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别儿怯不花

别儿怯不花(?-1350年),又译别里怯不花、别里哥不花、别里奇普花,字大用,蒙古弘吉剌部人,燕只斤氏,丞相阿忽台子,谥忠宣。元朝大臣,世为八番宣抚司长,后官中书右丞相。见《元史·卷一百四十》。[1]

至大年间(1308年-1311年),侍明宗子和世㻋于藩邸,后入国子学。延祐三年(1316年),随和世㻋出镇云南,至大同还,入宿卫,侍仁宗。英宗朝授怀远大将军,出为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泰定以后,历任同知太常礼仪院事、监察御史、吏部尚书、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礼部尚书、宣徽使、御史大夫、中书平章政事等职。

至正二年(1342年),任江浙行省左丞相,发粮钞,减赋税,以赈恤杭城受火灾居民。至正三年(1343年),任中书左丞相。察吏贪廉,洗冤除弊,令诸王各抚其民,毋逾法制。至正七年(1347年),进右丞相。素与原右丞相脱脱有隙,谋陷之,并谗脱脱父马札儿台,遭群臣异议。六月,受劾罢相,谪居渤海县。至正十年(1350年),别儿怯不花卒。

目录

人物生平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燕只斤氏。曾祖忙怯秃为千户,随宪宗南征有功。父阿忽台,成宗时为丞相,因反对元武宗即位而伏诛,后赠和宁忠献王。[2]

别儿怯不花年幼丧父,八岁时即受兴圣太后答己及武宗之命侍奉元明宗,不久入国子学学习。明宗出镇云南,别儿怯不花随行,至大同而还。仁宗召入朝,充近卫亲军。八番宣抚司长是他家世代担任的官职,因此英宗就任命他担任怀远大将军、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他到任以后,宣布国家的恩德与信用,峒民感动而喜悦。有多年不愿臣服的,都高兴地说:“这是我们从前的贤能统帅的子孙啊!我们怎么敢违抗他的命令?”率领十四个部落来接受别儿怯不花的管制。

泰定三年(1326),特授别儿怯不花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他更加向年高的文学之士学习。很快又拜为监察御史。泰定四年,调任中书右司郎中,第二年升参议中书省事。两年后任吏部尚书。至顺元年(1330),出任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但不久因母亲去世服丧还京,服丧期满后被起用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地区每年的米粮都是由海道运达京师,别儿怯不花监督管理这项事务。不久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又调任徽政院副使,升侍御史,并特别被命令掌管宫廷宿卫之事。大凡值宿的卫士有被掌领官举荐任用的,掌领官往往多举荐其亲近的人。到别儿怯不花掌管宿卫之事,唯独举荐选拔任职时间长的人,众人议论这件事都表示心悦诚服。后又升荣禄大夫、宣徽使,加开府仪同三司。至元四年(1338)拜御史大夫、知经筵事,不久又调任中书平章政事。

至正二年(1342)拜江浙行省左丞相。行至淮东,闻杭州遭火灾,官衙民舍烧毁几尽,别儿怯不花仰天挥泪叹息道:“杭州是浙省的省会,我受命去镇守,而遭此大火,是我的德性不好而连累了杭城百姓。”迅速赶到杭州,下令调查登记受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每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也一样,每人每月给米二斗,幼儿减半。又奏请减征酒课一千二百五十缗,纺织作坊课税按原额减半,军器、漆器的征发暂停一年,政府规定以外的课税,一律停征。他把这些措施报告朝廷,都得到批准。又大建省府衙门,将附近居民的屋基增价收买,募民建造,多给工钱。又请减少每年江浙、福建盐课十三万引。别儿怯不花在江浙任职两年,虽妇女儿童莫不感恩戴德。两年后召还回京,委任翰林学士承旨,仍掌管近卫亲军。

至正四年(1344),拜中书左丞相。朝廷计划选派宣抚使至各地访问民间疾苦,考察官吏之贪廉。要选派习惯于北方风土及熟悉典章制度的人,别儿怯不花是合宜人选。他遍行沙漠各地,洗雪冤情,革除弊端,不可胜计。又奏请朝廷遣使晓谕诸王,各安抚所管百姓,不要违法乱纪。第二年发生大饥荒,人民到处流浪,别儿怯不花令官府出粮赈济,愿还乡者给途中口粮。又登记在京贫民,每天向他们出售口粮。皇帝从上都回到京城,派宫中使者多次催促让他前来谒见皇帝,等到见了面,皇帝亲自斟酒慰劳他。

至正七年(1347)晋升为右丞相。八年,御史台臣弹劾别儿怯不花,而徽政院使高龙卜为之辩解。顺帝不仅未治别儿怯不花的罪,反而加太保之职。朝廷贬御史大夫懿怜真班出京为江浙左丞相,御史中丞以下皆辞职。这事引起御史台和各道御史的不满,纷纷弹劾,使别儿怯不花更觉不安,不久被贬谪到渤海县。

至正十年(1350)正月去世。后赠弘仁辅治秉文守正寅亮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师,追封冀王,谥“忠宣”。[3]

人际关系

父亲:阿忽台

母亲:洪氏(高丽人洪奎之女)

妻子:金氏(高丽人金恂之女)

儿子:达世帖木而,字原理,仕至中书平章政事,有学识,能世其家。

元史记载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燕只斤氏,元朝丞相曾祖忙怯秃以千户从宪宗南征有功。父阿忽台事成宗为丞相,被诛,后赠和宁忠献王。

蚤孤,八岁,以兴圣太后及武宗命,侍明宗于籓邸。寻入国子学为诸生。会明宗以周王出镇云南,别儿怯不花从行,至大同而还。仁宗召入宿卫。一日,从殿中望见其仪榘夐异,即召对,慰谕之。八番宣抚司长乃其世职,英宗遂授怀远大将军、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既至,宣布国家恩信,峒民感悦。有累岁不服者,皆喜曰:“吾故贤帅子孙也,其敢违命。”率其十四部来受约束。别儿怯不花以其事入奏,天子嘉而留之。

泰定三年,特授同知太常礼仪院事,益从耆老文学之士雍容议论。寻拜监察御史。明年,迁中书右司郎中。又明年,升参议中书省事。居二年,除吏部尚书。至顺元年,其兄治书侍御史自当谏止明里董阿子闾闾不当为监察御史,并出别儿怯不花为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未几,丁内艰还京。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岁漕米由海道达京师,别儿怯不花董其事。寻除礼部尚书,迁徽政院副使,擢侍御史,特命领宿卫,升荣禄大夫、宣徽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凡宿卫士有从掌领官荐用者,往往所举多其亲昵。至别儿怯不花独推择岁久者举之,众论翕服。宣徽所造酒,横索者众,岁费陶瓶甚多。别儿怯不怯花奏制银瓶以贮,而索者遂止。至元四年,拜御史大夫、知经筵事,寻迁中书平章。

至正二年,拜江浙行省左丞相。行至淮东,闻杭城大火烧官廨民庐几尽,仰天挥涕曰:“杭,浙省所治,吾被命出镇,而火如此,是我不德累杭人也。”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织坊减元额之半,军器、漆器权停一年,泛税皆停。事闻,朝廷从之。又大作省治,民居附其旁者,增直买其基,募民就役,则厚其佣直。又请岁减江浙、福建盐课十三万引。或遇淫雨亢旱,辄出祷于神祠,所祷无不应。在镇二年,虽儿童女妇莫不感其恩。召还,除翰林学士承旨,仍掌宿卫。

四年,拜中书左丞相。朝廷议选奉使宣抚,使问民疾苦,察吏贪廉,且选习北籓风土及知典故者,俾别儿怯不花周行沙漠,洗冤除弊,不可胜计。又奏发使谕诸王,赐以金衣重宝,使各抚其民,毋逾法制,于是内外震肃。明年,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又录在京贫民,日粜以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辈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七年,进右丞相。明年,御史劾奏别儿怯不花,而徽政院使高龙卜在帝侧为解,帝遂不允。乃出御史大夫亦怜真班为江浙左丞相,中丞以下皆辞职。诏复加太保。于是两台各道言章交至,别儿怯不花益不自安,寻谪居渤海县。十年正月卒。后子达世帖木而用于朝,遂赠弘仁辅治秉文守正寅亮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师,追封冀王,谥忠宣。达世帖木而字原理,仕至中书平章政事,有学识,能世其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