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条氏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条氏康

图片来自zhihu

北条氏康(1515年-1571年10月21日)是日本战国时代武将大名。他以第三代家督的身份,领导后北条氏室町幕府关东管领上杉氏山内上杉家扇谷上杉家越后守护长尾氏甲斐守护武田氏骏河大名今川氏,以及关东地方和周边诸侯争斗,在与甲斐之虎武田晴信越后之龙长尾景虎东海道第一弓取今川义元争斗分庭抗礼时,立于不败之地,被人称为相模之狮,使北条家在关东地方逐渐壮大。[1]

生平

氏康元服前,幼名为与父祖相同的“新九郎”,象征他嫡男——未来家族继承人的身份。成年后,袭任从五位上、“左京大夫”、“相模守”等官位

氏康的祖父北条早云原名伊势盛时,出自历任室町幕府要职的世家;1467年应仁之乱时,盛时响应骏河(今静冈县中部)守护今川义忠率军“上洛”之举,而与之结好。后来盛时的姊妹(北川殿)嫁义忠为妻,生下今川家嫡男“龙王丸”(即后来的今川氏亲);1487年,盛时离开京都,前往骏河,拥立外甥氏亲,然后凭著机运及谋略,从伊豆国(今静冈县东部的半岛部份)发迹,成为一介战国大名。

盛时(宗瑞庵早云)的嫡男氏纲继承家业后,附会镰仓幕府执权北条氏的故事,改氏“北条”,史称后北条家;氏纲一代改以位在相模国(今神奈川县)西部的小田原城为根据地,朝甲斐、武藏(今东京都埼玉县)等邻国攻略。氏纲有女(芳春院;氏康胞妹),由古河公方足利晴氏收为侧室,生下次男义氏;日后,小田原城方面即以义氏为傀儡,试图掌握统摄关东的名义。另外,氏纲命三子为昌(氏康胞弟)出任位在相模国东部的玉绳城主;而有一出自骏河福岛氏的武将拜为昌为养父,并娶氏纲之女(大顶院殿)为妻,继承了玉绳北条家,此人即为后来的名将北条纲成

由于今川北条两家渊源,氏康以氏纲嫡男身份,迎娶了今川氏亲之女(“瑞溪院”)做为正室

氏康子女众多,男子长大成人者包括后来继任家督的氏政氏照氏邦氏规、氏忠、氏光,以及过继予越后(今新潟县)国主上杉谦信为养子的三郎景虎等;女儿则包括嫁与今川氏真正室)的“早川殿”(法名“藏春院”),以及嫁与武田胜赖继室的“桂林院”等。

生涯前期

1515年(永正12年)北条氏康诞生于后北条氏的本城小田原城,母亲为二代当主氏纲的正室“养珠院”;作为氏纲的嫡男,他在重臣清水吉政的指导下成长。

当时在氏纲的领导下,北条家迅速扩张势力,连败山内、扇谷两上杉家,支配武藏国大半领地,并出兵北邻甲斐郡内地方及东邻的“总州”。1530年(享禄三年),氏康于小泽原之战“初阵”,击败扇谷上杉家督朝兴;后于1535年(天文四年)甲斐山中湖畔之战(对抗甲斐守护武田信虎)、1537年(天文六年)河越城攻略(对抗继承了上杉朝兴的朝定及其家臣),以及1538年(天文七年)第一次国府台之战(对抗“小弓公方”足利义明和房总半岛新兴势力里见义尧)等,均参阵并立下战功。

天文6年(1537年)7月,与父亲共同在镰仓鹤冈八幡宫的社领寄进、天文8年(1539年)6月,获得将军足利义晴所赠的巣鹞(雏鹰)。


然而,1536年(天文五年)以后,由于今川家家督之争(“花仓之乱”)的影响,今川家新主义元改与武田信虎联手,北条家乃转为与之敌对,以富士川以东的骏河国土为战场多次交兵(“河东之乱”);第一次国府台战后,原本倚赖北条氏纲支持的“古河公方”足利晴氏,也开始忌惮北条家独大,而转与两上杉家联手。北条家因而陷入四面受敌的困境。据历史学家推测,氏康于1538年至1541年间继任家督;天文10年(1541年)氏纲死去、担任家督成为第3代当主。一说为天文7年(1538年)氏纲隠居,并将家督让给氏康,自己担任后见人。氏纲死前留下5条家训。

势力扩大及三国同盟

1545年(天文14年)氏康在骏河东部与今川义元军对阵之际,关东管领山内上杉家当主上杉宪政,联合上杉朝定及古河公方足利晴氏,集结号称8万大军,包围仅有3000北条军驻守的河越城。义元是为了夺回之前被北条氏纲占据的东骏河而出兵(第二次河东ㄧ乱)。氏康自骏河急行退兵之际,今川军随即攻陷吉原城及长久保城,状况非常不利北条。经由甲斐新国主武田晴信(日后的“信玄”)的斡旋,氏康割让东骏河的河东之地为条件与今川义元和解,从而氏康得以回师关东,全力对抗足利上杉联军。

1546年(天文15年)氏康亲率8千军势驰援河越城,首先去信两上杉与足利:“此前所占据的土地ㄧ概归还。”以麻痹围城军。并与守将北条纲成协同展开夜袭,一举击溃军心涣散的足利、上杉联军,甚至击毙上杉朝定,致使扇谷上杉家绝嗣而亡,上杉宪政流亡上野平井城,足利晴氏遁走下总。河越夜战北条军以绝对劣势之兵力取得全胜,被誉为“日本战国三大奇袭战”之一;此役之后,北条家不仅支配武藏全境,天文19年(1550年)并攻入上野国(今群马县)境内,天文20年迫使上杉宪政逃离居城平井城,流亡常陆(今茨城县)、越后等国。

1554年(天文23年)出兵下总,控制自1455年享德之乱以来关东公方的驻在地古河御所,逼退足利晴氏,将其幽禁于秦野,代之以由“芳春院”所出的次男义氏,并以氏照继承大石氏、氏邦继承藤田氏,借由实质的门众,氏康树立了北条家关东霸主的地位。同年,利用今川义元出兵三河,趁隙攻入骏河,与今川及武田援军对阵。然而,通过今川家重臣太原雪斋的仲介,氏康终与今川义元、武田晴信达成协议(传说中的“善德寺会盟”),以迎娶晴信之女(黄梅院)为嫡男氏政正室,并将女儿(藏春院)嫁与义元嫡男氏真做为正室等条件,缔结了“甲相骏三国同盟”。

对抗上杉谦信和反北条势力

三国同盟成立后,氏康加紧关东支配的步伐,与里见义尧争夺上总领地;然而1555年(弘治元年)三浦三崎之战,北条水军败于里见水军,氏康在房总半岛的扩张受挫。1557年(弘治三年),足利晴氏的嫡男藤氏趁机起兵反抗北条家,结果失败,与上杉宪政同样流亡越后,投靠春日山城主长尾景虎(即日后的上杉谦信)。

1559年(永禄二年)将家督之位让予氏政,隐居于小田原城,被家臣称为“御本城様”,仍掌握家中军政大权。

1561年(永禄四年),从流亡越后的上杉宪政处继承上杉宗家家督名份的上杉政虎(由长尾景虎改名),以拥护正统关东公方足利藤氏为名义,大举出兵关东;关东各地原上杉家臣及反北条势力纷起响应,集结成号称超过十万的空前大军,压制包含古河御所在内的诸多据点,并以藤氏取代义氏为关东公方。上杉连合军包括上野的白井长尾氏、惣社长尾氏、箕轮长野众、沼田众、岩下斎藤氏、金山横瀬氏、桐生佐野氏。下野的足利长尾氏、小山氏、宇都宫氏、佐野氏。下总的簗田氏、小金高城氏。武蔵的忍成田氏、羽生广田氏、藤田众、深谷上杉氏、岩付太田氏、胜沼三田氏。常陆的小田氏、真壁氏、下妻多贺谷氏、下馆水谷氏。安房的里见氏。上总的东金酒井氏、饭柜城山室氏,以及佐竹氏。

北条氏则包括上野国馆林赤井氏、武藏国松山上田氏。下野国那须氏。下总结城氏、下总守护千叶氏、臼井原氏。上总国土气酒井氏。常陆国大掾氏等人。守备方面,玉绳城为北条氏繁、泷山城及河越城为北条氏尧、江户城、小机城及由井城为北条氏照、三崎城为北条纲成、津久井城则为内藤康行,氏康、氏政父子则率军固守小田原城。由于城坚粮足、全军战志坚定,加上当时发生“永禄的饥荒”,武田信玄在信浓川中岛所筑的海津城也完工。终使来袭的上杉军无功而退。政虎于镰仓鹤冈八幡宫正式就任关东管领职后,在攻小田原城不克、诸将失和、粮草不济,以及武田信玄煽动越中国一向一揆反叛等等不利状况下,不得不收兵北返;北条军趁势追击,取得局部胜利。上杉政虎自关东撤退后,北条家声威复振,在关东支配权的争夺中,逐渐占得上风。其中,谦信就任关东管领时,自北条方叛离的下总国千叶氏、高城氏再度归参,氏康自谦信归国前的6月开始,试图逐步夺遭上杉氏夺取的领地,9月时攻灭武藏国三田氏,领地授予氏照,此外,为夺回氏邦所继承的藤田氏的领地,攻略秩父日尾城、天神城,顺利夺回武藏北部。

之后,武藏国的小田氏、深谷城的上杉宪盛也再度归参,也顺利寝返上野国的佐野直纲及下野国的佐野昌纲,但昌纲不久再度向谦信降伏。氏康向武藏国进军,11月27日爆发生野山之战,北条氏康击退刚历经第四次川中岛之战的上杉势,北条趁势向上野武藏进军,成功使得秩父高松城降伏,完全收复氏邦的领地。 1562年(永禄5年)北条军再度压制古河御所,足利藤氏被掳往小田原城,终焉不明。

1563年(永禄6年),于第饲次川中岛之战获得战略性胜利的武田军,攻向上杉家在北武藏的据点松山城;里见义尧应上杉辉虎(由政虎改名)之邀,派嫡男义弘领兵驰援,虽突破北条军封锁进入武藏国境,却因松山城陷落而只得退兵。翌年,1564年,为支援反叛北条家的江户城守将太田康资,义弘率军1万2千进占上总武藏边境的国府台城;氏康、纲成等领兵2万与之对抗,随然兵力占有优势,但里见家精锐尽出,北条在失去远山纲景等有力将领下苦战而胜(第二次国府台之战),里见退回安房国,嗣后北条家势力深入上总。

永禄8年(1565年),氏康进攻关东中原据点关宿城,该城位于利根川等水系之要地,氏康非常重视,但遭到城主簗田晴助激烈抵抗,北条军无奈撤退(第一次关宿合战)。之后,由于谦信攻略臼井城及和田城失败,以及箕轮城陷落等因素,造成武藏国成田氏、深谷上杉氏、上野国由良氏、富冈氏、馆林长尾氏、下野国皆川氏、上总国酒井氏、土气(土岐)氏、原氏、正木氏等豪族均向北条氏降服。

1567年(永禄10年),氏康策动上杉家臣上野厩桥城主北条高广(与后北条氏并非同族)反叛,重挫上杉谦信的关东经略。然而,同年的三船山之战,由氏政、氏照指挥的北条军进攻安房国里见家,但由于正木氏等国人众与里见氏内通,因而败于由义弘指挥的里见军,北条家丧失上总国南部地区,对房总半岛的影响力再度受挫,女婿太田氏资更于此战阵亡。

转折

当北条武田联手在关东地方及北信浓(今长野县)对抗上杉的同时,东海道(范围包括今爱知、静冈、山梨、神奈川、埼玉、千叶茨城等县及东京都)形势大变,导致甲相骏三国同盟瓦解,牵动东日本势力重整。1560年今川义元于尾张(今爱知县西部)桶狭间战死后,三河(今爱知县东部)冈崎城主德川家康独立,今川家东海道霸权的地位开始动摇。武田信玄为趁机夺取今川家领地,不惜逼死嫡男义信,终于1568年(永禄11年)发兵一万二千攻入骏河;德川家康也由三河发兵攻入远江(今静冈县西部)。今川家新当主氏真虽与上杉谦信结盟,且动员有一万五千兵力,仍难独力抵挡武田、德川两军交相入侵,今川军与武田军作战后败北,同时德川军侵攻挂川城,氏真除派出援军外,也向北条家求援,由於氏真是北条家的女婿,于是氏政亲率4万5千大军强力干预,于萨多峠与武田军对峙,方迫使兵力居劣势的武田军(一万八千)退兵。

氏康预期信玄与德川之间也互不信任,于是与德川缔结密约共同夹击骏河。此时,富士信忠于大宫城击退武田军的进攻,信玄有鉴于兵锋受挫并考量骏河难以防守,于是从骏河国退回甲斐。北条氏顺势夺取兴国寺城、葛山城、深泽城等东骏河领地。自此,氏康与信玄转变为敌对关系,甲相同盟出现破绽,以此为契机,北条家与上杉谦信和解,以氏康七男成为谦信养子(日后的上杉景虎),上杉方由谦信家臣柿崎景家之子晴家至北条家担任人质为条件,双方于永禄11年(1569年)缔结“相越同盟”;北条高广又复仕于上杉家。根据“相越同盟”,谦信承认氏康外甥足利义氏为关东管领之主,成为古河公方,氏康、氏政则承认谦信为公方的执事,亦即关东管领,且上野、武藏北边等地区为上杉氏领有,谦信则承认北条氏领有相模、武藏大半的领地。

1569年(永禄12年)9月,武田军入侵武藏国,但氏邦据守钵形城,氏照据守泷山城,武田军于是撤退,同年10月,武田信玄率军2万攻向小田原城,氏康、氏政父子决定笼城守备;武田军攻至城下,见无法破城,4天后于城外放火撤退。氏政亲率军势2万馀追击,并命分别负责守备甲州街道及秩父地方的氏照、氏邦集结另2万兵力,意图前后夹击退却的武田军;不料氏照、氏邦所部先在相模北境的三增峠隘口与武田军交战,虽然讨取武田家谱代家老浅利信种,但仍遭武田军击败,氏政闻讯随即收兵返回小田原城(三增峠之战)。武田军返国后再次出兵进攻骏河,今川家于是在武田、德川两家夹击下灭亡;北条家联合上杉、今川以制衡武田的战略构想从而落空。此役受挫,刺激北条家加强对甲斐方面的防务,著名的环绕小田原城方圆九公里之“总构え”(环绕外郭及部分城下町的最外围防御工事),以及八王子城筑城等工程,据信均由此而发。

相越同盟成效不如预期,常陆佐竹义重等反北条大名甚且改与武田联手,依然继续对抗北条,徒然提升武田信玄在关东的影响力;有鉴于此,氏康乃决定重新检讨其同盟策略,但氏康于元龟元年(1570年)8月左右中风,元龟2年(1571年)5月10日发出最后的文书,隔年,1571年10月21日(元龟2年旧历10月3日),氏康于小田原城病逝,享年57岁,留下“放弃相越同盟、与武田家和解”的遗命。不久,氏政遵照父命,于12月27日重新与武田家结盟,接受武田家支配骏河的事实;关东自此又再回到北条武田联手对抗上杉的格局。

评价

个人轶事

氏康年轻时曾有懦弱之名;但经素富勇名的师傅清水吉政教育,终于成长为坚强果敢的能将。第五次河越城之战北条军大胜之际,氏康亲自领军追击败逃的敌军;部将多目元忠为免主将涉险,擅发号令收兵,事后氏康未加责备,反予褒奖。

氏康文化造诣颇有名声,尤其长于歌道,堪称“文武相兼之名将”。此外,战国乱世常有因争嗣而起的内乱;但氏康诸子团结、传承顺利,亦见其治家之功。

氏康曾在一次用餐时,看见嫡子氏政在吃茶泡饭时须重复加茶水,便感叹连吃饭时拿捏茶水份量这种小事都作不好,恐怕北条氏就要败亡在氏政这一代,一语成谶。

领国治理

后世对氏康的领国治理评价甚高,而有“战国第一民政家”之誉。

氏康当政的1542年(天文十一年),北条家在其势力范围内(包括伊豆、相模两国全境,以及骏河武藏两国部分地区)实行检地;此外,实施制改革、推行以“永乐通宝”为统一货币,奠定了后北条氏政权殷实的统治基础。

氏康时期除建立起小田原“评定众”、“传马”等军事制度外,在他隐居之际,还下令调查家臣领地收入及军备负担等状况,由奉行安藤良整编成《小田原众所领役帐》,以利动员管理;又颁布“德政令”,与民生息,使小田原城下町发展成关东首屈一指的繁荣市街,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文化人及各种工艺职人。此外,“目安箱”(供领民直接投诉用)、官僚评定,以及明定田赋“四公六民”等制度,也发挥了拢络领民、监察家臣的功能;由于成效良好,这些制度后来都被统治关东的德川家康采纳,沿用至江户时代

军事外交

在军事方面,氏康领导北条家击破山内、扇谷两上杉家及古河公方等传统势力,又与“越后之龙”上杉谦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等名将周旋,立于不败之地,博得“相模之狮”之名。

善战之馀,氏康外交手腕务实、灵巧,也是北条家能在强邻环伺中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他放弃前代自“河东之乱”以来夺取的东骏河领地,而与强邻今川义元化敌为友,终能达成消灭两上杉家,夺取武藏、上野等国领地的战略目标;与今川、武田共同缔造三边同盟,确定彼此势力范围后,又利用上杉谦信、武田信玄两强相争的局面,扮演有效的平衡者,在避免决战的状况下保全了北条家在关东地方的大部分扩张果实。

影片

‘戦国完璧超人’北条氏康について

参考文献

  1. 北条氏康,zhi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