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會計分期假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會計分期假設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會計分期假設,是將企業持續不斷的生產經營活動人為地分割成會計期間,分期核算經濟活動和報告經營成果。

會計分期假設奠定了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等會計原則的理論基礎。會計分期假設是持續經營假設的必要補充。

會計分期假設的作用

會計分期假設是繼續經營假設的一個必要的補充,二者不可分離。只有設定一個會計主體能夠持續經營下去,才有必要和有可能進行會計分期。會計分期依賴於持續經營,持續經營需要進行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的目的在於通過會計期間的劃分,將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連續、相等的期間,據以結算盈虧,按期編報財務報告,從而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

明確會計分期基本前提對會計核算有着重要影響:由於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與其他期間的差別,從而出現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區別,才使不同類型的會計主體有了記賬的基準,進而出現了應收、應付、遞延、預提、待攤等會計處理方法。

會計分期假設和會計基本假設的比較

會計分期假設和會計基本假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會計的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時間和空間範圍以及所採用的主要計量單位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其中,持續經營是假設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能永遠地進行下去,即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不會倒閉。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貨幣是商品的一般等價物,是衡量一般商品價值的共同尺度。

術語解釋

會計期間:指在會計工作中,為核算經營活動或預算執行情況所規定的起訖期間。會計期間主要是確定會計年度,會計年度也是財政年度、預算年度。

權責發生制原則亦稱應計基礎、應計制原則: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來決定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一項原則。是指以實質收到現金的權利或支付現金的責任權責的發生為標誌來確認本期收入和費用及債權和債務。

配比原則:某個會計期間或某個會計對象所取得的收入應與為取得該收入所發生的費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確計算在該會計期間、該會計主體所獲得的淨損益。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嚴格區分收益性支出、資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確計算各期損益。凡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會計期間(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於幾個會計期間(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