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创业教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1]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目的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创业所必需的领导力、全球化的眼光、敏锐的市场意识、务实踏实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组织运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技巧,还包括商业谈判技巧、市场评估与预测、启动资金募集方式等,并使学生具备关于金融、财务、人事、市场、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创业教育的目的也是培养“企业家型”复合型人才,培育企业家精神、企业创新体系,创业过程分析、创业机会与商业模式分析、创业计划撰写,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融资、创业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创业企业成长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建立健全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日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和业界的多位创业教育专家,围绕“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学学科建设”主题,深入分析我国双创背景下的创业教育现状,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创业教育的发展道路。

创业教师队伍“三多三少”的警示:坚守教育理性,防治“虚火过旺”,成就“守正出新”

闵维方:创新创业教育现已成为高校关注的话题和教育改革实践的重点。通过特定的教育所形成的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和发展起来的各种知识能力是创新创业的必要支撑,目前相对于全国波澜壮阔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应该通过教育本身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更加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需要时间和知识的准备,教育的作用必不可少。能否成功创业,归根结底还在于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和实践锻炼培养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就在于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力,激发创新创业的兴趣,点燃创新创业的热情,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

实际创业的是少数人,但创新创业教育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需要专门的课程学习,更需要扎实的通识教育基础和实践锻炼;不仅需要高等教育所学的高深知识,还依赖于中小学教育培养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教育过程,对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办好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才能有源源不断地人才支持。

董青春:现行的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广泛而蓬勃的运动,创业教育似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创业大赛。创业教育的目标实现与否?投入产出如何?如何看待创业投资和创业教育新模式?以什么方面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评判标准?这些都涉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追求和方向,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建立科学明确的评估机制和评估体系。

梅强:从全国范围来看,创业教育既有虚火过旺的问题,也有被边缘化的情况。一些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不清晰、不统一,也不够重视,把它看成是团委和学生工作的任务,专业教师基本游离其外,而专业背景不同的辅导员成了主力队伍,这样长久来看很难保证教育的专业性。在培养对象的问题上,也没有完全澄清究竟要对谁进行教育。

祝军:我们通过调研看到: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存在“三多三少”。“三多”是:创业教师来源部门多,分别来自团委、学生处、就业中心、创业中心(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等;创业教师兼职的多,缺乏专门队伍;创业教师培训渠道多,但五花八门,缺乏高质量培训。“三少”是:创业教师职称评定机会少,大多数依托原有学科评定,仅有少数学校纳入德育教师系列评定;专门的创业课程少,多数学校尚未将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创业教师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少。因此,在推进创业学科建设中,亟待加强创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建设。

雷家骕:我认为,创业教师首先需要被教育。目前来看,创业教师队伍存在六大突出问题:一是很多人把创业教育简单理解成鼓动学生创办企业,这与创业教育要培养促进社会进步的人的目标相距很远;二是很多创业教师在学理认识上存在简单照搬国外创业学模型的问题,广泛使用那些存在忽略市场回应问题的国外创业学模型,缺乏对这些模型的批判性使用;三是存在把创业机会简单的界定为商机,对学生造成误导;四是在教学中讲外部团队创业多,讲公司内部创业少,这会形成误导,因为70%以上的人创业可能都是在公司内部的基础上进行的;五是多数创业课程跳过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轻视对学生创意、创新方法的训练,这与老师的专业背景和学校课时安排太少有关,很难展开深入全面的教学;六是存在过于功利的创业教育倾向,以为只要有了新创意就去创业,拔苗助长,缺乏对学生进行创业长期性和艰苦性的教育。

李家华:随着政府层面对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正成为中国大学转型发展的新抓手和新动能。然而,在创新创业教育热潮高涨且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同时,也出现了某些引发担忧的现象。那么,什么才是真正健康理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才能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生态?创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度思考并努力探讨解题之道。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面临矛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需要教育者的沉静和理性,坚持守正出新。

传说元代大学者许衡某日外出,口渴难忍。正好路边有棵梨树,行人纷纷摘梨,唯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何不摘梨解渴?”他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今天,我们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心中有主”,需要坚守教育的初心和本分,尊崇教育规律,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功能,重在对学生的企业家精神进行培育。

我们需要沉淀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术内涵,科学地推进创业学科建设,从基础层面做好教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切实提高双创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意、创新和创业实际能力。高校只有守住了创业教育育人为本的主业,才能自觉摒弃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远离各种弄虚作假的形式化大赛,抵御锦标主义诱惑,避免创新创业教育被资本碾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到对创新创业教育心中有主,真正成就“守正出新”的中国创业教育。

视频

创业教育 相关视频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创业教育之克亚营销导图-刘克亚-闪电百万富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