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作者李峤

来自 古诗文网 的图片

作品名称: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体裁:古诗

作 者:李峤

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古诗[1]

作品原文

神岳瑶池圃,仙宫玉树林。乘时警天御,清暑涤宸襟。

梁驾陪玄赏,淄庭掩翠岑。对岩龙岫出,分壑雁池深。

檐迥松萝映,窗高石镜临。落泉奔涧响,惊吹助猿吟。

野气迷凉燠,山花杂古今。英藩盛宾侣,胜景想招寻。

践径披兰叶,攀崖引桂阴。穆生时泛醴,邹子或调琴。

雉翳分场合,鱼钩向浦沉。朝游极斜景,夕宴待横参。

顾己惭铅锷,叨名齿玳簪。暂依朱邸馆,还畅白云心。

丘壑信多美,烟霞得所钦。寓言摅宿志,窃吹简知音。

奖价逾珍石,酬文重振金。方从仁智所,携手濯清浔。

拼音版

liú shì dú jiàn hé shān dǐ shí piān chóng shēn cǐ zèng

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

shén yuè yáo chí pǔ,xiān gōng yù shù lín。

神岳瑶池圃,仙宫玉树林。

chéng shí jǐng tiān yù,qīng shǔ dí chén jīn。

乘时警天御,清暑涤宸襟。

liáng jià péi xuán shǎng,zī tíng yǎn cuì cén。

梁驾陪玄赏,淄庭掩翠岑。

duì yán lóng xiù chū,fēn hè yàn chí shēn。

对岩龙岫出,分壑雁池深。

yán jiǒng sōng luó yìng,chuāng gāo shí jìng lín。

檐迥松萝映,窗高石镜临。

luò quán bēn jiàn xiǎng,jīng chuī zhù yuán yín。

落泉奔涧响,惊吹助猿吟。

yě qì mí liáng yù,shān huā zá gǔ jīn。

野气迷凉燠,山花杂古今。

yīng fān shèng bīn lǚ,shèng jǐng xiǎng zhāo xún。

英藩盛宾侣,胜景想招寻。

jiàn jìng pī lán yè,pān yá yǐn guì yīn。

践径披兰叶,攀崖引桂阴。

mù shēng shí fàn lǐ,zōu zi huò tiáo qín。

穆生时泛醴,邹子或调琴。

zhì yì fēn chǎng hé,yú gōu xiàng pǔ chén。

雉翳分场合,鱼钩向浦沉。

cháo yóu jí xié jǐng,xī yàn dài héng cān。

朝游极斜景,夕宴待横参。

gù jǐ cán qiān è,dāo míng chǐ dài zān。

顾己惭铅锷,叨名齿玳簪。

zàn yī zhū dǐ guǎn,hái chàng bái yún xīn。

暂依朱邸馆,还畅白云心。

qiū hè xìn duō měi,yān xiá dé suǒ qīn。

丘壑信多美,烟霞得所钦。

yù yán shū sù zhì,qiè chuī jiǎn zhī yīn。

寓言摅宿志,窃吹简知音。

jiǎng jià yú zhēn shí,chóu wén zhòng zhèn jīn。

奖价逾珍石,酬文重振金。

fāng cóng rén zhì suǒ,xié shǒu zhuó qīng xún。

方从仁智所,携手濯清浔。

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

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

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天才”。

参考来源

  1. [1], 古诗文网,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