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文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儒教文化的哲學認為時間是有始無終的一條因果鏈[1],空間是有限的,可範圍在不斷擴大,由於"儒教"是一種准唯物的思想體系,只關心現世,把來世交給其他的宗教,因此對其他宗教有很大的寬容性,任何宗教,只要不試圖干涉現世的政權,大都可以在儒教的背景下存在,這在封建社會的世界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儒家的發源地中國是歷史上最早實行政教分離和宗教信仰自由(除了天主教在清朝因為干涉皇位繼承一度被雍正帝禁止)的國家。
在儒家文化圈內的歷史上,從未發生過宗教戰爭,世界任何地區在宗教戰爭中失敗的一方,都可以到中國繼續傳教、發展,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包容性強,任何外來文化都會被吸收和消化,改造為本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儒家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那樣主動擴張,而是使周圍文化一層層塌陷進來,被同化,是一圈一圈地緩慢擴張,周圍文化被同化的程度非常高。那怕有很強主動性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進入儒家文化圈後,也很快被同化,和世界其他地區的教會有了很大的差異,北傳佛教已經基本成為一種和儒家思想結合的宗教了。
思想
儒家思想[2]要求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雙方都要承擔義務,從理論上說,被統治者有權力反抗不正常承擔義務的統治者,歷史上經常出現起義、造反推翻一個朝代的現象,所謂「皇帝輪流作,明年到我家」,以至於某些西方歷史學家[3]認為中國人是一個「喜愛暴動和反抗的民族」,在災年「吃大戶」成為一個可以被容忍的半合法現象,每一個皇帝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儒家文化強調對長輩的孝順,發展成對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強烈地對故土的留戀感和民族自豪感。儒家文化圈各民族的移民總是懷念故鄉,很難和當地文化融合,同鄉之間卻有很強的互助性,在移民地形成自己的文化島。
在中國傳統的儒教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項不可蔑視的姓氏宗族文化,由於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傳宗接代思想的根深蒂固,中華民族就產生了姓氏文化,全世界任何國家的姓氏文化都沒有像中國這樣延續數千年來都沒有間斷,雖然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破四舊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其發展甚至受到嚴重批判,但作為一種宗族文化,一種植根於百姓骨髓的傳統,還是迅速地在中國大地蔓延生息,香火不斷,最具象的一面,即是宗祠文化。
視頻
儒家文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現代TRIZ理論中因果鏈分析應用研究,豆丁網
- ↑ 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知乎
- ↑ 世界十大著名的歷史學家,搜狐,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