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二十四顷地天主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二十四顷地天主教堂位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二十四顶地乡二十顷地村。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西南蒙古 教区主教府自三盛公(今磴口县)迁至本村,建起总堂。距此 18 年前由天主教神父北京人陆殿英从当地农民高成威手中购得二十四顷土地,迁来一批天主教徒居此,遂将“二十四顷地”命名本村,主教府也称二十四顷地天主教总堂,当时由荷兰人韩默理任主教,管辖地区包括内蒙古呼和浩物、固阳县、达茂旗、鄂托克旗、河套地区和宁夏、陕西部分地方,后来又扩展到内蒙托县、和林县、四子王旗、武川县等地。主教府下设二十四顷地教区,缸房营了教区,小巴拉盖教区。

教区的“区长神甫”辖有若干“堂口”,例如小巴拉盖教堂辖有包头、达拉特旗、固阳等地堂口。

教堂历史

二十四顷地教堂在义和团运动中,受到匪徒冲击。 1901年以后点头处长,继用赔款(西南蒙古主教府庚子后所获得的地方赔款供不应求白银五十九万二千两), 1904 年重建主教府,修道际等,修筑了高大宽厚的城堡(土筑围墙,东西长 1 公里,南北长 0.5 公里,原高 12 米,上宽 5 米,能对行两辆轿四,费银一万三千两)。 1905 年修建大礼拜堂费银七千两,新建钟楼,挂上从比利时运来的大铜钟三口(每口重约100 公斤)。

教学位于转围墙内近北墙和靠近西墙,旧日望去,转墙立面面像轮船身,钟楼尖顶似桅竿,附属建筑似船舱,传言漂洋过海之意。

比利时钟楼尖顶教堂样式,钟楼上半部为 1986 年修缮时依原式补加,教堂坐北面南,面阔 26 米,进深 46.5 米,平图类十字形,面积概为12000平方米。教堂之北长列住房为神甫办公室,入门在右前方,门左两室为主公室(荷兰籍主教韩默理曾住此),神父公室左后方连接主教教堂,神职人员专用,又称小礼拜堂, 覆瓦高脊,西式建筑,面宽 13 米,进深 7.5 米,不用。院内还有两列普通房屋(包括有“收租处“遗址”),钟楼三口大钟已散失不知去向,存本堂神父比利时籍人陶德模(于共党执政后被驱逐出境 )用过的旧式木床一个。

教堂的产生

基督教被正式承认之前,任何公开的祈祷和传教活动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和活动都是采取名副其实的“地下活动”。在秘密开挖的地道内,安放一张特制的长桌作为会议之用。地道的两侧壁上,挖出一个个的穴龛,里面刻画着粗拙的圣像作为信徒们膜拜的对象。由于怕教外的敌视者发现,这些圣像和圣经故事都采用象征的手法。如阳光代表上帝,鸽子橄榄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征耶稣,一群羔羊象征人民,并以此代表耶稣爱人民;一个孩子在洗澡象征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举行洗礼[1]仪式;这种地下的穴龛盛行于公元1世纪到公元4世纪初叶,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筑形式。

从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国教地位,在此之后,地下的穴龛活动终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筑开始出现。

参考文献

  1. 基督教洗礼的意义,新浪博客,2010-05-31
  2. 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的新纪元,个人图书馆,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