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使命(李新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使命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使命》中国当代作家李新红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使命

1

周末一早,就和朋友李老师约定]好下午三点去小城春意盎然的凤鸣湖游玩。按照惯例,以往都是她提前在楼下等我,可这次我准时到她家楼下接她时,却突然像人间蒸发了似的,不光不见人影,连电话语音、微信也一概不回。狐疑了一会儿,又拨打了好几次,依然还是没人接听,我不由得在心里嘀咕,怎么回事?难道是她忘了?或者有什么重要的事顾不上接电话?抑或是按成静音了?……这可是我们提前约定好的呀!

半小时后,正当我无比焦急地东张西望时,终于看到她提着包急匆匆地下楼直奔车而来。上车后她才不好意思地解释说,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停止线上课,所有的课都改线下了。本来这周周末没课,可一个学生近期对画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临时缠着她,要让她教他画画。想到自己的职责,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安心上课,李老师便开启了一个孩子的网课,并把手机调为了静音。于是乎,就把我们出去玩的事彻底忘了。直到孩子都学会开心满意了,她才结束了网课,随后拿起手机时才想起我们相约的事。我开玩笑说,今天是周末,应当休息,实际上你完全有理由推脱的,但李老师一脸郑重地回答我说,孩子的兴趣好不容易才激发起来,可能会对他一生都产生影响。如果推脱了的话,是会打击这孩子的积极性的,我怎么可能这么做?这是我们这种特殊教育行业的使命和职责所在。不过,确实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2

我与李老师初次相识是在2012年,单位组织元旦节目,聘请李老师教我们排练舞蹈《爱在人间》。舞蹈人员除了有我们科室的4名民警,还有她所教班级的6名聋哑孩子,共10人组成。随着音乐缓缓响起,那些聋哑孩子们,跟着李老师的动作、节拍、眼神,跳得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同正常孩子一样,让我每次排练都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从此对她产生了难以言喻的好感,并对她从事的职业也产生了好奇。

再次进一步接触是在县里举办的一次书画展览中,我们的作品同时在县美术馆展出,又遇到了她,这才得知她为了提高特教技能和水平,也爱书法、绘画和文学,从此我们来往便渐次多了起来。周末常约到一起谈文学和艺术,到大自然里去看花看草。在这期间我对李老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最终成为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朋友。

3

李老师名叫李怀霞,1995年考入昌乐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就读。实际上以当时李老师的成绩,顺利读完高中,然后考入大学应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她却在初中毕业时选择了这所特殊的学校,放弃了高中和大学的梦想,这在当时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无法理解她这一选择。更不能理解的是她父母,她父亲板着脸一遍一遍给她讲道理,母亲则直接吼道,放着好好的高中不读、大学不读,非要上什么特教学校?你若非要上,我从此就不认你这个女儿了。

其实,回头想想,父母当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份好工作,能有个好的前途,能让父母脸上有光,这是那个年代农村父母们普遍的想法。但任凭父母使出各种办法,也没能动摇她那颗去特教学校的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不但李老师的老师同学们和父母亲纳闷,就连我也无比好奇。

4

我和李老师成了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朋友后,她才给我作了介绍。其实,以前她也并没有当特教老师这种想法,只知道好好读书将来可以不像父母生活得那样艰难,还可以有机会到大城市去发展。但后来让她改变这一想法的是初一的下半年,那时她在班级里有个关系非常要好的同学,一次周末约李老师去她家写作业,才知道同学还有一个聋哑妹妹。由于聋哑的原因,到了上学的年纪却一直无法上学。那次同学的妹妹见到李老师时,感觉莫名其妙的亲切,主动跑过来,一边吃力地张着嘴,一边用手上下左右地描述着什么。李老师很想弄明白她要说什么,但遗憾的是,当时无论李老师怎样绞尽脑汁,最终也没能懂她要表达的意思。 同学见她妹妹没完没了兴奋的样子,就吼了她妹妹一句:一边玩去,别搞乱,我们要写作业呢。妹妹好像听懂了什么,只好怯生生地躲到里屋去了。但妹妹躲在屋里,却仍可怜兮兮地将双手把住门框边,歪着脑袋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偷偷地看她们写作业……

尽管已时隔多年,但李老师仍清晰地记得同学妹妹那双渴望上学、渴望知识、渴望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的无奈眼神,就像夏日正午的一缕阳光,灼伤了李老师的眼睛和心灵,从此在李老师纯真的心田里埋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当时李老师就在心里暗暗发誓,等待时机要让这颗种子发芽后再茁壮成长,一定要帮助这些残疾孩子。于是,1995年在家人的万般反对下,她去了特殊教育学校。1998年特殊教育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光荣地成为了临邑县特殊教育中心的一名老师,从而开启了她长达20多年的特殊职教生涯。

其间,尽管有好几次机会能够让她跳槽和改行,到轻松一点、收入高一点的工作单位去。但她从未考虑过,也从未动摇过她。因为,初中同学妹妹可怜兮兮、充满期盼的眼神,至今还铭刻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似乎帮助这些特殊的群体,才是上天注定,赋予她一生的使命和职责……谈到当初的萌动和后来的坚守这些时,李老师一脸泪花,仍动情不已。

5

我们到达凤鸣湖时,春天已经把凤鸣湖妆扮得万紫千红了,万物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但李老师顾不上浏览烂漫的春色,不停地接打着电话,通知班里每位家长务必带孩子去做核酸,坚持每天量体温上报班级群,由于学生们的特殊性,校园和学生们的疫情防控更不能掉以轻心。

他班里有个智障学生,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母亲信仰宗教痴迷,脾气古怪,坚持不给孩子去做核酸和测量体温。尽管好话说了一箩筐,嘴皮子磨破,可这位家长就是听不进去。无奈之下,李老师只得打了好几个电话,才通过其他渠道联系上了这个孩子的姨妈,让她打电话给孩子妈妈做做工作。但孩子的姨妈声称她们姊妹俩已经多年不联系了。最后,好说歹说之下,孩子的姨妈终于才答应亲自带孩子去做核酸。像这样零碎而繁杂的事务,对于李老师来说,已经习以为常,数不胜数了。我埋怨李老师周末休息也不得安宁,总是忙着工作。她宽慰我说,谁让我选择了这行呢?既然选择了,就要承担相应的使命和职责吧!说到这里,她眼神里流露出坚毅的神情。

6

刚入职那会儿,李老师单纯地以为只要怀揣一颗对特教的仁爱之心、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去帮助学生,走近学生,就能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开心快乐地生活,让这些折翼的天使有所超越和进步。但真正做起来,其难度远远超过了她的想象。不过,面对任重而道远的特教老师担子,她从不退缩,而是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努力为残障孩子打造一个光明美好的人间天堂。

她深知,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虽不能像普通教师们一样“传道授业解惑”,但她深知对于特别的他们,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场专业的练习,一段耐心的教诲都是至关重要的。

于是,在教育上,她先从落实每一次备课开始,把每一次备课都看得非常重要。在她看来,只有把课背熟了,才能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进行辅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人间的爱。因此每次上课前,她都要提前在家对着镜子练习上课的每个手语、口语,看是不是做得到位,孩子们能不能看懂,弄明白。

7

都说女人天生就有一颗母爱的心,我想这句话对老师最恰当不过了。从教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李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了自己的孩子,不但要认真备课和上课,并且要长年累月事无巨细地关心着他们的生活起居,对他们嘘寒问暖。

班上哪个孩子的鞋带松了或是衣服敞开了,她发现后总是马上跑过去给孩子把鞋带系好,把纽扣扣上,然后亲热地摸摸孩子的头;班里哪个孩子不开心了,她总是面带微笑蹲在身旁耐心比划着,直到完全打开了孩子的心结。

班上有个智障孩子,经常流鼻涕,她就在兜里时常备着卫生纸。只要孩子一流鼻涕,她就过去把孩子的鼻涕擦干净。孩子每次总是咧着嘴巴冲她傻傻地笑。目睹孩子那满脸天真的笑容,她心里却总是酸酸的,常常会控制不住地流下泪来,家里每次做好吃的,她都会带上一些到学校去,让班上的孩子们每人分一份尝尝。看到孩子们开心地咧着嘴痴痴地笑、痴痴地吃的样子,她心里就满足地乐开了花……

一次,班上的一个自闭症孩子,课堂上把大便拉在了裤子里。孩子不知道表达,当她走到孩子身边闻到一股恶臭味时,才知道孩子把大便拉在了裤子里。她二话没说,赶紧抱起孩子往自己家里跑。尽管她家和学校只有几十米的距离,但由于她家住在四楼,又没安电梯,并且人到中年,上百步楼梯只有靠走上去。待她气喘吁吁地回到家后,顾不上喘上一口气来,马上给孩子脱下沾满屎尿的裤子,又给孩子擦洗干净,随即拿出自己孩子的裤子给他换上。像这样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了……

由于一些家庭的特殊性,有些孩子只得寄宿在学校,需要老师们在晚上轮流值班。多年前一个寒冬飘雪的夜晚,又轮到她值班,并陪着孩子们在宿舍里睡。凌晨时分,怒号的北风把宿舍窗子吹得不停地哗哗作响,打在身上冷飕飕的。她以为是窗子没关好,起床去关。其实哪是窗子没关好,而是风太大了,风透过窗子的缝隙钻了进来。想到容易使孩子们感冒,她赶紧找出备用的透明胶带,把窗子的缝隙一处处地粘好,防止寒风再钻进来。

做完这些后,她又走到每一个孩子的床前,挨个给他们盖好了被子,刚想上床关灯休息时,突然发现睡在她临铺的孩子脸色有些异常。摸了摸孩子的头才发现有些烫手,原来是孩子发高烧了。因为有一些医学方面的经验和常识,她便没有通知校领导,也没有拨打120,而是急忙穿上大棉袄,踩着淹没脚踝的积雪,赶到家里把感冒药拿了过来,给孩子及时服了下去。然后就守在旁边观察,等到孩子体温恢复正常了,一夜未合眼的她这才松了口气,感觉无比疲惫,上下眼皮沉重得分不开来,双腿也像踩在棉花上,有种不着地的感觉。她想躺下休息,但此时天已蒙蒙亮了,新的一天课程又在等待着她,她只得硬熬着把课上完了才回家休息。

8

除了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外,李老师还在精神上循循善诱地教导他们如何自立自强、阳光健康,为未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只要这些孩子学会了什么,哪怕是取得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她都会激励他们;只要这些孩子喜欢上了什么、愿意学习什么,她总是会想方设法地满足他们。在她看来,这些孩子早晚是要走向社会的,要独自面对今后生活的种种艰辛,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未来考虑问题。能够让他们从小多学点东西,多塑造点他们自立自强自信的健康心态,对于今后适应社会是大有好处的……

就这样,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关爱和润物细无声的感化,她和孩子们建立了情同母子般的关系。一些不住校的孩子,每天还不到开门时间,就早早地就来到学校门口等着她的到来。孩子们的家长常常欣慰地告诉她,孩子很喜欢来学校,不喜欢呆在家里,周末都要缠着来。因为学校在他们心目中,就如同家一样,而她也如同他们的妈妈一样。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让孩子们能够接收到更好的教育,她还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除了多次到办得好的、有特色的特教学校去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听取权威专家和教授讲座,吸取最新的国内外关于特殊教育的新突破、新做法、新理念外,为了给自己充电,她还凭借着自己一股子韧劲和干劲参加全国高等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了山东师范大学专科学历、曲阜师范大学本科学历。

另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将来能有所用,适应以后的社会。业余时间她就钻研绘画,并把绘画知识耐心地传授给孩子们。目前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她不但是临邑县美协会员,还是德州市美协会员。她和孩子们创作的多幅反映特殊群体的作品还先后在省、市、县各级评选中获奖和展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让许多单位和部门以及爱心人士加大了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爱力度。

9

我不止一次问过李老师,教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还要管好自己的两个孩子,你哪里还有精力去报考专科?本科?画画?她说只要想到这些不幸的孩子,只要能给他们传授更多的知识和力量,就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这些年李老师在这条路上一直不辞辛苦地探索着,奉献着,深耕着,把特教事业作为使命。在她的无私奉献下,在校领导和所有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临邑特教建校二十几年来,陆续培养出了几十名优秀毕业生,先后考入了“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校”,现在分布在全省各地各个岗位上的都有。只要一谈起这些,她脸上总会洋溢出难以掩饰的幸福和成就感。由于表现突出,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她被组织上推荐为临邑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德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10

我们在凤鸣湖还没有转多久,刚到5点钟的时候,李老师就催促着早点回去,说是晚上还要在特教中心校区门口值班,进出人员、外来人员都需要出示核酸报告,并要量体温,做详细登记。特殊时期,特教老师是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我开玩笑说,你不是陪我出来玩的,而是我陪你出来工作的,李老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满脸通红,那俊俏害羞的脸庞就像这初春里刚刚盛开的杏花一样美丽,让人眼里看到的和心里想到的,都是春天这般的美好

晚上7点钟,她给我发了一段视频来。在一个简易的铁皮房子里,在这春寒料峭的晚上,外面倒春寒的风不停地呼啸着,她穿着一件军大衣,坐在一把椅子上,面前简易的条桌上放着酒精、消毒液、外来人员登记的笔记本和体温枪等。旁边还摆放着一盒刚冲了开水的康师傅方便面,这应该就是她的晚餐。那碗热气腾腾的简单泡面,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着红油的光亮,一闪一闪地发着微光,就像天空中一颗不被人注意的星星一样,诠释着一位特教老师无怨无悔的奉献与坚守,使命与担当……

我不无感动地想,有人说每个人来到人间都是带着使命的,各人有各人的人生和职责。尽管她的工作我无从体验,也无法完全知晓。但她的使命,应该就是专门为那些折翼的天使而来吧,负责将人间如同这春天般的阳光和雨露,播撒进残疾孩子们干枯的心田,从而让世界万物复苏,不再荒凉。[1]

作者简介

李新红,山东德州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