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分期假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会计分期假设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度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国的文化精魂[1]。中国最早出现的和文字相关的文化记忆就是仓颉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蕴藏了无限的文化[2],然后就出现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词解释
会计分期假设,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分割成会计期间,分期核算经济活动和报告经营成果。
会计分期假设奠定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等会计原则的理论基础。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要补充。
会计分期假设的作用
会计分期假设是继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的补充,二者不可分离。只有设定一个会计主体能够持续经营下去,才有必要和有可能进行会计分期。会计分期依赖于持续经营,持续经营需要进行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明确会计分期基本前提对会计核算有着重要影响: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分期假设和会计基本假设的比较
会计分期假设和会计基本假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时间和空间范围以及所采用的主要计量单位等所作的合理假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其中,持续经营是假设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永远地进行下去,即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倒闭。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
术语解释
会计期间:指在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讫期间。会计期间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会计年度也是财政年度、预算年度。
权责发生制原则亦称应计基础、应计制原则: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是指以实质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
配比原则: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计算各期损益。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魅力无穷,搜狐,2022-11-20
- ↑ 诗酒趁年华 | 品中国文字 悟千年精魂,搜狐,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