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乌苏里江流域文化述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乌苏里江流域文化述略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乌苏里江文化,要从乌苏里江名称由来和两个源头上追溯,这不仅是乌苏里江之源,也是乌苏里江文化之源。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乌苏里江文化溯源主要溯文学、艺术、教育、科学之源。

乌苏里江东源,发源于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锡赫特山脉的石人沟,西源发源于中俄界湖——兴凯湖

兴凯湖是黑龙江省乃至东北亚最大的淡水湖,它原本是我国的内湖,自从清朝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之后,由白棱河口至松阿察河、乌苏里江航道中心线以南大部分水域,连同乌苏里以东大片土地割让给沙皇俄国,此湖始为中俄界湖。

兴凯湖有大湖、小湖之分,大湖总面积为4380平方千米,属于中国部分为108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小兴凯湖,又名达布库湖,是中国的内陆湖,位于大兴凯湖北200米左右,面积为140平方千米。

兴凯湖满语为:“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之意,海拔69米,顾名思义,足见兴凯湖水的丰满。它是乌苏里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凯湖水由松阿察河汇入乌苏里江,成为乌苏里江一泻千里的重要源泉。擦肩而过的穆棱河,也从海拔一千多米的窝集岭飞流直下注入兴凯湖和乌苏里江。

乌苏里江波澜不惊,一碧万顷,成为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未被污染的大江河之一。乌苏里江流域也成为三江平原的一片丰饶美丽的富庶宝地。

乌苏里江、兴凯湖历史沉积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有远古时期肃慎族新开流渔猎文化;还有女真族后裔哲族的伊玛堪文化;不仅有乌苏里江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致文化;更有白山黑水烽火连天的抗联文化;不仅有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军垦文化;还有饱含北大荒人血和泪的“流人”文化;不仅有声名远播,乌金闪烁的煤矿文化;还有绚丽多彩的乌苏里江旅游文化;不仅有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经济腾飞的和谐文化;更有讴歌乌苏里江风土民情、人世沧桑、世态炎凉的流域文化。

乌苏里江流域蕴含着华夏古老文明和古老文化的丰富内涵,闪现着当代中华文明的绚丽光彩。

该书于2014年6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编 著: 王吉厚

主 编: 董 濮

出 版: 中国文化出版社

总 编 审: 中国文化出版社国内编审处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甲1号

责任编辑: 田洪波 薛云峰 韩景峰 谷 铭

印 刷: 中国文化出版社印刷厂

开 本: 880×1230mm1/32

印 张: 6.125

版 次: 2014年6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价: 21.00元

作者简介

王吉厚,1931年出生于 山东莱州渤海之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1949年11月参加工作,任抚远县东安区民教助理。1951年调饶河县工作,任饶河县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虎饶两县合并后,任859农场生产办公室第一副主任。虎饶两县分设后,历任虎林县杨岗公社社长,义和公社、虎头区公社党委书记,虎林县知青办主任,虎林县委统战部部长,县政协副主席、主席等职务。1991年退休。

1956年开始诗歌创作,先后在《中国青年报》《黑龙江文艺》《北大荒文艺》《诗刊》等杂志发表诗歌80余首(篇)。著有诗集《边陲放歌》;与高潮合著长篇叙事诗《红鹰岭》《岭泉春》;与姚中合著散文集《完达山狩猎记》《东疆风情》《赫乡散记》《话说乌苏里江》《乌苏里江放歌》等。

作品导读

目 录

第一章 乌苏里江文化探源

第一节 乌苏里江名称由来

第二节 乌苏里江东、西两源头

第二章 乌苏里江流域概况

第一节 景色幽美、烂漫多彩

第二节 支流纵横、流域宽阔

第三节 江湖辉映、渔产丰饶

第四节 千里良田、遍地粮仓

第五节 山高林茂、禽兽乐园

第六节 乌金闪烁、无尽宝藏

第三章 肃慎人的新开流渔猎文化

第一节 肃慎人的故乡

第二节 肃慎人的渔猎文化

第三节 新开流遗址的九大展示

第四章 女真族后裔赫哲族伊玛堪文化

第一节 女真族后裔——赫哲族

第二节 赫哲族伊玛堪文化

第三节 赫哲族伊玛堪《满都莫日根》选段

第五章 乌苏里江流域的抗联文化

第一节 草莽英雄高玉山的东北国民救国军

第二节 抗联四、五、七军同日寇的殊死搏斗

第三节 下江人民在抗日斗争中的贡献与牺牲

第四节 阿布沁河畔悲壮的一幕

第五节 抗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六章 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军垦文化

第一节 军垦文化的序幕

第二节 诗歌创作的新高潮

第三节 军垦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第四节 辉煌的北大荒文化

第七章 放逐北大荒的“流人”文化

第一节 一支特殊的北大荒拓荒队

第二节 “右派”队改名向左村

第三节 北大荒“流人”文化作品赏析

第八章 乌苏里江流域和知青文化

第一节 知青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知青文化的意义与作用

第三节 独树一帜的知青文学

第九章 乌苏里江流域的煤业文化

第一节 乌苏里江流域煤业的奴化文化

第二节 乌苏里江流域煤业的解放文化

第三节 乌苏里江流域煤业的人民文化

第四节 乌苏里江流域煤业的先进文化

第十章 乌苏里江工业流域的旅游文化

第一节 乌苏里江流域著名景区分类

第二节 乌苏里江流域AAA级以上景区

第十一章 乌苏里江流域的和谐文化

第一节 虎林篇

第二节 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篇

第三节 饶河篇

第四节 宝清篇

第五节 虎头篇

第十二章 乌苏里江文化代表作——姚中三部曲

第一节 用心灵深处的感情感染读者

第二节 东大山人斑驳多姿的生活画卷

第三节 为闯关东不灭的民魂立传

第四节 北大荒人的现实主义赞歌

第五节 唱响人生三部曲[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