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任之恭 | |
---|---|
出生 |
山西省沁源县 | 1906年10月2日
逝世 | 1995年11月19日 | (89歲)
教育程度 | 清华大学 |
职业 | 物理学家 |
任之恭(1906年10月2日-1995年11月19日),出生于山西省沁源县,物理学家。
曾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山东大学、北京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担任教职并进行实验研究工作。
1906年10月2日,任之恭出生于偏僻的沁源河西村。自幼他聪颖好学。
6岁入私塾读书,11岁入沁源县小学读书。
13岁便离开家乡赴省城太原,报名参加清华学校的入学初考。但那年清华只从太原招收一名学生,他虽考取了第二名,亦不能进入清华,遂又参加了省立一中的考试,初录取为旧制中等科第20班的学生。他虽然只在省立一中读了一年书,便于第二年考入清华,但一中严格的校风校纪,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清华读书时的任之恭,潜心于学业,成绩一直是“三级班”中的尖子。不仅如此,他对“五四”学生运动也倍加关心。据他的回忆录说,当年仅14岁的他“还记得1920年北京街头的游行示威,散发传单”,“当北京政府屈服于压力承认学生要求时,群情欢腾。”他认为“五四运动有其更深远的影响——就是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兴起”。 [1] 1926年3月18日,也就是任之恭将结束在清华学习的那一年,他参加了北京上万学生的总罢课,抗议强人军阀段祺瑞。192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赴美留学。
1926年任之恭从清华毕业后,选择了赴美国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专业继续深造的道路。此后的6年中,他先后在剑桥麻省理工学院、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学习研究,获得电机工程学士、无线电通讯硕士、物理学哲学博士等学位,并任教于哈佛大学和赴德国各大学访问考察。 [2] 1928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学士学位。
1929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无线电硕士学位。
1931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哲学博士学位。
1930~1933年先后任哈佛大学物理学助教、讲师。
1933年夏之后,任教授带着满腹经伦转道法国、意大利返回祖国,受聘于山东大学,任物理学教授,在物理系教授近代物理学、光的电磁理论和初等量子论。第二年受聘于清华大学,为物理学和电机工程学教授。
1933年回国后,任山东大学物理学教授,
1934~1937年任清华大学物理学兼无线电学教授,
1937年以后任无线电研究所所长,兼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和电机工程教授。
1946年出国研究。
1955年留居美国。
1946~1950年任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客座教授。
1952~1973年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基础研究中心副主任。
1966年起还是该校客座威廉·帕森斯化学物理学教授。
1978年受聘为北京清华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任教授与陶葆柽新婚燕尔,双双逃难长沙,在湖南长沙临时大学任教。不久赴云南,在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物理学和电机工程学教授和清华无线电研究所所长。一直到抗战胜利后举家迁居美国,先后在哈佛大学、霍布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从事微波波谱研究,一直到1974年辞去应用物理研究室中心副主任职务并退休。
退休后的任教授,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多次往返两国之间。在中国的几所大学教授科学技术方面的课程,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做着贡献。还在他青少年时代的母校“太原五中”,设立了“任之恭奖学金基金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