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卫生院(董攀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公社卫生院》是中国当代作家董攀山的散文。
作品欣赏
公社卫生院
查体是在我们公社卫生院进行的,很严格,每检查一个项目都有军地双方的人员具体操作和监督。那时候,由于生活条件差,吃得孬,有病不及时看等因素,人们包括年轻人总有这样那样的疾病,每年入伍查体时都有不少被淘汰下来的。就是这一次,我的那两个高中同学一个血压高、一个肝大,没能过关。所以查体一开始,我心里就忐忑不安,唯恐身体有毛病,被淘汰下来。还好,身高、体重、外科、内科等都合格,就连那个男性独有的“部件”,也被一个中年男大夫认认真真地捏了几把,从他的面部表情看,估计是“未见异常”。稍微有点情况的是耳鼻喉科的检查。那几天,由于有点伤风感冒,鼻子不通气。怕查体不合格,我买了瓶滴鼻净往鼻子眼里滴了几滴。给我做检查的是一位满脸慈祥、两鬓斑白的老大夫。他用功能类似于探照灯的家什,照了照我的鼻腔问:
“是不是点滴鼻净了?”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没——有。”
“没有?”老大夫加重了语气,“没有可就当不上兵了啊!”
我立刻招供:“点了。”
“嗯,说实话。”老大夫在我查体表的相应栏目里写上了“合格”二字。
那天晚上,我和其他查体合格人员一起,被留在卫生院住了一宿,不让回去。说是睡觉也是一种检查,看看有没有夜游症、会不会尿床什么的。所有这些,我也“未见异常”。
身体合格并不表明万事大吉了,还要政审,要综合考虑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最后才能确定。我深知,符合条件的应征青年有的是,而征兵数量却是有限的,肯定要层层刷掉一些。同样情况下刷谁呢?家中弟兄一个的是首选目标。因为“弟兄一人不予考虑”不仅是我们村的不成文规定,各大队甚至公社、县这两级也是这样掌握的。要想当上兵,就我来说,各方面条件必须更加过硬。查体合格后,接下来的便是家访。所谓家访,就是带兵的首长和公社干部到应征对象家里去了解情况,主要是征求家长特别是父母的意见,看看有没有割舍不下、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去当兵的现象。尽管母亲坚决支持我当兵,但她如果临时变了卦呢?就是不变卦,如果人家提出个什么问题她回答不好呢?我决定对母亲进行必要的培训。
这天吃午饭,我问母亲说:“娘,人家要是问你为啥叫我去当兵,你咋说?”
“咋说?”母亲看了一眼刚出锅的窝窝头,“在家连红薯干都吃不饱,出去吃顿饱饭呗!”
我哭笑不得:“你要是这样说,这兵我就当不成了!”
我知道,母亲没有这么高的认识水平和政治觉悟,还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自从大队同意我当兵后,她就注意听广播,参加大队里组织召开的有关会议。这几个政治术语,肯定是跟有线广播学的,或者是听大队干部讲的,她记住了。我很高兴,便进一步教她:“你就说,他爹死得早,是国家把他养大的,让他给国家出把力去吧!记住了吗?”
“嗯。”母亲一边回答,一边准备饭食。
家访人员是在一个阳光温暖的下午到我家来的,共三个人,为首的是部队到我们公社带兵的吴连长。后来得知,他叫吴林荣,山东龙口人。和我们虽不一个地区,但由于是一个省,说话相互都能听得懂,只是人们的“人”他说成“银”,大山的“山”他说成“仨儿”。人很和蔼,一点架子也没有。另一个是我们公社团委书记,一个长得很富态的年轻女性。高中毕业后的这半年里,我组织我们生产队的团员青年,义务为集体护庄稼、积肥料、抢收种,做了大量的工作,多次受到公社团委的表扬,被大队党支部确定为团支部书记接替对象。我叫不出她的名字,她倒认识我。还有一个和我年龄大小差不多的小伙子,我不知道他是什么官职。落座之后,吴连长果然问起了那个我最为担心也最有把握的问题。
作者简介
董攀山,品诗文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