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辛文化」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北辛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在环鲁中南山地周围的兖州、曲阜、泰安、平阴、长清、济南、章丘、邹平…”)
 
文化意义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9 次修訂)
行 1: 行 1:
北辛文化 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种新石器时代 文化 ,在环鲁 南山地周围 兖州、曲阜、泰安、平阴、长清、济南、章丘、邹平、汶上、张店、青州、莒县、临沭、兰陵和滕州等地,都发现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
[[File: 北辛文化 遗址.jpg|350px|缩略图|右|<big>北辛 文化 遗址</big>[http://epaper.zqcn.com.cn/attachement/1/1/2017-10/17/32/res04_attpic_brief.jpg 原图链接][http://epaper.zqcn.com.cn/content/2017-10/17/content_39703.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来自  国企业报  图片]]]
  
北辛文化 最早发现于江苏淮安青莲岗,考古界曾定名为青莲岗 文化, 后因该文化以 滕州市 官桥镇北辛遗址最为典型 遂重 定名为北辛文化
+
''' 北辛文化'''是分布 [[黄河]]下游一种[[新石器时代 文化]] 在环鲁中南山地周围的[[兖州]]、[[曲阜]]、[[泰安]]、[[平阴]]、[[长清]]、[[济南]]、[[章丘]]、[[邹平]]、[[汶上]]、[[张店]]、[[青州]]、[[莒县]]、[[临沭县|临沭]]、[[兰陵]]和[[ 滕州市|滕州]]等地 都发现了距今七八千年的[[ 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主要遗址有山东滕州北辛、兖州王因、泰安大汶口、江苏邳县大墩子、连云港市二涧村和淮安青莲岗等。碳14 测定这种文化的年代在公元前 5400年至前 4400 年之间,其后发展为大汶口文化。
+
北辛文化由于最早发现于[[江苏]]淮安青莲岗,考古界曾定名为[[青莲岗文化]],后因该文化以滕州市官桥镇北辛遗址最为典型,遂重新定名为北辛文化。
 +
 
 +
 主要遗址有山东滕州北辛、兖州王因、泰安大汶口、江苏[[ 邳县]] 大墩子、[[连云港| 连云港市]] 二涧村和淮安青莲岗等。[[ 碳14]]<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63446970 碳十四是做什么的?],知乎</ref> 测定这种文化的年代在公元前 5400年至前 4400 年之间,其后发展为[[ 大汶口文化]]
  
 
==历史起源==
 
==历史起源==
  
 北辛文化得名于北辛遗址,, 北辛遗址得名于官桥镇北辛村,北辛村地处于薛河故道南岸。薛河是古薛一带的母亲河,因此也就孕育了北辛文化,孕育了东方最早的农耕文明。
+
 北辛文化得名于[[ 北辛遗址]] ,北辛遗址得名于官桥镇北辛村,北辛村地处于薛河故道南岸。[[ 薛河]] 是古薛一带的母亲河,因此也就孕育了北辛文化,孕育了东方最早的[[ 农耕文明]]
  
 北辛遗址是196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薛河两岸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1978年冬和1979年春,由中央考古队和滕县博物馆联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发掘,清理了一批灰坑、窖穴、墓葬,发掘面积约2600平方米,出土有各类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文 物2000 余件,经碳14测定为距今7300年~6300年左右,属于山东省新石器时代的最早时期,也是母系氏族社会最为繁盛阶段,比大汶口文化早一千多年。
+
 北辛遗址是1964年由[[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在薛河两岸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1978年冬和1979年春,由中央考古队和滕县博物馆联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发掘,清理了一批灰坑、[[ 窖穴]] 、墓葬,发掘面积约2600平方米,[[ 出土]] 有各类[[ 石器]] [[ 陶器]] [[ 骨器]] [[ 蚌器]] [[ 物]]2000 余件,经碳14测定为距今7300年~6300年左右,属于山东省新石器时代的最早时期,也是母系氏族社会最为繁盛阶段,比大汶口文化早一千多年。
  
 由于北辛遗址具有其独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历史时期,因而被命名为“北辛文化”,1982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并编入国家教科书;1992年被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由于北辛遗址具有其独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 历史]] 时期,因而被命名为“北辛文化”,1982年被[[ 国务院]] 正式公布并编入[[ 国家]][[ 教科书]] ;1992年被公布为[[ 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又被国务院定为[[ 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意义==
 
==文化意义==
  
 北辛遗址的发现和北辛文化的命名,揭示了七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此定居并繁衍生息的生活情形,为中华东方文明找到了渊源。
+
 北辛遗址的发现和北辛文化的命名,揭示了七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此定居并繁衍生息的生活情形,为中华东方文明找到了[[ 渊源]]。
 +
 
 +
一、从出土的[[石铲]]、[[石斧]]、[[石磨盘]]、石磨棒、鹿角锄、蚌镰和窖藏的[[谷物]]来看,当时的农耕生产从[[耕作]]、播种到收割、加工已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工具,[[原始农业]]已初具规模。
 +
 
 +
二、通过出土的[[家猪]]型动物骨架和[[鸡]]、[[狗]]等动物遗骸来看,当时的家畜驯化已经开始,畜牧养殖业已近雏形。
 +
 
 +
三、从[[出土]]的陶网坠、鱼镖来看,当时的捕鱼技术已相当高超
  
  、从出土的 石铲、石斧、石磨盘 、石 磨棒、鹿角锄、蚌镰和窖藏的谷物 来看,当时 的农耕 产从耕作、播种 收割、加工已有一套较为完备 工具,原始农业已初具规模
+
  、从出土的[[骨针]] [[ 纺轮]] 来看,当时 开始用野 纤维和动物绒毛进行纺线或[[编织]],北辛先民由身披兽皮过渡 穿衣 文明阶段
  
  通过 出土的 家猪型动物 架和鸡 狗等动物遗骸 来看,当时的 家畜驯化 经开始 畜牧养殖 业已 近雏形
+
  出土的骨 器、牙器 蚌器 来看,当时的[[生产工具]]中截、劈、削、刮等器物已初步成型,制作[[石器]]、[[陶器]] 有专门分工 手工 业已 较为发达
  
  、从出土的陶 网坠、鱼镖 来看,当时的 捕鱼 技术已 相当高超
+
  、从出土的 盖鼎、红顶钵、指甲印纹钵、红 来看,当时的 制陶烧陶 技术已 比较先进,这些器物不仅讲究生活的实用性,而且还讲究审美的艺术性。特别是红顶钵,据考古学家说,为东方的[[彩陶]]找到了渊源;在一件陶器的底部还发现了一对酷似鸟足的[[刻画符号]],被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誉为“[[文字]]的起源”、“文明的曙光”<ref>[http://www.docin.com/p-1198326850.html 试论-北辛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作用],豆丁网</ref>。因此说,北辛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文明
  
  四、从出土的骨针、石纺轮来看,当时开始用野生纤维和动物绒毛进行纺线或编织, 北辛 先民由身披兽皮过渡到穿衣的 明阶段。
+
==视频==
 +
===<center> 北辛文 化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 考青莲岗参加非遗展 </center>
 +
<center>{{#iDisplay:s0884zl0wjg|560|390|qq}}</center>
  
五、从出土的骨器、牙器、蚌器来看,当时的生产工具中截、劈、削、刮等器物已初步成型,制作石器、陶器已有专门分工,手工业已较为发达。
+
==参考文献==
  
  六、从出土的盖鼎、红顶钵、指甲印纹钵、红陶壶来看,当时的制陶烧陶技术已比较先进,这些器物不仅讲究生活的实用性,而且还讲究审美的艺术性。特别是红顶钵,据考古学家说,为东方的彩陶找到了渊源;在一件陶器的底部还发现了一对酷似鸟足的刻画符号,被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誉为“文字的起源”、“文明的曙光”。因此说,北辛 文化 代表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 文明。
+
[[Category:630 中國 文化史]]

於 2020年3月19日 (四) 04:54 的最新修訂

北辛文化是分布於黃河下游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在環魯中南山地周圍的兗州曲阜泰安平陰長清濟南章丘鄒平汶上張店青州莒縣臨沭蘭陵滕州等地,都發現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

北辛文化由於最早發現於江蘇淮安青蓮崗,考古界曾定名為青蓮崗文化,後因該文化以滕州市官橋鎮北辛遺址最為典型,遂重新定名為北辛文化。

主要遺址有山東滕州北辛、兗州王因、泰安大汶口、江蘇邳縣大墩子、連雲港市二澗村和淮安青蓮崗等。碳14[1]測定這種文化的年代在公元前 5400年至前 4400 年之間,其後發展為大汶口文化

歷史起源

北辛文化得名於北辛遺址,北辛遺址得名於官橋鎮北辛村,北辛村地處於薛河故道南岸。薛河是古薛一帶的母親河,因此也就孕育了北辛文化,孕育了東方最早的農耕文明

北辛遺址是1964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薛河兩岸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的。1978年冬和1979年春,由中央考古隊和滕縣博物館聯合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發掘,清理了一批灰坑、窖穴、墓葬,發掘面積約2600平方米,出土有各類石器陶器骨器蚌器文物2000餘件,經碳14測定為距今7300年~6300年左右,屬於山東省新石器時代的最早時期,也是母系氏族社會最為繁盛階段,比大汶口文化早一千多年。

由於北辛遺址具有其獨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歷史時期,因而被命名為「北辛文化」,1982年被國務院正式公布並編入國家教科書;1992年被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又被國務院定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意義

北辛遺址的發現和北辛文化的命名,揭示了七八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在此定居並繁衍生息的生活情形,為中華東方文明找到了淵源

一、從出土的石鏟石斧石磨盤、石磨棒、鹿角鋤、蚌鐮和窖藏的穀物來看,當時的農耕生產從耕作、播種到收割、加工已有一套較為完備的工具,原始農業已初具規模。

二、通過出土的家豬型動物骨架和等動物遺骸來看,當時的家畜馴化已經開始,畜牧養殖業已近雛形。

三、從出土的陶網墜、魚鏢來看,當時的捕魚技術已相當高超。

四、從出土的骨針石紡輪來看,當時開始用野生纖維和動物絨毛進行紡線或編織,北辛先民由身披獸皮過渡到穿衣的文明階段。

五、從出土的骨器、牙器、蚌器來看,當時的生產工具中截、劈、削、刮等器物已初步成型,製作石器陶器已有專門分工,手工業已較為發達。

六、從出土的蓋鼎、紅頂缽、指甲印紋缽、紅陶壺來看,當時的制陶燒陶技術已比較先進,這些器物不僅講究生活的實用性,而且還講究審美的藝術性。特別是紅頂缽,據考古學家說,為東方的彩陶找到了淵源;在一件陶器的底部還發現了一對酷似鳥足的刻畫符號,被文字學家和歷史學家譽為「文字的起源」、「文明的曙光」[2]。因此說,北辛文化代表了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文明。

視頻

北辛文化 相關視頻

考青蓮崗參加非遺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