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蘇里江流域文化述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烏蘇里江流域文化述略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烏蘇里江文化,要從烏蘇里江名稱由來和兩個源頭上追溯,這不僅是烏蘇里江之源,也是烏蘇里江文化之源。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合,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烏蘇里江文化溯源主要溯文學、藝術、教育、科學之源。

烏蘇里江東源,發源於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錫赫特山脈的石人溝,西源發源於中俄界湖——興凱湖

興凱湖是黑龍江省乃至東北亞最大的淡水湖,它原本是我國的內湖,自從清朝政府與沙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之後,由白棱河口至松阿察河、烏蘇里江航道中心線以南大部分水域,連同烏蘇里以東大片土地割讓給沙皇俄國,此湖始為中俄界湖。

興凱湖有大湖、小湖之分,大湖總面積為4380平方千米,屬於中國部分為1080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百分之二十四點七。

小興凱湖,又名達布庫湖,是中國的內陸湖,位於大興凱湖北200米左右,面積為140平方千米。

興凱湖滿語為:「水從高處往低處流」之意,海拔69米,顧名思義,足見興凱湖水的豐滿。它是烏蘇里江流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興凱湖水由松阿察河匯入烏蘇里江,成為烏蘇里江一瀉千里的重要源泉。擦肩而過的穆稜河,也從海拔一千多米的窩集嶺飛流直下注入興凱湖和烏蘇里江。

烏蘇里江波瀾不驚,一碧萬頃,成為當今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未被污染的大江河之一。烏蘇里江流域也成為三江平原的一片豐饒美麗的富庶寶地。

烏蘇里江、興凱湖歷史沉積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它不僅有遠古時期肅慎族新開流漁獵文化;還有女真族後裔哲族的伊瑪堪文化;不僅有烏蘇里江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致文化;更有白山黑水烽火連天的抗聯文化;不僅有十萬轉業官兵開發建設北大荒的軍墾文化;還有飽含北大荒人血和淚的「流人」文化;不僅有聲名遠播,烏金閃爍的煤礦文化;還有絢麗多彩的烏蘇里江旅遊文化;不僅有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經濟騰飛的和諧文化;更有謳歌烏蘇里江風土民情、人世滄桑、世態炎涼的流域文化。

烏蘇里江流域蘊含着華夏古老文明和古老文化的豐富內涵,閃現着當代中華文明的絢麗光彩。

該書於2014年6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編 著: 王吉厚

主 編: 董 濮

出 版: 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 編 審: 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 址: 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 田洪波 薛雲峰 韓景峰 谷 銘

印 刷: 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 本: 880×1230mm1/32

印 張: 6.125

版 次: 2014年6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價: 21.00元

作者簡介

王吉厚,1931年出生於 山東萊州渤海之濱。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1949年11月參加工作,任撫遠縣東安區民教助理。1951年調饒河縣工作,任饒河縣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虎饒兩縣合併後,任859農場生產辦公室第一副主任。虎饒兩縣分設後,歷任虎林縣楊崗公社社長,義和公社、虎頭區公社黨委書記,虎林縣知青辦主任,虎林縣委統戰部部長,縣政協副主席、主席等職務。1991年退休。

1956年開始詩歌創作,先後在《中國青年報》《黑龍江文藝》《北大荒文藝》《詩刊》等雜誌發表詩歌80餘首(篇)。著有詩集《邊陲放歌》;與高潮合著長篇敘事詩《紅鷹嶺》《嶺泉春》;與姚中合著散文集《完達山狩獵記》《東疆風情》《赫鄉散記》《話說烏蘇里江》《烏蘇里江放歌》等。

作品導讀

目 錄

第一章 烏蘇里江文化探源

第一節 烏蘇里江名稱由來

第二節 烏蘇里江東、西兩源頭

第二章 烏蘇里江流域概況

第一節 景色幽美、爛漫多彩

第二節 支流縱橫、流域寬闊

第三節 江湖輝映、漁產豐饒

第四節 千里良田、遍地糧倉

第五節 山高林茂、禽獸樂園

第六節 烏金閃爍、無盡寶藏

第三章 肅慎人的新開流漁獵文化

第一節 肅慎人的故鄉

第二節 肅慎人的漁獵文化

第三節 新開流遺址的九大展示

第四章 女真族後裔赫哲族伊瑪堪文化

第一節 女真族後裔——赫哲族

第二節 赫哲族伊瑪堪文化

第三節 赫哲族伊瑪堪《滿都莫日根》選段

第五章 烏蘇里江流域的抗聯文化

第一節 草莽英雄高玉山的東北國民救國軍

第二節 抗聯四、五、七軍同日寇的殊死搏鬥

第三節 下江人民在抗日鬥爭中的貢獻與犧牲

第四節 阿布沁河畔悲壯的一幕

第五節 抗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第六章 十萬轉業官兵開發北大荒的軍墾文化

第一節 軍墾文化的序幕

第二節 詩歌創作的新高潮

第三節 軍墾文化發展的里程碑

第四節 輝煌的北大荒文化

第七章 放逐北大荒的「流人」文化

第一節 一支特殊的北大荒拓荒隊

第二節 「右派」隊改名向左村

第三節 北大荒「流人」文化作品賞析

第八章 烏蘇里江流域和知青文化

第一節 知青文化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知青文化的意義與作用

第三節 獨樹一幟的知青文學

第九章 烏蘇里江流域的煤業文化

第一節 烏蘇里江流域煤業的奴化文化

第二節 烏蘇里江流域煤業的解放文化

第三節 烏蘇里江流域煤業的人民文化

第四節 烏蘇里江流域煤業的先進文化

第十章 烏蘇里江工業流域的旅遊文化

第一節 烏蘇里江流域著名景區分類

第二節 烏蘇里江流域AAA級以上景區

第十一章 烏蘇里江流域的和諧文化

第一節 虎林篇

第二節 農墾建三江管理局篇

第三節 饒河篇

第四節 寶清篇

第五節 虎頭篇

第十二章 烏蘇里江文化代表作——姚中三部曲

第一節 用心靈深處的感情感染讀者

第二節 東大山人斑駁多姿的生活畫卷

第三節 為闖關東不滅的民魂立傳

第四節 北大荒人的現實主義讚歌

第五節 唱響人生三部曲[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