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嶠.jpg

李嶠(645年-714年),字巨山,趙州贊皇(今河北贊皇)人,唐朝宰相。李嶠,「文章四友 」之一,「蘇李 」之一[1]

李嶠出身於趙郡李氏東祖房,早年以進士及第,歷任安定尉、長安尉、監察御史、給事中、潤州司馬、鳳閣舍人、麟台少監等職。

他在武后、中宗年間,三次被拜為宰相,官至中書令,階至特進,爵至趙國公 。睿宗時貶任懷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時再貶滁州別駕。

開元二年(714年)病逝於廬州別駕任上,終年七十歲。

李嶠生前以文辭著稱,與蘇味道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合稱「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為「文章宿老」。但他歷仕五朝,先是依附張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繼而又追隨韋氏一黨,其人品多受詬病。史家評價,貶抑居多[2]

其詩注本有今人徐定祥《李嶠詩注》。《雜詠》詩120首曾單行,玄宗天寶張庭芳作注,有日本《佚存叢書》本,日本又存古鈔本數種。《全唐詩》存詩5卷。《全唐詩逸》補詩6首,然一作李橋。《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3首,斷句2 [3]

袁天罡唯一的差點失算

袁天罡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命相大師、天文學家之一。 他與李淳風編著的《推背圖》預言了中國自唐朝以來千餘年的歷史大事,無不應驗。他一生中給無數人看過相,預言百發百中,然而有一天他給人看相時卻差點失算,這是怎麼回事呢?

李嶠,年幼時就顯露出卓越的才能,他十五歲精通《五經》,二十歲考中進士,然而他家兄弟五人卻都英年早逝,只有他一人活過二十歲,李嶠的母親整天提心吊膽,擔心家中無後,因而就請命相大師袁天罡給兒子李嶠看相。 袁天罡到了李家看了看李嶠幾下就說:「這小伙子眉清目秀,可惜壽命不長,恐怕活不到三十歲。」李母聽了之後大驚失色,因此再度懇求他再給兒子仔細察看,尋求化解之法。袁天罡看了幾次仍說:「肯定是這樣的。」

當晚袁天罡仍在李家作客留宿,晚上與李嶠在同一張床上休息,睡夢中袁天罡正巧醒來,看了看身旁的李嶠,發現他居然沒有呼吸,用手試了一下,鼻下已無氣息。

起初,袁天罡大吃一驚,但是察看了許久,他發現李嶠居然是用耳朵呼吸。隔天早上袁天罡起身後向李母道賀,說:「看了好幾次面相,全都沒有找到問題的所在。昨天晚上才發現原來你兒子能像龜一樣呼吸啊!這『龜息』之法是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日後必定會大貴長壽,然而你務必切記,他一生中雖會當上高官,但絕不可貪圖富貴享樂,要過著清貧的生活。」

為官清貧正直

李嶠雕像

李嶠累官至監察御史、吏部尚書、中書令,雖然位高權重,但是李嶠仍遵守母親教誨,過著清貧的生活。當時唐代國力強盛,武則天在位,朝中大臣們普遍過著富裕的生活,武則天多次到宰相府拜訪李嶠,看見李嶠睡覺用的帳子竟是以粗綢做的[4]

她感嘆地說:「位居宰相而用這樣的帳子,真是有損我大唐的體面。」於是賜給李嶠宮中御用的繡羅帳。李嶠面對皇命只得謝恩收下,結果晚上李嶠睡得極不安穩,覺得身體好像生了病似的。於是只得奏報皇上說:「臣年輕時,給神相袁天罡看過,他說我這一生不得奢華過日,所以睡不安穩。」武則天聽了嘆息許久,只得任由他用他的舊帳子。

之後酷吏來俊臣誣陷當時的宰相狄仁傑謀反,李嶠與張德裕劉憲等官員被委命調查此事的真假,經一番明查暗訪後,發現狄仁傑是清白的,但是其他人迫於來俊臣的強權不敢將此事上報朝廷。

李嶠為人正直,寧可得罪權臣也不願錯殺好人,便獨自一人去將調查報告回報武則天,證明了狄仁傑的清白。

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重要性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他出生的那個年代,剛好是承接初唐四傑等人的詩風,然後過渡到李白等中唐時期詩歌鼎盛[5]

李嶠與杜審言、崔融、蘇味道等三人一起並稱為「文章四友」。等到那三人陸續逝世後,李嶠就成為了文壇的老宿,在當時的文壇地位非常高,並且受人景仰。

李嶠的詩大部分都是近體詩,而且以五言居多。在「文章四友」中,與蘇味道的風格最接近,但是文采又要比蘇味道好很多。在唐朝時,世人都喜歡將漢朝時期的蘇武李陵拿來與蘇味道和李嶠相比,都將他們稱為「蘇李」。

李嶠有120首詠物詩,幾乎囊括了世上萬物。包括風雲月露、飛鳥礦物、動物植物、工具器皿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東西,李嶠幾乎都寫了。

李嶠最為出名的詩,應該是五言詩《風》。

作品評論

《新唐書》本傳

嶠富才思,有所屬綴,人多傳諷。……然其仕前與王勃楊盈川接,中與崔融、蘇味道齊名,晚諸人沒,而為文章宿老,一時學者取法焉。

《唐詩品》

唐初諸子,詞心共艷,律調俱揚,不可尚已。而擅古作者,宋、李二君之宗,尤為炳著。延清之七言,裁茂郁之幽思,按鴻朗之疏節,品第梁陳,固已含跨其上;而巨山五言,詞華英淨,節奏鏗諧,置之晉、宋之間,則潘岳之流調,惠連之靡富,微波尚傳,不當擅美。若復湔其涇雜,騁其長駕,則七子之流,未知上下其論。

《唐音癸簽》

漢稱「蘇李」,唐亦曰「蘇李」,以今論之,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延碩七言,尤富風華,亦復又難為李爾。

《詩源辨體》

李嶠五言古,平韻者止「奉詔收邊服」一篇聲韻近古,餘皆雜用律體;仄韻者雖忌鶴膝,而語自工。七言古調雖不純,而語亦工。五言律在沈、宋之下,燕、許之上。其詠物一百二十首中有極工者。七言律二篇稍近六朝,然頗稱完美。

《三唐詩品》

其源遠祖文通,近規江令。才多略格,每見率爾成篇。七言騁妍,有陳宮艷體。《汾陰》之作,盛傳當時,亦只以章尾四言跌宕,振起全篇,前路鋪排,已無深致。詠物累牘,取成事類,風味無成,角巧分題,源出梁陳雜體;試帖之興,其濫觴矣。

「李嶠」詩詞全集(200首) [6]

1、《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2、《風》 落日生蘋末,搖揚遍遠林。帶花疑鳳舞,向竹似龍吟。月動臨秋扇,松清入夜琴。若至蘭台下,還拂楚王襟。

3、《梅》 大庾斂寒光,南枝獨早芳。雪含朝暝色,風引去來香。妝面回青鏡,歌塵起畫梁。若能遙止渴,何暇泛瓊漿。

4、《雨》 西北雲膚起,東南雨足來。靈童出海見,神女向台回。斜影風前合,圓文水上開。十旬無破塊,九土信康哉。

5、《竹》 高簳楚江濆,嬋娟含曙氛。白花搖鳳影,青節動龍文。 葉掃東南日,枝捎西北雲。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

6、《雪》 瑞雪驚千里,同雲暗九霄。地疑明月夜,山似白雲朝。逐舞花光動,臨歌扇影飄。大周天闕路,今日海神朝。

7、《奉和幸三會寺應制》 故台蒼頡里,新邑紫泉居。歲在開金寺,時來降玉輿。龍形雖近剎,鳥跡尚留書。竹是蒸青外,池仍點墨餘。天文...

8、《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漢帝撫戎臣,絲言命錦輪。還將弄機女,遠嫁織皮人。曲怨關山月,妝消道路塵。所嗟穠李樹,空對小榆春。

9、《柳》 楊柳郁氤氳,金堤總翠氛。庭前花類雪,樓際葉如雲。列宿分龍影,芳池寫鳳文。短簫何以奏,攀折為思君。

10、《奉和幸韋嗣立山莊侍宴應制》 南洛師臣契,東岩王佐居。幽情遺紱冕,宸眷屬樵漁。制下峒山蹕,恩回灞水輿。松門駐旌蓋,薜幄引簪裾。石磴...

11、《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 遊客趨梁邸,朝光入楚台。槐煙乘曉散,榆火應春開。日帶晴虹上,花隨早蝶來。雄風乘令節,餘吹拂輕灰。

12、《雲》 大梁白雲起,氛氳殊未歇。錦文觸石來,蓋影凌天發。煙熅萬年樹,掩映三秋月。會入大風歌,從龍赴圓闕。

視頻

李嶠:風

《中秋夜》- 李嶠 (解讀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