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利簋(guǐ),西周早期青铜器。为周武王时官吏利所作,是西周初年盛装食物的的一种祭器,亦称“武王征商簋”、“檀公簋”、“周代天灭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今西安市临潼区),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2002年入选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1]。
形制
利簋通高28公分,口径22公分,重7.95千克。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方座圈足,器形与天亡簋相似,为典型的西周早期风格。簋腹和方座饰有饕餮纹、夔纹,圈足饰有夔纹、云雷纹。
铭文
腹内底部有铭文4列32字,考古学家于省吾最初隶定为:
珷征商隹(唯)甲子朝岁
鼎(贞)克昏(闻)夙又(有)商辛未
王才(在)管师易(赐)又(右)吏利
金用乍(作)旜公宝尊彝
周武王姬发在位第四年的春天,周朝军队在一夜之间打败了商朝的军队,凌晨时分,商纣王子受辛在绝望中于摘星楼引火自焚。
是已知有关武王伐纣史实的唯一遗存文物。
“利”追随周武王伐纣,战争胜利之后,他得到了天子的嘉奖赏赐,特作此器物纪念灭商之事,并用以祭祀自己的祖先。。
价值
利簋是现存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其铭文开首,即从“珷征商”、“夙有商”几句,明确概述了武王征商的史实,是已知周初金文关于此事件的唯一史料。其余大礼簋、沈子它簋、宜侯夨簋等提到武王征商的青铜器铭文都属于追述。利簋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记载伐商具体日期即“甲子日”的器物,可与《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中关于武王伐纣时间的记载相印证,并根据“甲子日昧爽”、“岁星”等记录,天文学家计算出武王灭商的准确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即周武王在位第四年的正月初一,对商周断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视频
利簋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8.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文物办法〔2002〕5号),北京市文物局,2018-01-25
- ↑ 利簋铭文新读及夏商周断代新解---吕昭进,豆瓣,20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