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临河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中部,居河套平原腹地,坐落在黄河“几”字弯上方,南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北依阴山,东与乌拉特草原紧密相连,是巴彦淖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40°34′~41°17′,东经107°6′~107°44′。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区辖11个镇、3个乡、160个行政村,城区设10个街道办事处。临河有蒙、汉族回族等14个民族,截止至2013年底,共有54.93万人口。

目录

历史沿革

著名的“河套文化”即萨拉乌苏河畔的考古发掘表明,处于智人时代的“河套人”,曾在黄河岸边制造石器,从事狩猎,食肉衣皮,创造了河套地区原始时代的物质文明。阴山岩画研究表明:早在一万多年前,阴山南北就是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理想家园。那时,阴山河套一带草木茂盛,百兽出没,生态极好。周宣王派大将南仲率大军讨伐居于阴山河套地区的猃狁之族,并在包括今临河地区在内的朔方筑城防守。战国时代,赵武灵王君临河套,“至高阙为塞”,设九原郡。临河属赵国九原郡之西部地。当为临河见于史籍之始。

汉武帝元朔二年,即公元前127年,武帝命大将军卫青统兵十万出云中,北伐匈奴,收复当时被匈奴占领的黄河北河以南平原地区,称“河南地”。汉王朝在河南地置朔方郡,下领十县,临河县是其中之一。其县城筑于今新华镇境内,隶朔方刺史郡统领。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匈奴再度南下。至献帝建安年间,临河县废。直至三国及晋初,临河地区长期为匈奴牧地。西晋永嘉以后,临河地区又迭次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赫连勃勃夏属地。

南北朝时,北魏政权设立镇,临河地域属沃野镇辖区。隋初属丰州,大业三年(607)撤州置郡,属五原郡。唐初隶关内道,贞观中改州置郡,属九原郡。景龙二年(708),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临河属西受降城。宋、辽、金、夏时,皆为西夏属地。元灭西夏,设云内州,临河地区属云内州之大同路。明初,地属宁夏卫。未几,即入北元蒙古部属。北元中兴之主阿拉坦汗曾驻牧河套地区。清初,分属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后旗和右翼后旗。

乾隆以后,置道设厅,隶归绥道萨拉齐厅。光绪二十七年(1901)隶五原厅。民国初年,改厅为县,属五原县。民国十四年(1925),析五原县丰济渠以西地置临河设治局,筑城强家油房(今城关镇),直隶绥远省。民国十八年(1929)十月升格为县。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国民党军政当局宣布起义,临河县属绥远之陕坝专员公署。1954年,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同年陕坝专署改称河套行政区,隶属未变。1958年河套行政区与巴彦淖尔盟合并,临河县隶巴彦淖尔盟。1984年12月11日,临河县改为县级市。2004年8月26日,巴彦淖尔撤盟设市,称巴彦淖尔市,临河市更名为临河区。区人民政府驻庆丰东街。

行政区划

截止至2010年底,临河区辖10个街道、11个镇、3个乡:团结街道、车站街道、先锋街道、解放街道、新华街道、东环街道、铁南街道、西环街道、北环街道、曙光街道、狼山镇、新华镇、干召庙镇、黄羊木头镇、乌兰图克镇、隆胜镇、小召镇、双河镇、古城镇、城关镇、白脑包镇、八一乡、丹达乡、乌兰淖尔乡;狼山农场、临河农场。

人口状况

2013年末临河区常住人口54.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6万人,乡村人口18.87万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临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北岸,阴山南麓,河套平原中部,南临中国第二大河--黄河,故名“临河”。地理坐标为东经107°6'至107°44',北纬40°34'至41°17'。

地形地貌

临河全境为黄河冲积平原,地面开阔平坦,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微度倾斜,海拔高度为1209米--1045米。临河耕地面积75761公顷,占总面积的54.4%,其它为牧场、沙丘、森林和湖泊。临河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埋深平均为1.6米至2.2米。地下水多为淡水,适宜灌溉。地下水补给主要是引黄灌溉,年引水量达1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59.5万亩。

气候

临河深处内陆,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云雾少降水量少、风大、气候干燥,年降水量138.8mm,平均气温6.8°C,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为3229.9小时,是我国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光、热、水同期,无霜期为130天左右,适宜于农作物和牧草生长。

土壤

灌淤土是临河主要土类之一,分布地区较广,包兰铁路与陕坝——五原公路之间是灌淤土分布集中区,黄河防洪堤以南,总排干以北有少量分布。灌淤土面积1762727.22亩。

灌淤土的物理性质:表土容量1.5g/平方厘米,总空隙度44.46%,地下水埋深0.7~2.7米。其化学性质:pH值7~8.5,含盐量0.8%,全氮0.068%,速效碳9.16ppm,速效钾2.45ppm,有机质1.05%,碳氮比为8:8.9。

灌淤土灌效层较薄,一般在50厘米左右。由于引黄河水灌溉和耕作施肥,灌效层均匀一致,层理不明显。灌效层中,腐植质含量较高,结构良好,易耕作,是临河主要耕作土壤,适于多种作物、林木极牧草生长。

灌淤土类包括草甸灌淤土、盐化灌淤土载个亚类,灌淤红泥土、灌淤两黄土、灌淤沫土、灌淤沙土、盐化红泥、盐化两黄土、盐化沫土、盐化沙土8个土属,127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黄河是过境河流,是临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来源。黄河总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年平均总径流量为367.2亿立方米,流量为847.3立方米/秒。年内月季变化大,最大流量在8月,最小流量在11~12月。最大月份的流量为最小月份流量的5~24倍。黄河是临河灌溉的主要水源。已形成以永济、黄济两大干渠为主体的引黄灌溉网。年引水量为11.02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190.99万亩,沟渠占地20.51万亩。

地表水除黄河灌溉网以外,还有总面积3.1万亩的大小湖泊,水深1~7米,PH值8~9。

地下水储量丰富。埋深平均在1.6~2.2米,3月份最深在2.5米以下,11月份最浅在0.5~1米。地下水走向与地形一致由向北。北部埋深<1米,含水层厚度180米,单位涌水量5~10立方米/小时;中部埋深<1.5米,含水层厚度150米,单位涌水量10~20立方米/小时;南部埋深<2米,单位涌水量10~20立方米/小时。地下水浅部为淡水,矿化度<3g/l的总面积的71.65%,矿化度3~5g/l的占20.61%,矿化度5~10g/l的占7.74%。深部以淡水为主,有咸水、半咸水,主要分布在古城、份子地、白脑包一带。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引黄灌溉,年渗漏5亿多立方米。

植物资源

临河历史上粮豆作物以小麦糜子为主,大麦玉米高粱黄黑豆黍子蚕豆谷子次之。间段性种植过水稻,还有豇豆红豆绿豆豌豆乔麦等杂粮和马铃薯。

经济

综述

2013年临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4.4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2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29.5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82.7亿元,同比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7:52:31演变为16:51:3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349元。

第一产业

2013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9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增加值42.2亿元,增长3.0%。临河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为208.1万亩,比上年减少0.8万亩,减幅0.4%。全年粮食总产量为65.8万吨,比上年增加0.8万吨,增幅1.2%。临河区家畜总头数169.5万头(只),比上年减少0.7万头(只),减幅0.4%;家畜饲养量达到438.1万头(只),比上年减少15.0万头(只),减幅3.3%。林业2013年投资10亿元,栽植各类苗木1500多万株,完成人工造林8.1万亩,临河区有林面积为33705公顷,灌木林地面积3436公顷,林网四旁植树面积5691公顷,森林覆盖率18.4%,活立木总蓄积量为447.3万立方米。

第二产业

2013年,临河区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5.2亿元,增长12.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增长15.1%;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0亿元,增长13.8%;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9.9亿元和25.3亿元,增长17.4%和3.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8亿元,实现税金2.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

第三产业

2013年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9.4亿元,增长12.7%。分城乡看,城市实现零售额83.3亿元,增长13.1%;乡村实现零售额6.1亿元,增长7.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9亿元,同比增长10.5%。

社会

科教事业

2013年临河区授权专利61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实用新型专利20件,外观设计专利18件,有10个单位登记科技成果11项,其中有6项通过了科技厅鉴定,成果专利登记与授权数走在全市前列。推荐申报巴彦淖尔市科技进步2项,获巴彦淖尔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星火农技12396科技服务范围覆盖了临河区9个乡镇,全年共接听咨询电话346个,现场处理81次,解决生产技术问题252个。组织承办各类科技科普宣传活动12次,发放各类资料120种,共16.5万多份(册),展出科普展板215块。2013年有1个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1家民营企业获自治区第五批科技名牌企业称号,有2项科技成果获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临河区获巴彦淖尔市科技工作先进旗县区称号。临河区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2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家;地震观测台站2个。

临河辖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9所,在校学生90055人。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8041人,专任教师571人;中等职业学校7所,在校生11869人,专任教师571人;普通中学19所,在校生26504人,专任教师2177人;小学29所,在校学生28637人,专任教师2249人。拥有幼儿园38所,在园幼儿14868人,教师433人。拥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136人,专任教师60人。

文化事业

2013年末临河区共组建起群众艺术协会20个,会员达1620人。影剧院4个,文化艺术馆2座,档案馆1座,图书馆2座,报社1家,博物馆2座。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达10.3万户。全年出版报纸1016.3万份。打造精品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个,基层社区文体活动中心10个,农村文化广场5个,新建文化大院7个。成功举办了2013年春节、元宵节大型社火表演活动。承办了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届春季职工运动会。区总工会举办了“庆五一”第四届职工乒乓球比赛。成功举办了7场大型专场文艺晚会。举办了临河区首届广场健身操比赛。

社会保障

2013年末临河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4.4万人,领取人数3.5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1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7.9万人,其中,未成年人参加医疗保险9.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达3.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达3.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万人;全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24.2万人,参合率99.6%。全年累计报销医疗费10254.4万元。

旅游景点

镜湖2A景区,临河地区集旅游、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旅游区,位于临河区北郊,距市区9公里。总占地面积4500亩,800亩水面镶嵌其中,四周绿树掩映,芳草连天,鱼跃鸟翔,苇草丛生,生态环境保持完好,堪与宁夏“沙湖”媲美。

青清湖景区,位于临河区西南5公里处,占地600亩,水域400亩,苇草200亩,是天然淡水湖,平均深度1-2.5米。湖中生长着草鱼墨鱼鲤鱼白鲢等多种鱼类,湖东北、西北部为自然沙丘,南部为广阔的田园,邻近有现代化奶牛场。

隆胜星月生态高科技农业观光旅游区,位于临河区东北17公里处,面积16.7万亩,是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和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甘露寺,位于临河区新华镇哈达村,又叫常素庙,始建于民国12年,是内蒙西部最大的汉传佛教寺庙,现有僧人23人,寺院占地面积31000平米,年观光约30万人次。[1]

慈云寺,始建于民国1938年,为藏传佛教寺庙,现有僧人52人,寺院占地面积22000平米,年观光游人12万人次主。

干召庙四季青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和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位于干召庙镇民主村四组,地处干乌路2公里处,占地面积3000亩,其中林园占地1000亩,设施农业300亩,渔池100亩,养殖用地600亩,高级作物及其他占地1000亩。

视频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富强村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