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九龙坡区耶稣圣心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千图网 的图片

九龙坡区耶稣圣心堂隶属重庆教区,堂址位于九龙坡区九龙镇龙泉村128号。道光二十四年(1844),法籍神父刘保禄曾在巴县西郊马王乡(今九龙坡区九龙镇)深坑子办备修院并设经堂,当时,附近信徒于大瞻礼与农闲时来堂过宗教生活。道光二十八年备修院停办。川东南代牧区成立后,曾在巴县接龙乡水鸭凼办中修院与大修院,深坑子的信徒都到渝中区若瑟堂或沙坪坝过宗教生活。

1978年改革开放后,九龙坡信徒逐年增多,信徒们向区政府宗教部门提出,企盼有过宗教生活的教堂。1994年,经区政府宗教部门协调,将九龙镇大堰村数间房屋作为天主教临时活动点,1995年4月九龙坡区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以活动点为驻地,并于1996年对外开放,由沙坪坝圣母圣心堂神父兼管教务。1999年,重庆市天主教“两会”资助部分资金,九龙坡区与大渡口区信徒奉献部分资金,共筹集146万元,在九龙坡区九龙镇龙泉村征地2亩,于2000年建成教堂1座,哥特式建筑,砖混结构,共占地1320平方米,建筑面积1120平方米,其中,经堂面积386平方米,名“九龙坡天主堂”。是年4月20日,经九龙坡区政府批准开放,并举行祝圣典礼,1000余人参加了庆典。

九龙坡区天主教爱国会驻九龙坡天主堂,先后制定《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计职责》《出纳职责》等规章制度。2009年,九龙坡区爱国会自筹资金35万元,重庆市天主教“两会”资助10万元,修建综合楼1幢,改善了神父住房,增设了会议室与食堂;2010年,筹资164,800元,对堂内外进行装修,为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创造条件。

历任神父

汪启伦(兼1995—1997)—吴德安(1997—2003)—汪启伦(2003—2016)

区爱国会 主任:王振中(1997-2003)胡丰厚(2003-2015),成员8名。

弥撒时间

平日弥撒:5月1日---10月1日。早上:7:00,10月2日--4月30日。 早上:7:30,主日弥撒: 5月1日---10月1日早上:7:30

基督教建筑

初期基督教建筑反映了当时一些奴隶和贫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现在纪念死者、寄托对来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于1~2世纪开始流传。罗马帝国于313年颁布《米兰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后,教堂建筑逐渐发展起来,罗马一地就有30余座。5 至 10 世纪西欧的基督教建筑,主要的类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罗马建筑作为礼拜仪式之用,没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将罗马的巴西利卡改为教堂。教堂平面有圆形和多边形的。

教会规定:圣坛必须在东端,大门朝西。圣坛为半圆形穹顶所覆盖,圣坛前设祭坛,祭坛前又增建一横翼,比较短;与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长十字形平面,称为拉丁十字,象征基督受难。一般在巴西利卡前还有一个三面有围廊的前庭,中央设洗礼池。独立的钟楼位于教堂一侧,形成完整的群体。这种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欧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实例是罗马圣彼得教堂。

参考文献

  1. 早期基督教美术,豆丁网,2012-08-06
  2. 教堂建筑风格简简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