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乌尔里希·茨温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乌尔里希·茨温利德语:Ulrich Zwingli 或 Huldrych Zwingli,1484年1月1日-1531年10月11日),基督教新教神学家,瑞士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导者。

当今世界各年龄段的基督徒有21.8亿[1],几乎占据全球估计总人口70亿的1/3,基督信仰仍然获世界上最多人的信奉[2]

简介

茨温利生于瑞士维尔德豪斯。当时是瑞士爱国主义刚兴起的时候,瑞士佣兵制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茨温利进入了维也纳大学和巴塞尔大学接受教育,深受人文主义影响。当他在格拉鲁斯与艾恩西德尔恩担任神父后,仍继续他的学业,受到伊拉斯谟著作的影响。茨温利本身反对教会传统、赎罪券和崇拜圣母玛丽亚等传统信仰。

1518年茨温利成为苏黎世大教堂的神父,在那里开始宣扬宗教改革的思想。1522年因为反对在大斋期的斋戒,公开吃香肠,开始受到公众关注。在著作中,他指出在教会阶级的腐败,提倡教士结婚,并攻击礼拜场所使用圣像。1525年,茨温利推出了新的礼仪。对于婴儿洗礼,茨温利曾与重洗派一起试图废除,但后来因政治因素妥协,导致与坚持进一步改革的重洗派决裂。因为茨温利与重洗派的冲突导致重洗派被迫害,历史学家曾争论他是否使苏黎世成为一个神权政治的城邦。

之后宗教改革扩及瑞士邦联其他地区,但有些城邦仍倾向维持天主教,瑞士邦联因此依宗教分裂为支持宗教改革的城邦联盟,以及支持天主教的城邦联盟。1529年,战争尚未爆发。该年,茨温利与马丁·路德在德意志的马尔堡会面协商,企图整合双方在宗教改革思想上的分歧。马尔堡会议中,前14条半都达成共识,但最后讨论圣餐礼时对圣餐意义的观点却完全不同,导致两派整合失败。马丁·路德认为圣餐中基督的确实质降临,是为同质说。而茨温利则认为圣餐只是一种纪念基督的象征,即象征说。

1531年,茨温利的联盟意图对天主教各城邦进行粮食封锁,于是有五个天主教城邦突袭苏黎世,茨温利以随军牧师的身份战死,年仅47岁。茨温利所留下的神学思想、礼仪还有教会制度,至今仍影响着许多新教教会,如重洗派。

视频

乌尔里希·茨温利 相关视频

三教简史之基督伊斯兰
哲学问题: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