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衛生院(董攀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公社衛生院》是中國當代作家董攀山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公社衛生院
查體是在我們公社衛生院進行的,很嚴格,每檢查一個項目都有軍地雙方的人員具體操作和監督。那時候,由於生活條件差,吃得孬,有病不及時看等因素,人們包括年輕人總有這樣那樣的疾病,每年入伍查體時都有不少被淘汰下來的。就是這一次,我的那兩個高中同學一個血壓高、一個肝大,沒能過關。所以查體一開始,我心裡就忐忑不安,唯恐身體有毛病,被淘汰下來。還好,身高、體重、外科、內科等都合格,就連那個男性獨有的「部件」,也被一個中年男大夫認認真真地捏了幾把,從他的面部表情看,估計是「未見異常」。稍微有點情況的是耳鼻喉科的檢查。那幾天,由於有點傷風感冒,鼻子不通氣。怕查體不合格,我買了瓶滴鼻淨往鼻子眼裡滴了幾滴。給我做檢查的是一位滿臉慈祥、兩鬢斑白的老大夫。他用功能類似於探照燈的家什,照了照我的鼻腔問:
「是不是點滴鼻淨了?」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兒:「沒——有。」
「沒有?」老大夫加重了語氣,「沒有可就當不上兵了啊!」
我立刻招供:「點了。」
「嗯,說實話。」老大夫在我查體表的相應欄目里寫上了「合格」二字。
那天晚上,我和其他查體合格人員一起,被留在衛生院住了一宿,不讓回去。說是睡覺也是一種檢查,看看有沒有夜遊症、會不會尿床什麼的。所有這些,我也「未見異常」。
身體合格並不表明萬事大吉了,還要政審,要綜合考慮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最後才能確定。我深知,符合條件的應徵青年有的是,而徵兵數量卻是有限的,肯定要層層刷掉一些。同樣情況下刷誰呢?家中弟兄一個的是首選目標。因為「弟兄一人不予考慮」不僅是我們村的不成文規定,各大隊甚至公社、縣這兩級也是這樣掌握的。要想當上兵,就我來說,各方麵條件必須更加過硬。查體合格後,接下來的便是家訪。所謂家訪,就是帶兵的首長和公社幹部到應徵對象家裡去了解情況,主要是徵求家長特別是父母的意見,看看有沒有割捨不下、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去當兵的現象。儘管母親堅決支持我當兵,但她如果臨時變了卦呢?就是不變卦,如果人家提出個什麼問題她回答不好呢?我決定對母親進行必要的培訓。
這天吃午飯,我問母親說:「娘,人家要是問你為啥叫我去當兵,你咋說?」
「咋說?」母親看了一眼剛出鍋的窩窩頭,「在家連紅薯干都吃不飽,出去吃頓飽飯唄!」
我哭笑不得:「你要是這樣說,這兵我就當不成了!」
我知道,母親沒有這麼高的認識水平和政治覺悟,還是出於對我的關心和支持。自從大隊同意我當兵後,她就注意聽廣播,參加大隊裡組織召開的有關會議。這幾個政治術語,肯定是跟有線廣播學的,或者是聽大隊幹部講的,她記住了。我很高興,便進一步教她:「你就說,他爹死得早,是國家把他養大的,讓他給國家出把力去吧!記住了嗎?」
「嗯。」母親一邊回答,一邊準備飯食。
家訪人員是在一個陽光溫暖的下午到我家來的,共三個人,為首的是部隊到我們公社帶兵的吳連長。後來得知,他叫吳林榮,山東龍口人。和我們雖不一個地區,但由於是一個省,說話相互都能聽得懂,只是人們的「人」他說成「銀」,大山的「山」他說成「仨兒」。人很和藹,一點架子也沒有。另一個是我們公社團委書記,一個長得很富態的年輕女性。高中畢業後的這半年裡,我組織我們生產隊的團員青年,義務為集體護莊稼、積肥料、搶收種,做了大量的工作,多次受到公社團委的表揚,被大隊黨支部確定為團支部書記接替對象。我叫不出她的名字,她倒認識我。還有一個和我年齡大小差不多的小伙子,我不知道他是什麼官職。落座之後,吳連長果然問起了那個我最為擔心也最有把握的問題。
作者簡介
董攀山,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