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伯罗奔尼撒同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伯罗奔尼撒联盟

来自 腾讯网 的图片

本名 伯罗奔尼撒联盟

外文名

Peloponnesian League

性 质 以斯巴达

为首的军事同盟

伯罗奔尼撒同盟,又译作伯罗奔尼撒联盟:(Peloponnesian League),为前6世纪和前5世纪位于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以斯巴达为首的城邦所组成的一个军事同盟。当时称为“拉凯达伊蒙人及其同盟者”。 [1]

历史沿革

前6世纪末,斯巴达(Sparta)成为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最强大的城邦,并在政治和军事上支配着第二强大的城邦阿尔戈斯。此外,斯巴达通过帮助科林斯摆脱暴政,及帮助厄利斯安全管制着奥林匹克运动会,使得此两城邦与之结盟。斯巴达采用这种策略来壮大其联盟。然而,其后在边境战争中其击败了忒格亚并向他们提供永久的防御盟约,使其外交政策出现重大改变。最终,斯巴达为了维护伯罗奔尼撒同盟、保持自己的盟主身份而卷入科林斯与雅典之间的冲突,引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战后,斯巴达称霸全希腊,使其寡头政制得以推行;各邦民主势力同时遭到迫害。寡头政制的蛮横统治又引起各国的强烈不满,许多城邦起兵反抗,伯罗奔尼撒同盟趋于瓦解。

希波战争结束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夕,雅典和斯巴达双方都在竭力避免直接冲突,但奉行帝国主义政策的雅典和科林斯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之一的科林斯利用同盟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准同盟组织,一方面借此与雅典争霸,另一方面要挟斯巴达为其撑腰打气、提供支持。最终,斯巴达为了维护伯罗奔尼撒同盟、保持自己的盟主身份,不得不满足科林斯的要求,从而卷入与雅典之间的中突。最后,这场雅典、科林斯之间的冲突引发了一场席卷整个希腊的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表明,称霸是战争的真正根源,国际同盟常常是战争规模扩大的助推器。

同盟历史

组建

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斯巴达陆续与埃利斯西居昂科林斯迈加拉等城邦订立双边军事同盟条约,约公元前 530年伯罗奔尼撒的大多数城邦参加了同盟。

运作

在同盟内部,斯巴达享有召集全体成员国会议的特权,并在战时任盟军统帅。结盟各邦内政独立。全同盟的和战大计在盟国代表会议上由多数票决定,每国一票。只有得到盟国代表会议的同意,斯巴达才有权要求盟国出兵。在没有全同盟一致军事行动时,各邦在和战问题上自主,甚至有与盟邦作战的情况。

抗击波斯

在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的希波战争中,同盟各邦曾与雅典联合抗击波斯入侵(公元前480、前479)。

对抗雅典

公元前 5世纪70年代以后,伯罗奔尼撒同盟和提洛同盟对抗,对整个希腊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元前431~前404年,伯罗奔尼撒同盟与雅典及其同盟者之间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 [2] 失败的雅典一 度被迫入盟。

瓦解

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随着斯巴达国力的增强,它与盟邦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同盟内部纠纷迭起,退盟甚至战争屡有发生。公元前394年,忒拜联合雅典、科林斯等城邦共同反对斯巴达。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大败于忒拜,同盟于公元前 366年解散。斯巴达霸权亦告终止。

斯巴达介绍

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斯巴达城位於中拉哥尼亚(Laconian)平原的南部,欧罗塔斯河(the Eurotas River)的西岸。斯巴达城是个战略要塞,三面环山,扼守着泰格特斯山脉(Taygetus)。斯巴达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权整个希腊。但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在北方的马其顿崛起后,斯巴达失去了在希腊的影响力。

参考来源

  1. 伯罗奔尼撒联盟, 豆瓣电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