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劉福勝(1914—1994),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一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一九三三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九十一師二七一團政治處主任,第九十三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三十一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九十三師二七七團政治處主任。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一團營政治教導員,冀南軍區東進縱隊第一團、青年縱隊第三團政治委員,新編第四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十團政治委員,冀南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冀南軍區第五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南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縱隊三十旅旅長,河南軍區南陽軍分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師長,中南軍區空軍後勤部政治委員,武漢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94年12月20日因病在紅安逝世,終年80歲。
人物經歷
劉福勝年幼便放牛,沒錢讀書就跑到祠堂看別的孩子上課,有時候把放牛的事忘了。他父親送他上了兩個月的學,終因無力供學,只好又去放牛。
1931年劉福勝參加紅軍,歷任紅31軍91師271團政治處主任、93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紅31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93師277團政治處主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團營教導員、冀南軍區東進縱隊1團政委、青年縱隊3團政委、新4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10團政委、南軍區後勤部政委、冀南軍區第5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10縱30旅旅長、河南軍區南陽軍分區司令員。建國後,擔任武漢軍區空軍後勤部副政委。
人物事跡
劉福勝離休後,經常往家鄉跑,成了村裡的「編外幹部」。村前有條小河,一直沒有橋,他帶頭捐資1500元,修了一座水泥橋。他帶頭出資引來山泉,讓鄉親們用上自來水,他還為家鄉扯上電。劉福勝發現村辦小學是危房,四處籌集資金,蓋起了新教室,他自己也掏了不少錢。
人物逝世
1994年12月20日,劉福勝回到新建好的學校,心臟病突發,在「希望工程」的現場逝世。在劉福勝的靈堂,掛着一幅輓聯:為國征戰為育英才嘔心瀝血將軍星輝萬古存;不求功名不求富貴廉潔奉公一代國殤垂青史。按慣例,劉福勝的骨灰應安放在紅安縣烈士陵園,應鄉親們的要求,劉福勝的部分骨灰安葬在離小學不遠的山坡上,劉方沖小學改名為福勝小學[2]。
獲得榮譽
1955年,劉福勝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劉福勝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視頻
劉福勝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鐵血紅安》走出又一位「李雲龍」,人民網,2014-11-17
- ↑ 開國少將四次回鄉,捐款興建學校,學校完工了,他卻倒在了講台上,搜狐,201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