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口糧,讀音,kǒu liáng,漢語詞語,泛指一切入口的食品。[1]
解釋
泛指食糧。 亦作「 口糧 」。軍隊、官府按人發給士兵、夫役的食糧; 指薪餉; 日常生活中入口的食物。
出處
宋·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一:「 保州 雲翼兵士,舊有特支口糧。」 《明史·周忱傳》:「其修圩、築岸、開河、濬湖所支口糧,不責償。」 清·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劉庸夫》:「直省提鎮參游管轄兵丁。素不訓練,且兵不滿額,以虛冒兵餉、侵克口糧為務。」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每兩月可以考選一次,配吃一分口糧,作守兵戰兵的,就可以補上名額當兵。」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但是你每月的口糧都給了我,你自己一個錢都沒了,如何過得?」 周恩來 《關於經濟工作的幾則電文·藏富於民》:「城市也是這樣。多報人口,口糧就多算了。」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詩:「節省些口糧作種籽,用扛慣槍的肩頭把犁耙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