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刘玉堂(1913年-1980年1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后勤部车管部部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人物简介
刘玉堂(1913~1980.1.3)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长冈乡合富村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学过木匠。他天性憨厚、坚强勇敢。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少共兴国、会昌、宁都县委书记,江西省少先队队长,少共湘鄂赣省委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刘玉堂奉命留在湘鄂赣根据地,他率部活跃在万载一带,与敌周旋战斗,在连续不断的战斗中,他曾三次负伤,却大难不死。在一次遭遇战中,一颗子弹穿透他的肩胛进入肺部,鲜血喷涌而出,他顿时昏死过去,战友们急忙把他抬到后方医院。在医院中,他又几次昏迷,病情越来越严重。战友们眼看医治无望,只好含泪为他购置棺木,准备后事。昏迷中,刘玉堂却喃喃地叨念道:革命尚未成功,我不能死,我不能死!就是凭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他竟奇迹般活了下来。一天,他正在后方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不料,一队保安团白狗子扑了上来,由于事发突然,医院警卫部队很快被打散了,身负重伤的刘玉堂无法行动,眼看敌人就要冲上来了,他灵机一动,咬紧牙关,爬到医院后面浓密的小山竹竹林丛中躲了起来。敌人发疯似地四处搜寻,他却始终纹丝不动,强忍伤痛,不吃不喝,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了整整一天一夜,直到敌人走后,当地群众这才把他背出竹林。
乡亲们急忙为几近昏迷的刘玉堂穿上衣服,又特地为他煮了一锅红薯充饥,刘玉堂这才死里逃生,躲过一场劫难。
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刘玉堂将军回忆起那段难忘的经历时,便满怀深情地说:“我这条命是老百姓给的,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好比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离开了革命群众,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抗日战争时期,任湘赣省驻武汉和平谈判代表,延安中央党校班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晋西南巡视团团长,中共中央青年委员会军体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满军区安广县独立团团长,黑龙江纵队三大队政治委员,吉林军区政治部直工部部长,东满军区兵站部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东线兵团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运输部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车管部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2]。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刘玉堂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中,为革命出生入死,顽强工作。建国后不久,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赴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上,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敌人飞机炮火的严密封锁,深入前线,保障了后勤运输任务的完成。他长期担负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了军需供给。刘玉堂背井离乡、南征北战几十年都忘不了故乡人、割不断故乡情,为家乡的建设他捐款、捐物、购买汽车,并让后代回家乡护理年迈的叔叔。
1980年1月3日病逝于武汉,享年67岁。按他遗愿骨灰送回家乡,葬在合富村他少时经常放牛的地方。
视频
刘玉堂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刘玉堂(1913-1980),360个人图书馆,2020-02-03
- ↑ 刘玉堂:将门出匠人,苏红网, 20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