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始建于2003年9月,坐落于云南大学校本部东门之侧,建筑面积4154平方米;下设办公室、藏品部、艺术部、研究部、影视实验室五个部门。经过“十五”“211工程[1]”民族学重点学科子项目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专题展览和800余部民族学(民族志)影视片通过现代博物馆陈列展示手段,在宣传学校辉煌历史、弘扬云大学术传统,加强对外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于学校师生学习文博知识、查阅影视资料、开展相关科研教学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简介

博物馆作为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建设子项目,占地4154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于2006年4月10日正式开馆。香港着名实业家伍达观先生和夫人伍马瑶女士为该馆建设慷慨捐资70万美元。博物馆下设办公室、藏品研究部、影视人类学实验室、艺术部4个部门。现有藏品三千余件,年均观众接待1万余人次。

本馆现有藏品两千余件,主要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文献[2]典籍、音乐舞蹈器具、民俗宗教用具、服饰等6大类别,分别来自中国东北、西北、西南、华南、江南、西藏等地。除此之外,还收藏有反映20世纪20至60年代中国特别是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老照片250余幅,以及反映世界各地历史文化的人类学电影和纪录片800余部。

“民族艺术”展厅

“民族艺术”展厅为博物馆第一个展厅,主要有“穿戴艺品”“宗教艺物”“器乐丛集”“假面荟萃”四个单元的展示。其中,穿戴作为一个民族的徽记,收集陈列有彝族、藏族、水族、白族等服装、刺绣品、佩饰等;而“宗教艺物”单元中包括了宗教建筑、绘画、雕刻等,在“器乐丛集”“假面荟萃”中更是收集了来自藏族、哈尼族、基诺族等各少数民族精品文物。

“云南民族生态文化村”展厅

“云南民族生态文化村”展厅为博物馆第二个展厅,主要记录了筹备“生态博物馆”的心历路程。从1998年开始,云南大学生态学专业开始思考如何开创一条文化就地保护传承、以文化促进乡村发展的途径,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由尹绍亭老师牵头,在云南选择了六个村寨,建设以保护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谋求文化生态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民族文化生态村”。这六个村寨分别是和顺汉族文化生态村、仙人洞彝族文化生态村、巴卡基诺族文化生态村、月湖彝族文化生态村、南碱傣族文化生态村、可邑彝族文化生态村。

“云南大学人类学和民族学七十年回顾”、“茶马古道”展厅

“云南大学人类学和民族学七十年回顾”博物馆第三个专题陈列展厅,主要是对云南大学人类学和民族学70年来发展的历史介绍,包括“学科的设立、发展与第一次辉煌(1922-1953)”“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调整时间(1954-1986)”“学科的重建与发展(1987至今)”“云南大学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群简介”四个单元,对学科建设相关人物、专着等给出了详细介绍,可以感受到云南大学人类学、民族学所走过的70年的历史中交织着的辉煌与沉寂、徘徊与振兴。

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不仅是云南大学民族学、人类学教学科研辅助单位,也是学校素质教育基地和对外宣传展示的窗口。作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之一,在在弘扬云大学术传统、开展相关科研教学、普及人文科学知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此次参观结束后,云南大学民族非遗研究社的同学表示收获颇丰。同学们借着与博物馆的“相近”之机,切实感受到了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这也为社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视频

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 相关视频

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开馆讲述云南首所高校“百年峥嵘”
云南大学民族学:民族学的学与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