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彩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是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 中文名:五彩绳
  • 含 义: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
  • 类 别:吉祥物兼饰物
  • 功 能:驱邪迎吉

主要涵义

汉代有记载,在五月初五(即端午节)前后,妇女会用五色丝线或绒线,拴在儿童手臂手腕(男左女右)等处,也有挂在儿童胸前、蚊帐、摇篮或门楣上的。因为五色丝线象征五色龙,可以祛除瘟病,保佑健康长寿。到清代的时候,人们把五色丝线编织成长命缕缠在手腕或足腕上。五彩线并不是随意的五种颜色编织的,必须是白、红、黑、黄、青(蓝)。因为在阴阳五行学说上,这五种颜分别代表了金、火、水、土、木。同时,也象征东西南北中,蕴藏了五个方向的神力,可以召唤五方的鬼神来保佑。古代崇拜五色,认为其是吉祥色。在系线的时候是禁止儿童说话的,五色线也不能随意弄断或丢弃,只能等第一场雨或是第一次洗澡的时候,扔进河中,意味着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1]五色丝可见这是俗信中具有魔力和象征的神奇物,和节日用的艾叶菖蒲雄黄等医药功用显然不同,纯属俗信求吉的需要。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节日的五色丝又充分表现了祝贺的含义。

端午节五彩绳的寓意

  1. 五彩绳古代也叫长命缕,端午节当天系在手腕,脚腕带地方,可以避邪,防五毒。
  2. 五彩绳的五色代表五行,相生相克,就有神秘的力量。
  3. 五彩绳在节日当中有祝贺的含义。平安吉祥。带来好运,祝福平安。
  4. 节日当日,把五彩绳系在手腕上,然后等第一场雨,或者洗澡时,让河水冲走。*[2]

历史渊源

端午节系五彩线,是古老习俗。五彩线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仲夏端午飞龙在天,龙气(阳气)旺盛,百邪皆避,端午日是辟阴邪的吉祥日子,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辟邪习俗,其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是端午辟邪习俗之一。五色丝线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中国古代崇尚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这习俗自汉代时已流传到北方中原各地,在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义》中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又记述有将五色纸挂于山中,召唤五方鬼神的巫术,大概是以五色象征五方鬼神齐来护佑之意。《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这些习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饰物演变

五色丝线

系五彩绳由五色丝线系臂演变而来,为小孩系五彩绳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它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这些习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好玩的香囊等饰物。如《东京梦华录》记北宋开封过端午要购,“百索、艾(多年生草木板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内服可做止血剂,又供灸法上用。也叫艾篙或蕲艾)花、银样鼓儿花”。是佩戴饰物。

香囊

由系五彩线而演变出戴香囊的风俗习惯。香囊俗称香布袋儿,也是端午节人们必戴的物件。香囊由各种花色的布缝制而成,内装由丁香、香草、白芷、甘松、苍术和雄黄等制成的香料粉,用五彩线作索戴在小孩身上,其作用也是祛病辟邪。

长命锁

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也被称之为“长命缕”。长命锁是一种吉祥物兼饰物,实为金属(多为银质)饰物,呈古锁(长形)状,上镌有“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等字样。它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按照传统的说法,只要挂上这种饰物,就能帮小孩祛灾去邪,“锁”住生命,所以很多儿童从出生不久就挂上这种饰品,也有在新生儿满百日或者周岁的仪式中挂长命锁,一直挂到成年。古人认为小孩一旦戴上了锁,就能无灾无祸,平安长大;长命锁更多表达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端午节除了带五彩绳的习俗外,还有挂小辣椒、老虎鞋,孩子头上写上王字,这样孩子不闹,也是为了驱除灾害、瘟疫。

习俗活动

在端午节的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端午线。系线的时候,孩子不能开口说话。而一些已婚的男人也被妻子逼着戴上彩绳,很多男子担心被别人看到笑话,就悄悄系在脚踝上。五色绳不能任意扯断或丢弃,只能等到端午节后的大雨天时,将它仍在自家院墙的排水口,随雨水冲走。尽管民俗约定端午节第一场雨,要将彩绳摘下扔到雨水中飘走,以象征远离邪恶、烦恼和疾病,忧愁。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表达了人们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