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二马路》,又译《沿着第二号大街》,南非自传性长篇小说。艾·慕帕赫列列著。1959年出版。后被译成法、德、日、俄等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小说是作者的第1部自传体小说,反映了他从童年到中年离开南非之前40年里的悲苦生活历程。书中主人公伊齐基尔5岁时就与弟妹一起被母亲从比勒陀利亚送到乡下祖母家中。后来,母亲被成了酒鬼的父亲打伤后,也加入进来。他们一家4口与3个舅舅、姨母一家5口及祖母共13口人挤住在两间破房里。正是在这两间破房子里的那些使人彻夜难眠的刺骨的冬寒、那终日唯恐警察搜捕的担惊受怕的心情和整日与饥饿搏斗的艰难困苦,使他终生难忘这黑人居住区的二马路。这里肮脏潮湿、烟雾笼罩,没有排水沟、缺水,到处是贫困的大人和孩子。他很小就开始起早摸黑地操持家务、帮助姨母和祖母给人洗衣服,度日糊口。他母亲给白人当奴仆,每半个月才能回来看望他们一次。他与弟妹全靠母亲挣来的钱上学。他自幼爱读书,但没有钱买书,母亲只好向白人主人要一些旧报纸和杂志给他看。他见报就读,很快他成了班上名列前茅的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又升到师范学校并得了奖学金。毕业后,他有了工作,这期间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友得病死了,而他们居住了多年的二马路也因离白人区太近而被迫迁移。积劳成疾的母亲去世了,他的弟妹也因生活所迫只小学毕业就去工作了。他自己因反对教科书中种族歧视的内容而被政府开除了公职,并不准任何学校再聘用他。他在社会上到处奔波,做过小职员、信差、打字员等等,受尽了被歧视的折磨。1956年,他获得了南非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但因为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而被逼得在南非无处安身。1957年底,经过种种困难,他终于得到护照,离开了种族歧视的南非,去尼日利亚任教。
小说十分真实地再现了南非黑人在种族压迫下所过的悲惨生活。他们每日挣扎于饥饿、贫穷和疾病之中。于泪水之中,作者深切地表达了他对人权的神圣呼唤,他希望看到南非人民能够生活得象人一样,而不成为种族政策的牺牲品。本书通过一个儿童的成长,揭露殖民主义者政治迫害在他幼小心灵上打下的残酷烙印,并对南非政府剥夺非洲人受高等教育权利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本书被认为是反映南非人民愿望与甘苦的力作。
作者介绍
艾·慕帕赫列列(EzekielMphahlele,1919— ),南非共和国英语小说作家,散文作家。生于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自幼生活于贫民区,童年至青年时代一直很贫穷。1940年获得教授英语和非洲文学证书,1952年因反对种族隔离被开除公职。1956年获得南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57年因反对南非政府迫害国内黑人作家,被迫流亡尼日利亚。曾先后担任《鼓》、《黑歌手》、《今日非洲》等杂志和《新非洲文学艺术报》的记者和编辑,并在尼日利亚的伊巴丹大学、赞比亚大学、肯尼亚的内罗毕大学和美国丹佛大学及英国、法国大学讲学。主要作品除《二马路》外,尚有长篇小说《漂泊的人们》,短篇小说集《生者与死者》,评论文集《非洲形象》,诗集《非洲今日写照》,散文《旋风中的呼声》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1],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2]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二马路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论文)百科全书的编纂体制与体例,道客巴巴,2015-07-08
- ↑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