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亞洲黑熊

於 2020年1月4日 (六) 11:31 由 Keystone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亞洲黑熊
原圖鏈接

亞洲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是食肉目熊科哺乳動物胸部有白色新月形斑紋,又稱為月熊月牙熊狗熊

亞洲黑熊分佈圖
原圖鏈接

為獲取其皮毛而進行的過度捕獵,以及人類活動造成的棲息地喪失,都使其數量逐漸減少,因此目前亞洲黑熊處於易危狀態。目前有七個亞種,分布於亞洲的十八個國家。分布於尼泊爾東北部、印度、不丹、孟加拉、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伊朗東南部,巴基斯坦中南部、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半島 ( 南、北韓)、日本、台灣、中國、喜馬拉雅山地區的阿富汗到印度中部等十八個國家。[1]

目錄

分佈及棲息地

亞洲黑熊從海平面附近到森林線界以上都有分布,喜歡在海拔1000到3000山林居住,高至海拔4,300公尺,到了冬天就遷移到低海拔地區。跨越了溫帶和熱帶地區、棲息地大部分範圍多是森林,涵蓋闊葉林和針葉林,尤其是含有大量可生產堅果的地區,如橡木或欅木。牠們也生活在乾燥的亞熱帶森林,以及季節性使用的高山草原地區。牠們的分佈地區分為兩處:從西伯利亞東部地區到中國東北地區和日本;從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泰國,現多分佈於歐亞大陸的東部、台灣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帶。[1]

體形

身長110至190公分,尾長小於12公分, 成年雄性60至200公斤,雌性35至140公斤。[1]

特徵

體型比棕熊Ursus arctos)稍小,身體粗壯。相較於其他種類的熊,耳朵圓形且較大。毛色黑,一般在胸前有明顯白色的V字型或新月型標誌,頭闊,吻較短。除胸部具有白色或黃色倒人字斑紋外,全身被著富有光澤的漆黑色毛;鼻面部棕褐色或赭色。頸側部毛較長,成毛叢狀;胸部毛最短;前足腕墊發達,與掌墊相連;前後肢趾呈黑色。通常以四肢行走,掌行式(plantigrade),但是也能用後腿站起。擅長上樹和游泳。

在東南亞少數地區有不尋常的褐色或金色毛髮。 脖子上的毛較長且粗,有時延伸到臉頰。與其他熊類動物不同,黑熊的腳掌掌墊與趾部有毛髮分開,而非裸露的皮膚。前爪長且彎曲,約5公分。[1]

食性

雜食性,以果實、樹根、昆蟲及小獸為主,但仍以植物性食物居多。[2]

習性

亞洲黑熊通常生活在潮濕的闊葉林或山中的灌叢地,夏季活動範圍可達海拔3600公尺高山,冬季則到海拔較低處活動。

亞洲黑熊通常晚上活動,白天在樹洞或岩穴中休息。

黑熊善於爬樹,所以在野外遇到黑熊,絕對不可以躲到樹上,應當朝反方向逃跑。[2]

保育

中國黑熊的野生種群估計為12000~18000頭,最高估計也不過兩萬頭。 每年,全世界有七千多隻亞洲黑熊在四百多個熊場上受著殘酷的活熊取膽折磨。熊場上的熊最多只能活它們正常壽命的1/3。

中醫記載,熊膽主治肝火導致的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實際已有54種之多的草藥可以達到同樣療效,而且價格更加便宜。事實上,活熊取膽非但沒有減少對野生熊的獵殺,因為熊場上許多熊仍是從野外捕捉而來,它反而刺激了野生熊膽及膽汁的市場。

狩獵黑熊只在日本和俄羅斯是合法的。俄羅斯法律允許每年可以獵殺75~100頭熊,而估計非法獵殺每年約500頭熊。日本平均每年也被獵殺約500頭黑熊,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由於狩獵的興趣減少,這種獵殺的數量一直在緩慢下降。然而,每年仍有1000~2000頭被獵殺,有時多達4000頭。獵殺黑熊的方法包括使用槍、陷阱和圈套。[3]


參考資料

  1. 1.0 1.1 1.2 1.3 世界上的熊 亞洲黑熊.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2016-03-28 (中文). 
  2. 2.0 2.1 亞洲黑熊. 台北市動物園保育網 (中文). 
  3. 動物世界-亞洲黑熊. 知乎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