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豐金融控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兆豐金融控股 |
---|
|
兆豐金融控股(簡稱兆豐金控、兆豐金),是臺灣一家具有官方背景的金融控股公司。2002年成立之初為交通銀行成立的交銀金融控股公司,旗下有交通銀行、中興票券、倍利綜合證券、國際綜合證券等4家子公司;2002年底將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與中國產物保險納入後更為現名。交通銀行與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合併後成立的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為旗下的旗艦企業。
兆豐金控合計在臺灣國內有146個營業據點,海外有二十餘個據點,總資產達約新台幣1.67兆元,實收資本額約新台幣1,144億元,在臺灣金融證券中,無論以總資產、資本額或淨值而言,皆名列前五大。
歷史沿革
前身
- 大清戶部銀行(大清銀行)、中國銀行
- 1905年:清政府成立「大清戶部銀行」,總行設於北京,但主要業務由上海分行經營。1908年:大清戶部銀行改名為「大清銀行」。
-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曾下令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中国银行起初是中國在清末民初官商合办的银行,北洋政府垮台后将官股全部卖给董事会内商股持有人,這使得中国银行變成纯商办的银行。
- 1917年: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正式成立,後來成為殖民地銀行系統的一員。
- 1935年3月23日,孔祥熙突然宣佈,國民政府將要對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實行管制,要求兩行增發股票,要把兩行之控制權交給政府。在向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強行增資同時,孔祥熙宣佈由宋子文接任中國銀行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後來為拉攏江浙資本集團,宋子文只任董事長,總經理由江浙資本集團之宋漢章擔任)。
- 1936年: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正式成立(後來改名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紐約分行、現在是兆豐銀行紐約分行)。
- 1947年10月10日:中國銀行曼谷分行在曼谷火車站附近正式成立(2005年8月8日改制為中國國際商銀百分之百在泰國投資的子銀行)[1]。
- 1948年,中國銀行東京支店在日本國東京正式成立(後來陸續改名為中國國際商銀東京分行、兆豐商銀東京分行。該行是在日本最早成立的中華民國系銀行,或稱台系銀行)。
- 大清交通银行(交通银行)、中華民國交通银行
- 1907年11月,大清邮传部尚书陈璧上书《拟设交通银行折》,要求设立交通银行,专门负责办理轮船、铁路、电报、邮政四个事业单位款项收付,筹款赎路。
- 1908年3月4日,交通银行在北京开业,资本总额白银初為500万两,实收资本额250万两,分成5万股股份,其中大清邮传部出資2万股、另由民间认购3万股。李鸿章的侄子李经楚担任第一任总理(总经理),“交通银行”四字由郑孝胥题写。同期在香港、新加坡、仰光设立分行,在西贡设立代办处。交通银行是中国最早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
- 1909年,交通银行开始发行钞券,第一版钞券由商务印书馆负责印制。
-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初期,交通银行奉命與中國銀行共同掌管國庫收支及辦理鈔券發行。
- 1928年,國民政府立法院通過《交通銀行條例》,交通銀行成為扶助農礦工商的專責銀行。隨著全國政治中心從北京轉移到南京,交通銀行也將總行遷到上海外灘14號。同年:中央銀行設立,收回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被賦予的代理國庫及發行鈔券之任務,中國銀行為政府特許國際匯兌銀行,交通銀行回復為實業銀行屬性。
- 1931年:中國產物保險成立。
- 1935年11月,國民政府實行幣制改革,規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三家銀行所發行鈔票為法幣。交行接收了浙江興業、中國墾業、中國實業等七家銀行的發行業務及其準備金。
- 兩岸分治後
1949年以後,在中國大陸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的各分行被中共整併後,最終成為今日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
- 1960年: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在台復業。
- 1971年:在台復業的中國銀行被更名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簡稱ICBC),並改制為民營。
- 1972年2月:中國產險合併中央信託局產物保險處。
- 1975年:在台復業的中華民國交通銀行被定位為工業專業銀行屬性。
- 1976年:中興票券成立,為國內首家貨幣中介機構。
- 1979年:在台復業的中華民國交通銀行被改制為開發銀行屬性。
- 1979年2月24日: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股票上市,在臺證所的股票代號為2806。
- 1983年9月9日:中央國際證券投資信託公司成立。
- 1990年10月,中國國際商銀在馬來西亞納閩島成立納閩分行(後來改稱兆豐商銀納閩分行)。
- 1995年7月4日,中國國際商銀在菲律賓馬尼拉成立馬尼拉分行(後來改稱兆豐商銀馬尼拉分行)。
- 1996年:中華民國交通銀行股票上市,在臺證所的股票代號為(2824-TW)。
- 1997年3月,中國國際商銀在新加坡成立新加坡分行(後來改稱兆豐商銀新加坡分行)。
- 臺灣的金融整併(「交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2002年2月4日:中華民國交通銀行與國際綜合證券合組「交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於同日取代交銀掛牌上市。主要業務為工銀及證券。
- 2002年8月22日:「交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納入中興票券(2814-TW)與倍利國際證券,金融版圖新增票券業。
現況
- 2002年12月31日:「交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納入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及中國產物保險(後更名為兆豐產物保險),並更名為兆豐金融控股公司,在臺證所的股票代號為2886,而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股票下市,兆豐金控成立,其金融版圖新增兆豐銀行及產險。
- 2003年5月29日:兆豐金控納入中央國際證券投資信託公司,金融版圖伸入投信業,並於同年7月更名為兆豐國際證券投資信託公司。
- 2003年12月5日:兆豐金控投資設立兆豐資產管理公司。
- 2004年間,因總統陳水扁推動二次金改時,積極鼓勵金融機構合併,當時中信金控預備入股兆豐金控。在辜仲諒的指示下,張明田等三人經由子公司紅火公司,贖回公司債,操縱兆豐金控股價,從中獲利新台幣十億元,是為紅火案。
- 2005年9月23日:兆豐金控將子公司中國商銀之子公司中銀保險代理人公司提升為金控之子公司,並於同年10月更名為兆豐人身保險代理人公司,跨足壽險業。
- 2005年12月13日:兆豐金控投資設立兆豐交銀創業投資公司。
- 2006年7月6日:中國產險被更名「兆豐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維持「Chung Kuo Insurance Company, Limited」。
- 2006年8月21日:兆豐金控子公司交通銀行與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正式合併,並更名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並納入國際投信為兆豐金控子公司。
- 2007年9月17日:兆豐金控子公司兆豐國際投信及國際投信合併,合併後名稱為兆豐國際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 2009年4月7日:兆豐金控子公司兆豐交銀創業投資公司更名為兆豐創業投資公司。
- 2016年8月20日:旗下的兆豐銀行紐約分行涉及違反美國銀行保密及洗錢防制法(BSA/AML),遭到美方重罰1.8億美元[2],行政院立即成立相關小組追究責任[3],金管會接著於9月14日重罰一千萬新台幣,並解除六位董事職務,且暫停該行申設海外分支機構,直到缺失改善為止[4]。
- 2016年10月初,檢調質疑尹衍樑轉投資的鑒機資產管理機構涉以不實文件向兆豐銀行超額借貸,前任董事長蔡友才涉有重嫌,並因此收押禁見[5],金管會主委丁克華因兆豐案下台
旗下公司列表
影片
參考文獻
- ↑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海外據點. [2016-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5).
- ↑ 兆豐金遭重罰 徐光曦上台救火搶回37億自由時報 2016-8-21
- ↑ 兆豐金弊案全解讀,金管會手中的美方機密報告 2016-08-27 財經新報
- ↑ 金管會處分/兆豐重罰千萬 6人解職 2016-09-15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
- ↑ 張文川,兆豐金案 蔡友才、王起梆皆收押禁見 ,自由時報,20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