式组织施工,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提供了新经验。同时,也是我国高层钢架建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载自1995年6月10日《大公报》第五版)

中建三局一公司获“特别荣誉奖”

本报讯 (通讯员张绪海记者姜月波) 中国建筑业协会昨日在汉颁发1995年度建筑工程鲁班奖, 天津体育中心主馆等38项工程获此殊荣。总部在武汉的中建三局一公司以其全国唯一创4项鲁班奖工程的业绩,获特别荣誉奖。

据悉,鲁班奖工程已评选7届,至今已有252项工程获得这一荣誉,本届共有20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国务院9个部门申报63项工程参选,经评审委员会严格复查、反复筛选敲定的。

中建三局一公司多年来凭借“永远争第一”精神,依靠科技进步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先后创建深圳国贸大厦、辽宁电视发射塔、上海太平洋大饭店、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大楼等四项鲁班奖工程。今年,这家公司又承建了中国第一座摩天大楼——高383.95米的地王商业中心主楼钢结构的施工,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2.56亿元,实现利润88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和100%。目前已承接1996年施工合同18亿元。

(载自1995年12月25日《湖北日报》头版)

公司理念

文化理念

企业宗旨: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建设祖国、福利员工

核心理念:追求阳光下的利润最大化

企业精神:铸造精品、超越自我

经营理念:竞争无情、商机无限、市场唯大、经营为先

价值观:中国建筑,品质重于泰山;过程精品,服务跨越五洲

环境观:建筑与绿色共生,发展和生态协调

安全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生命是安全的保障

企业精神

争先: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

诚信:服务社会,有诺必践

创新:创新提成竞争力

团队:团结和谐,荣辱与共

包容:四海为家,海纳百川

人本:以人为本,实现员工与企业和谐发展

管理方针

以人为本,拓展装饰艺术空间;服务社会,建造绿色精品工程。

“以人为本”不仅是指我们的经营、管理、发展和企业目标要以人为本,而且我们的设计、施工、服务和最终产品也要以人为本。“拓展装饰艺术空间”表达了我们对建筑装饰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我们共同的事业追求永无止境;“服务社会”,即使我们作为国有大型建筑装饰企业勇于对社会承担责任,也是我们对业主、总包、监理的郑重承诺;“建造绿色精品工程"是指我们全力创造”质量、安全、环保、工期、效益、服务“六个第一流,向业主和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