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習水縣二郎壩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習水縣二郎壩教堂於2016年5月5日隆重舉行了教堂奉獻禮。上二郎壩處處充滿着喜樂的氣氛和歡聲笑語,人們彼此微笑問候、本地教友不停的穿梭忙碌,熱情接待着每一位前來參加教堂奉獻禮的來賓。

貴州省習水縣二郎壩地處於桐梓河下游,屬仁懷市與習水縣交界處,距貴陽250公里,教會傳入二郎壩已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是黔北歷史較悠久的堂區之一。上二郎壩早在1933年開始有了教堂,成為信仰紮根的標誌,後來因歷史原因教堂被拆掉。在83年後的今天,一座嶄新雄偉的教堂再次拔地而起,其中凝聚了無數神長教友們的心血、教區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更滿溢着天主滿滿的祝福和心意。

教區李一飛神父倡議上二郎壩全體教友重新選址修建教堂,親自設計並多方籌措資金。上二郎壩教友同心同德,紛紛捐款捐物,尤其是教堂修建所需的木材,並投工投力,同時得到教區主教的大力支持及主內兄弟姐妹的慷慨解囊,在教管組的協助下,由教友李猛直接組織工人進行施工,歷經七年的艱苦努力,教堂終於修建完工,順利落成。新教堂高28米,約186平方,可容納教友200人,投入資金140萬元。前來參禮的教友來自全省各地,有貴陽、安順、遵義地區、銅仁地區、黔南、黔西、黔西南等地,共1400餘人參加了教堂祝聖典禮。

教堂的產生

基督教被正式承認之前,任何公開的祈禱和傳教活動都是不可能的。於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儀式和活動都是採取名副其實的「地下活動」。在秘密開挖的地道內,安放一張特製的長桌作為會議之用。地道的兩側壁上,挖出一個個的穴龕,裡面刻畫着粗拙的聖像作為信徒們膜拜的對象。由於怕教外的敵視者發現,這些聖像和聖經故事都採用象徵的手法。如陽光代表上帝,鴿子橄欖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徵耶穌,一群羔羊象徵人民,並以此代表耶穌愛人民;一個孩子在洗澡象徵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舉行洗禮[1]儀式;這種地下的穴龕盛行於公元1世紀到公元4世紀初葉,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築形式。

從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著名的「米蘭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國教地位,在此之後,地下的穴龕活動終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築開始出現。

參考文獻

  1. 基督教洗禮的意義,新浪博客,2010-05-31
  2. 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基督教的新紀元,個人圖書館,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