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刘福胜(1914—1994),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一九三三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一团政治处主任,第九十三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三十一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九十三师二七七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营政治教导员,冀南军区东进纵队第一团、青年纵队第三团政治委员,新编第四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十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三十旅旅长,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长,中南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4年12月20日因病在红安逝世,终年80岁。
人物经历
刘福胜年幼便放牛,没钱读书就跑到祠堂看别的孩子上课,有时候把放牛的事忘了。他父亲送他上了两个月的学,终因无力供学,只好又去放牛。
1931年刘福胜参加红军,历任红31军91师271团政治处主任、9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31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93师277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营教导员、冀南军区东进纵队1团政委、青年纵队3团政委、新4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0团政委、南军区后勤部政委、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10纵30旅旅长、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担任武汉军区空军后勤部副政委。
人物事迹
刘福胜离休后,经常往家乡跑,成了村里的“编外干部”。村前有条小河,一直没有桥,他带头捐资1500元,修了一座水泥桥。他带头出资引来山泉,让乡亲们用上自来水,他还为家乡扯上电。刘福胜发现村办小学是危房,四处筹集资金,盖起了新教室,他自己也掏了不少钱。
人物逝世
1994年12月20日,刘福胜回到新建好的学校,心脏病突发,在“希望工程”的现场逝世。在刘福胜的灵堂,挂着一幅挽联:为国征战为育英才呕心沥血将军星辉万古存;不求功名不求富贵廉洁奉公一代国殇垂青史。按惯例,刘福胜的骨灰应安放在红安县烈士陵园,应乡亲们的要求,刘福胜的部分骨灰安葬在离小学不远的山坡上,刘方冲小学改名为福胜小学[2]。
获得荣誉
1955年,刘福胜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刘福胜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视频
刘福胜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铁血红安》走出又一位“李云龙”,人民网,2014-11-17
- ↑ 开国少将四次回乡,捐款兴建学校,学校完工了,他却倒在了讲台上,搜狐,201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