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斯坦·贾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乔斯坦·贾德 | |
---|---|
乔斯坦·贾德 | |
原文名 | Jostein Gaarder |
出生 |
挪威奥斯陆 | 1952年8月8日
国籍 | 挪威 |
职业 | 作家 |
知名作品 |
《苏菲的世界》 《纸牌的秘密》 |
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1952年8月8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挪威世界级的作家,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并于奥斯陆大学得斯堪那维亚文学系挪威文组的学位,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自198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以来,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其后10年在芬兰教授哲学,于1991年他成为一位全职作家。1991年《苏菲的世界》出版后,成为挪威、丹麦、瑞典和德国的畅销书,销量达到300万册。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 [1]而乔斯坦•贾德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跻身世界级作家行列,被称为全球十大作家之一,成为挪威继1990年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汉姆之后最成功的本土作家。 [2]
主要作品
年份 | 中文名 | 英文名 |
1986 | 《贾德的20堂课》(又名《贾德谈人生》《生命的目录》) | The Diagnosis and Other Stories |
1987 | 《没有肚脐的小孩》 | The Children from Sukhavati |
1988 | 《青蛙城堡》 | The Frog Castle |
1990 | 《纸牌的秘密》 | The Solitaire Castle |
1991 | 《苏菲的世界》 | Sophie’s World |
1992 | 《伊丽莎白的秘密》 | The Christmas Mystery |
1993 | 《西西莉亚的世界》 | Through a Glass, Darkly |
1993 | 《圣诞的故事》 | story of christmas |
1993 | 《谜语》 | Riddle |
1993 | 《虚伪的生命》 | life of hypocritical |
1993 | 《生命的目录》 | directory of life |
1994 | 《永恒的灵性》 | Eternal spiritual |
1996 | 《我从外星来》(又名《喂,有人在吗?》) | Hello? Is Anybody There? |
1996 | 《相思树》 | Vita Brevis |
1999 | 《玛雅》 | Maya |
2001 | 《马戏团的女儿》 | The Ringmaster’s Daughter |
2003 | 《橘子少女》 | The Orange Maid |
2006 | 《黄色的Dwarves》 | De gule dvergene |
2008 | 《比利牛斯山的城堡》 | Pyrenees Castle |
创作特点
乔斯坦·贾德的作品多探讨人生的基本命题,探究人在宇宙中的位置这一核心问题。他提出的问题是世界性的,其作品引起了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种族读者的共同兴趣[3]。
获得荣誉
▪ 2016年3月,版税收入位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大星文化全国独家发布的2015第十届作家榜外国作家榜第二十七位。[4]
▪ 1990年《纸牌的秘密》获得“挪威儿童及青少年评论协会奖”和“文化科学事务部文学奖”,并当选为该年度儿童及青少年最佳读物。
▪ 1991年《苏菲的世界》获得挪威“宋雅·赫格曼那斯(Sonja Hagemanns)童书奖”。
▪ 1993年《苏菲的世界》《纸牌的秘密》《伊丽沙白的秘密》同时获得学校图书馆]]员协会奖。《苏菲的世界》获得德 国时报周刊(Die Zeit)的文学奖。《西西莉亚的世界》获得挪威畅销书奖,同时提名柏瑞格奖(Brage)。
▪ 1994年《苏菲的世界》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
▪ 1995年《苏菲的世界》获得意大利邦卡瑞拉奖(Bancarella)及菲莱以阿诺奖(Flaiano),在台湾则获选为台湾中国时报 开卷版95年度十大好书,并获得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5]
名家导读
▪ 贾德的《苏菲的世界》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是空前的。他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学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德意志星期日汇报》
▪ 《苏菲的世界》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美国《新闻周刊》
▪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不仅文笔卓尔不群,同时他多年担任哲学教师的经历,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会产生枯燥厌烦的感觉。——马德兰·蓝格尔
▪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以西洋哲学史为题材的小说。读哲学史如读小说,真令人有兴奋、愉悦、不忍释卷之感,一扫此前钻研西洋哲学史的枯燥。——哲学教授 沈清松
▪ 哲学不是万灵丹,但是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能”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么将会陷入心灵之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本书在世界各地受欢迎的原因吧。为了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本书提供了一盏明灯。——哲学教授 傅佩荣
▪ 《苏菲的世界》可以当作哲学启蒙书来阅读,它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则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斯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更加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定义吗?——著名作家 南方朔 [6]
视频
苏菲的世界 挪威同名哲理小说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