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习水县二郎坝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习水县二郎坝教堂于2016年5月5日隆重举行了教堂奉献礼。上二郎坝处处充满着喜乐的气氛和欢声笑语,人们彼此微笑问候、本地教友不停的穿梭忙碌,热情接待着每一位前来参加教堂奉献礼的来宾。

贵州省习水县二郎坝地处于桐梓河下游,属仁怀市与习水县交界处,距贵阳250公里,教会传入二郎坝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是黔北历史较悠久的堂区之一。上二郎坝早在1933年开始有了教堂,成为信仰扎根的标志,后来因历史原因教堂被拆掉。在83年后的今天,一座崭新雄伟的教堂再次拔地而起,其中凝聚了无数神长教友们的心血、教区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更满溢着天主满满的祝福和心意。

教区李一飞神父倡议上二郎坝全体教友重新选址修建教堂,亲自设计并多方筹措资金。上二郎坝教友同心同德,纷纷捐款捐物,尤其是教堂修建所需的木材,并投工投力,同时得到教区主教的大力支持及主内兄弟姐妹的慷慨解囊,在教管组的协助下,由教友李猛直接组织工人进行施工,历经七年的艰苦努力,教堂终于修建完工,顺利落成。新教堂高28米,约186平方,可容纳教友200人,投入资金140万元。前来参礼的教友来自全省各地,有贵阳、安顺、遵义地区、铜仁地区、黔南、黔西、黔西南等地,共1400余人参加了教堂祝圣典礼。

教堂的产生

基督教被正式承认之前,任何公开的祈祷和传教活动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和活动都是采取名副其实的“地下活动”。在秘密开挖的地道内,安放一张特制的长桌作为会议之用。地道的两侧壁上,挖出一个个的穴龛,里面刻画着粗拙的圣像作为信徒们膜拜的对象。由于怕教外的敌视者发现,这些圣像和圣经故事都采用象征的手法。如阳光代表上帝,鸽子橄榄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征耶稣,一群羔羊象征人民,并以此代表耶稣爱人民;一个孩子在洗澡象征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举行洗礼[1]仪式;这种地下的穴龛盛行于公元1世纪到公元4世纪初叶,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筑形式。

从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国教地位,在此之后,地下的穴龛活动终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筑开始出现。

参考文献

  1. 基督教洗礼的意义,新浪博客,2010-05-31
  2. 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的新纪元,个人图书馆,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