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余英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余英时



图片来源RFA
性别
出生 (1930-01-22) 1930年1月22日(94岁)
中华民国天津市
教育程度

学历:

学位:

职业
  • 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1974年—)
  • 普林斯顿大学荣誉讲座教授
  • 美国哲学会院士(2004年—)
  • 政党 无党派

    余英时(1930年1月22日),天津人,祖籍安徽潜山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哲学会院士[1],引领中华民国思想史研究数十年,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美国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首届唐奖“汉学奖”得主。[2] 余的研究范围纵横三千年中国思想史[3],是一位“追求纯粹的学人”,以史学家的敏锐透射现实,尽管“一生祸尽文字出”,他仍坚守传统知识份子一种“单纯的倔强”[4]。他自称对政治仅只“遥远的兴趣”,但时常发文评论时政、文化,积极声援两岸民主运动及中国人权[5],包括香港、台湾的公民抗命,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将“很快”垮台。[6]

    唐奖的颁奖理由形容余氏“深入探究中国历史、思想、政治与文化,以现代知识人的身份从事中国思想传统的诠释工作,阐发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论述宏阔、见解深刻,学界久已推为海内外治中国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传统学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与人生实践,对此语做了最佳的现代诠释。”[7][8]

    家庭及求学经历

    余英时原籍安徽省潜山官庄镇金城村,1930年生于中华民国天津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形势危急,父亲把七岁的他送回安徽省金城村老家,他在此度过美好的八年时光[9]

    他儿时接受中国传统私塾教育,1949年就读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同年肄业转赴香港,1950年起入读香港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师从国学大师钱穆,1951年就在报刊发表文章,1952年毕业后在香港的小学教书两年;后来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师从当代汉学泰斗杨联陞教授,受西方学术训练并取得历史学哲学博士学位,1959年在哈佛认识张灏[4]

    历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在其任内负责筹备大学改制,并为此撰写《余英时报告书》;但最终1977年改制乃依《第二次富尔敦报告书》建议,大削书院权力;而在此事上,余氏亦被部分新亚师生批评为“欺师灭祖”)、美国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并曾于1991年至1992年任美国康乃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

    余英时桃李满天下,于美任教期间,培养出许多史学研究人才,包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黄进兴陈弱水康乐王汎森林富士,以及四川大学罗志田等人。

    荣誉

    1991年行政院文化奖
    2006年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2006年11月16日,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詹姆士·毕灵顿博士宣布余英时与美国非洲裔历史学家约翰·霍普·弗兰克林,共同获得有“人文诺贝尔奖”美誉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奠定其崇高国际学术地位[2]

    新亚书院设置余英时先生历史讲座

    为表扬余氏一直为史学作出之贡献,余氏母校新亚书院联同中文大学另一成员书院崇基学院一起成立《余英时先生历史讲座》,以推动中外历史文化,介绍学术新知。第一届讲座已于2007年举行,讲者为许倬云教授。国立交通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名誉博士。

    2014年第一届唐奖汉学奖

    该奖表彰他超过半个世纪以来研究和关注中国历史、思想、文化,以及推动儒家思想上的贡献。颂辞指他“深入探究中国历史、思想、政治与文化,以现代知识人的身分从事中国思想传统的诠释工作,阐发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论述宏阔、见解深刻,学界久已推为海内外治中国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传统学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与人生实践,对此语做了最佳的现代诠释。”余英时获悉得奖时表示“受之有愧”、“很意外, 也不敢当”。[10]

    学术观点

    余英时著作良多、桃李满天下,著有中、英著作59本,论文400馀篇,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裔知识分子之一。他以现代学术方法诠释中国传统思想,包括古代中国反智论、得君行道、内向超越与外在超越、轴心突破、天人合一等理论,影响半世纪的全球汉学研究[2]

    天人合一看传统中国的轴心突破

    将中国轴心世纪的突破和西方作对比,余英时认为中国在突破后的超越精神世界是内向的,可以简称为“内向超越”,与西方突破后的“外在超越”是两条不同的文化道路。中国的超越世界——“道”——是“天人合一”的产品,即由人将作为价值源头的“天”收入“心”中,所以在“内”而不在“外”。

    1949年后的中国大陆,所有历史都是假历史

    2002年,余英时接受访问时表示:中国大陆从1949年到现在没有历史,有的“历史”都是假历史,是为了政治宣传而造出来的伪历史。要揭穿伪历史,只有将来学术完全自由以后,资料开放,根据原始资料说话才可以[11]

    政治评论与观点

    余英时曾经比喻自己对政治只有“遥远的兴趣”,会持续观察政治、评论政治,但不会参政,不过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批评十分强烈。

    谈两岸关系互动

    评台湾太阳花学运、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2014年,台港媒体转载余英时对太阳花学运反“服务贸易协议”看法,指大陆以经济促进统一的障眼法已被识破。台湾公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于中共极权政府极端不信任。这次公民抗议是一场保卫并提高台湾民主体制的运动。他认为中共一直在千方百计地企图摧毁台湾的民主,台湾的人民和政府都必须把警惕提到最高的程度。民主是台湾安全的最大保证。[12][13]

    呼吁马英九政府检讨对大陆政策

    “如果国民党走太远,恐怕要换一个政党。”2014年6月20日,他提醒国民党政府珍惜台湾民主成绩,检讨对大陆的政策,“不能给共产党什么都好商量的印象,最后恐造成把台湾送给共产党。”他并非认为一定要政党轮替,但任何人执政,都不能给共产党彼此可以统一的印象。“政策决定的机构该有明显态度,生意是生意,主权不能放弃。”台湾没有大陆经济交换,仍可活得好[6]

    批评台湾“畏共”、批马英九没出息

    2013年中国流亡维权人士陈光诚访台,总统马英九龙应台未会面,余英时接受联合报系专访时批评“畏共、没出息到极点、很丢脸”。

    “台湾有很大的心理问题,包括国民党在内,就是畏共怕共,怕得不得了...,另外一种就是怕台独,于是就想用对岸来控制台独。”“这种想法是很自私的想法,说老实话,如果继续这样顾忌下去,那最后只有向共产党投降。如果这样子,那当初何必跑到台湾来,在南京签字投降不就完了吗?”[14][15]2008年总统大选前夕接受中国时报专访,曾表示“马英九过去对大陆的民主曾表达关切﹐他对法轮功六四事件的态度﹐都是有案可稽的。如果他当选总统﹐我希望他能继续坚持下去﹐不要受国民党内一些人因为个人的利益所牵绊。”2012年总统大选时,他曾加入连署支持马英九连任。

    公开支持反媒体垄断拒绝中时运动

    2012年,余英时把亲笔信函〈覆黄国昌先生函〉传真给澄社社长黄国昌,公开支持台北青年学生“拒黑手,反垄断,要新闻自由”反旺中拒绝中时运动,批评中共透过蔡衍明收购台湾媒体控制台湾舆论,呼吁台湾民众以香港为鉴,要尽一切力量维护中华民国的独立主权[16][17][18][19][20]

    关于中国大陆

    中共将很快垮台

    他认为民主思想从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发展而出,清末的儒家要求人人有尊严,但在共产党统治的国家完全被抹灭,从1920年代开始就极力破坏,仅以暴力统治国家,人活著失去尊严;领导人更迭至今,只是越加腐败,变成“最坏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党的资本主义”,看不见改变的希望,共产党政府一定“很快会垮台!”。[6]

    持续声援六四天安门事件

    六四事件发生后,当时出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的他也在美国学术界发起声援活动。他在《纽约时报》刊登全版广告,大力支持中国大陆民主运动。对于六四事件后被迫流亡海外的一批知识分子和学运领袖,包括刘宾雁苏晓康孔捷生陈奎德阮铭远志明张郎郎张伯笠白梦等人来说,“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是他们人生旅途中最难忘的驿站和庇护所,而余英时夫妇的催生功不可没。余英时在专访中透露,在六四事件中,余英时表妹的儿子在长安街附近的二十八中学旁边遇难,年仅19岁[21]。余英时2014年表示,希望中国共产党平反六四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期待。了解中共的基本性质是揭开六四屠杀真相的一把钥匙。对于中共而言,政权就是它的宇宙,习近平时代也丝毫没有改变这一点。中共用暴力来镇压一切,用钱来收买一切[22]

    不看好习近平的“中国梦”

    2013年,余英时接受专访时表示:不认为中国真正崛起了,中共政权也不可能长期维持,政治制度一定要有变革。不看好习近平的“中国梦”,自己的“梦”就是大家平平安安,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认为中华民国政府跟中共打交道要有原则,不要怕中共,要保持民主自由这套价值观[23][24]

    学术书籍遭中共当局禁制

    尽管其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北京当局思想相抵触,但他的著作2004年后曾在中国大量出版[25]。不过,2014年,《苹果日报》报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达通知,要求将余英时的著作全部下架,并称有关部门把出余英时作品的多家出版社领导召到北京“训话”[26]。10月15日,《环球时报》报道称多家书店店员表示书店并没有接到下架的通知[27]

    台湾政治

    余英时曾在一专访报导中表示,台湾数十年来最大的变化便是走上民主自由的架构,能每人投一票来选举谁当总统,很了不得,这些对人权的关注,都是大陆没有的[6]

    为台湾党外运动发声

    自1980年代起,他经常在台湾发表许多政论文章为台湾党外运动发声,颇获当局重视。一度为美丽岛事件投书《纽约时报》,替党外仗义直言。当时的马英九曾经代表中华民国政府的立场反驳他[28]

    港澳政治

    谈香港占领中环运动

    2013年7月1日,余英时谈香港占领中环运动,表示中共对付香港普选的另一策略是将它转化为变相的一党专政,正是在这种极端不公平的情况下,香港才出现了“公民抗命”、“占领中环”的大运动,而这确实打中了香港官方和亲共人士的政治软肋。公民抗命不但不是破坏政治、社会、经济秩序的激烈行为,而且是以一种最和平、最理性、也最文明的方式促使秩序更合理化的运动。争取特首普选,关系着香港所有公民的未来与人权自由生命尊严等等核心价值,都必须在过了公平普选这一关之后才能有着落。在缺乏任何其他有效途径的情况之下,公民抗命、占领中环无疑是争取普选的最重要的手段[29]

    著作

    余英时最著名的书《历史与思想》从1976年出版,已经第34刷,是史学著作中罕见的畅销书。[30]

    • 《近代文明的新趋势》,香港:自由出版社,1953。
    • 《民主制度的发展》,香港:亚洲出版社,1954。
    (以上二书合刊为《西方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台中:汉新出版社,1984。)
    • 《民主革命论》,香港:自由出版社,1954;台北:九思出版社重印本,1979。
    • 《到思维之路》,香港:高原出版社,1954;台中:汉新出版社重印本,1984。
    • 《历史与思想》. 台北: 联经出版. 1976. ISBN 978-957-08-4379-8. 
    • 《史学与传统》,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2。
    • 《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古代篇》,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
    • 《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
    •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
    • 《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 方以智晩节考》
    • 《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香港:龙门书店,1976。
    •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8。
    •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 《民主与两岸动向》,台北:三民书局,1993。
    • 《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
    • 《现代儒学论》,美国纽泽西: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本,有增订。
    • 《中国知识分子论》(康正果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 《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
    • 《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台北:三民书局,1991。
    • 《论士衡史》(傅杰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 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台北:允晨文化,2003,共上下两册
    • 《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台北:允晨文化,2004。
    • 《未尽的才情:从顾颉刚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7。
    • 《知识人与中国文化的价值》,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2007。
    • 《会友集—余英时序文集》,香港:明报出版社,2008。
    • 《十字路口的中国史学》,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8。
    • 《东汉生死观》,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8。
    • 《汉代贸易与扩张:汉胡经济关系的研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8。
    • 《人文与理性的中国》,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 《中国文化史通释》,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
    • 《人文与民主》,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2010。
    • 《情怀中国—余英时自选集》,香港:天地图书,2010。
    • 《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4。
    • 《民主与中国》,香港:天窗出版公司,2015。
    • 《余英时回忆录》,台湾:允晨文化,2018.11。ISBN 9789869677738

    余英时文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十册

    • 第一卷:《史学、史家与时代》
    • 第二卷:《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
    • 第三卷:《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 第四卷:《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
    • 第五卷:《现代学人与学术》
    • 第六卷:《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 第七卷:《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上)》
    • 第八卷:《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下)》
    • 第九卷:《历史人物考辨》
    • 第十卷:《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

    2014年再版,增加了两卷:

    • 第十一卷:《论学会友》
    • 第十二卷:《国学与中国人文》

    余英时作品系列

    三联书店出版,共六册

    • 《朱熹的历史世界 : 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上下),2004。
    • 《方以智晚节考》,2004。
    • 《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2004。
    •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2004。
    •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2005。
    • 《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2005。

    学术论文

    语录

    • 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31]
    • 我到哪里,哪里就是中国。为什么非要到某一块土地才叫中国?那土地上反而没有中国。[32]

    其他

    • 余英时抽烟斗,而且给人深刻印象,他因为生病而成功戒烟,已经六年没抽,烟斗跟香烟都已经戒掉。他表示:“不过头半年都不能写东西,一个字写不出,因为我抽烟习惯跟思想习惯连在一起,没有烟想不起来,怎么写都不知道,很奇怪,总算克服了,到现在没问题,后来还可以写几本大书。”

    视讯

    20140918-天下杂志video  余英时谈人生:在职业以外 仍要追求个人的理想


    参考文献

    1. 学术荣誉榜-余英时院士荣膺美国哲学会院士 (pdf). 中央研究院. 2006年. 
    2. 2.0 2.1 2.2 锺严思祺. 余英时教授获首届唐奖“汉学奖”. BBC中文网. 2014年6月20日. 
    3. 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 本院余英时院士获颁交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0-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1). 
    4. 4.0 4.1 中华民国行政院文化部. 中华民国行政院文化奖第11届得奖人简介. [2011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5. 余英时. 谈中共因恐惧而强化对维权人士的打压和迫害. 自由亚洲电台. [2012-01-26]. 
    6. 6.0 6.1 6.2 6.3 何定照. 余英时:共产党很快垮台. 联合报. 2014年6月21日. 
    7. 锺元、徐翠玲. 余英时荣获东方“诺贝尔”唐奖汉学奖. 大纪元时报. 2014年6月21日. 
    8. 唐奖汉学奖 首届得主余英时. 中央通讯社CNA. 
    9. 余英时 国学网络
    10. 存档副本. [2014-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11. 余英时; 北明. 到历史中寻找今天中国问题的根源—余英时纵论中国近代史. 纵览中国. 2002年2月17日. 
    12. 余英时. 台湾的公民抗议和民主前途(余英时传真全文). 自由时报. 2014年3月24日. 
    13. 余英时:大陆障眼法已被识破. 苹果日报 (台湾). 2014年3月24日. 
    14. 专访/余英时:民主自由精神 不能畏共. 联合报系. 2013年8月20日. 
    15. 历史学家余英时:中国会回归文明的主流. 联合报系. 2013年8月20日. 
    16. 余英时:壹传媒收购案 攸关台湾前途// 中共明目张胆 通过台商收购媒体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02-11., 自由时报, 2012-11-28
    17. 杨明𬀩. 有“人文诺贝尔奖”美誉 余英时、弗兰克林获克鲁格奖. 中国时报. [2006-11-16]. [失效链接]
    18. 黄清龙,. 余英时教授荣获2006年克鲁格奖. [2006-11-17]. 
    19. 傅建中. 余英时的不虞之誉. 2006-11-18. 中国时报. [失效链接]
    20. 中时社论. 向一位当代人文大师致敬. 2006-11-20. 中国时报. [失效链接]
    21. 安琪. 民族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专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余英时. 1998年4月. 
    22. 余英时谈六四:失去政权等于毁灭了中共的宇宙.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4年6月4日. 
    23. 翁台生; 魏碧洲; 曾慧燕. 余英时:中国会回归文明的主流. 北美世界日报. 2013年8月19日. [失效链接]
    24. 谈习近平的“中国梦”(余英时). 自由亚洲电台. 2013年5月3日. 
    25. 顾思齐. 在没有胡适之的时代读余英时. 南方都市报. 
    26. 余英时撑占中 遭内地封杀. 苹果日报(香港). 2014-10-12 [2014-10-12]. 
    27.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hq15的引用提供文字
    28. 黄进兴:想我老师余英时之二:师门六年记:1977-1983
    29. 余英时,港民7.1争普选 余英时发表《公民抗命与香港前途》, 苹果日报 (台湾), 2013年07月1日
    30. 金樱洁. 余英时为人写序 写出上万字出书. 中时电子报. 2014年6月21日. 
    31. 余英时. 〈怎样读中国书〉.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北京: 新知三联. 2004年: 419页. ISBN 97871080215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32. 余英时吁大陆学宝岛:台湾虽小但意义极大. 《主场新闻》.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