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侍讀見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侍讀見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贈作者李嶠

來自 古詩文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劉侍讀見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贈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體裁:古詩

作 者:李嶠

劉侍讀見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贈》是唐代詩人李嶠創作的一首古詩[1]

作品原文

神岳瑤池圃,仙宮玉樹林。乘時警天御,清暑滌宸襟。

梁駕陪玄賞,淄庭掩翠岑。對岩龍岫出,分壑雁池深。

檐迥松蘿映,窗高石鏡臨。落泉奔澗響,驚吹助猿吟。

野氣迷涼燠,山花雜古今。英藩盛賓侶,勝景想招尋。

踐徑披蘭葉,攀崖引桂陰。穆生時泛醴,鄒子或調琴。

雉翳分場合,魚鈎向浦沉。朝游極斜景,夕宴待橫參。

顧己慚鉛鍔,叨名齒玳簪。暫依朱邸館,還暢白雲心。

丘壑信多美,煙霞得所欽。寓言攄宿志,竊吹簡知音。

獎價逾珍石,酬文重振金。方從仁智所,攜手濯清潯。

拼音版

liú shì dú jiàn hé shān dǐ shí piān chóng shēn cǐ zèng

劉侍讀見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贈

shén yuè yáo chí pǔ,xiān gōng yù shù lín。

神岳瑤池圃,仙宮玉樹林。

chéng shí jǐng tiān yù,qīng shǔ dí chén jīn。

乘時警天御,清暑滌宸襟。

liáng jià péi xuán shǎng,zī tíng yǎn cuì cén。

梁駕陪玄賞,淄庭掩翠岑。

duì yán lóng xiù chū,fēn hè yàn chí shēn。

對岩龍岫出,分壑雁池深。

yán jiǒng sōng luó yìng,chuāng gāo shí jìng lín。

檐迥松蘿映,窗高石鏡臨。

luò quán bēn jiàn xiǎng,jīng chuī zhù yuán yín。

落泉奔澗響,驚吹助猿吟。

yě qì mí liáng yù,shān huā zá gǔ jīn。

野氣迷涼燠,山花雜古今。

yīng fān shèng bīn lǚ,shèng jǐng xiǎng zhāo xún。

英藩盛賓侶,勝景想招尋。

jiàn jìng pī lán yè,pān yá yǐn guì yīn。

踐徑披蘭葉,攀崖引桂陰。

mù shēng shí fàn lǐ,zōu zi huò tiáo qín。

穆生時泛醴,鄒子或調琴。

zhì yì fēn chǎng hé,yú gōu xiàng pǔ chén。

雉翳分場合,魚鈎向浦沉。

cháo yóu jí xié jǐng,xī yàn dài héng cān。

朝游極斜景,夕宴待橫參。

gù jǐ cán qiān è,dāo míng chǐ dài zān。

顧己慚鉛鍔,叨名齒玳簪。

zàn yī zhū dǐ guǎn,hái chàng bái yún xīn。

暫依朱邸館,還暢白雲心。

qiū hè xìn duō měi,yān xiá dé suǒ qīn。

丘壑信多美,煙霞得所欽。

yù yán shū sù zhì,qiè chuī jiǎn zhī yīn。

寓言攄宿志,竊吹簡知音。

jiǎng jià yú zhēn shí,chóu wén zhòng zhèn jīn。

獎價逾珍石,酬文重振金。

fāng cóng rén zhì suǒ,xié shǒu zhuó qīng xún。

方從仁智所,攜手濯清潯。

作者簡介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御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鑑》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開元元年(713)。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後,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採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

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簽》)。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雲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雖刻意描繪,以工致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論》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現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

據說唐玄宗於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並讚嘆作者是「天才」。

參考來源

  1. [1], 古詩文網,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