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华龙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龙区濮阳市的市辖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成立于1986年,总面积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60公顷 ,2008年,总人口34.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万人。[1]

2012年,华龙区生产总值完成70.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98.4亿元。

华龙区是濮阳市唯一市辖行政区,是濮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

华龙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 等荣誉称号。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华龙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濮阳市中部、东经115°07′-115°89′、北纬35°78′-36°12′,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南与濮阳县接壤,北与清丰县为邻。

地貌地势

华龙区地貌系中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 ,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较为平坦 ,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 ,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间。

气候环境

华龙区位于中纬地带,常年受东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干旱少雨雪。光辐射值高。

华龙区年平均气温为13.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3.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1℃。无霜期一般为20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54.5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8%。年太阳辐射量为118.3千卡每平方厘米,年有效辐射量为57.9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风速为2.7米每秒,常年主导风向是南风、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春秋两季风向风速多变。年平均降水量为502.3~601.3毫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华龙区是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石油、天然气及煤、盐储量丰富,质量较好。2012年,石油远景资源量10多亿吨,天然气远景资源量2000—3000亿立方米,煤炭储量约800亿吨(埋深400—600米),岩盐资源储量1440亿吨(埋深2100—2700米)。

农业资源

华龙区属华北平原农业区,是中国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粮棉油主产区之一。濮阳及周边地区小麦、稻谷、玉米、谷子、高粱、大豆、薯类、棉花等农产品品质优良。2012年,粮食总产量2240万吨,棉花41万吨;食用菌、辣椒等果蔬产量3000万吨。作为濮阳市近郊农业区,华龙区所辖两个农业乡7360公顷良田。

水资源

华龙区域内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为7.41亿立方米/年,黄河水源引用指标8亿立方米/年,南水北调分配给濮阳市水量1.19亿立方米/年,加上中水回用,年水资源总量约17亿立方。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至2008年,全年人口34.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万人,非农业人口29.27万人。全区出生人口331人,出生率9.47‰;死亡人口165人,死亡率4.73‰;人口自然增长率4.74‰。

民族

截止到2008年,华龙区共有42个民族。回族、土家族侗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壮族土族撒拉族彝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布依族满族白族高山族布朗族等。

经济概况

综述

2010年,华龙区实现生产总值44.78亿元,比2009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亿元,比2009年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23.03亿元,比2009年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18.89亿元,比2009年增长12.2%。

第一产业

2010年华龙区完成农业总产值54620万元,比2009年增加4987万元,同比增长4.0%,农业增加值28537万元,比2009年增加3016万元,同比增长4.0%。粮食播种面积达8458公顷,比2009年的8403公顷,增加55公顷,同比上涨0.7%;粮食总产量达到55957吨,比2009年的55346吨,增加611吨,同比增长1.1%,其中夏粮总产30934吨,同比增长1%,秋粮总产25023吨,同比增长1.3%。

2010年预计存栏肉猪55722头,存栏肉牛1885头,存栏羊5409只,存栏家禽1867750只,肉类总产量7104吨,禽蛋总产量20370吨,奶类总产量7817吨。

第二产业

2010年,华龙区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99438万元,同比增长17.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0430万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20.7%,大中型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24968万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实现705457万元,同比增长22.3%,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产值97904万元,同比增长13.9%;产销率达到98.9%,比2009年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86家,样本企业50家,个体样本群19家,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9016万元,比2009年增长3.0%。

2010年,华龙区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0867万元,比2009年增长32%。

第三产业

2010年,华龙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045万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30.2%;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0843万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30.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8242万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31.2%;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1721万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35.7%;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3239万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30.8%。

交通路线

2012年,晋豫鲁铁路大通道连接京广、京九铁路,过境直达日照港;重庆—郑州—济南高铁客运专线穿境而过;大广和濮鹤(西接京珠、东连德商)高速在此交汇,106国道、101省道贯穿南北、东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华龙区距新郑机场、济南机场和邯郸机场均有高速公路相连,车程在两小时左右。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12年,建苏北路和中原路东延工程、县道008线建设、老马颊河城区段治理、经贸区供热站及供热管线铺设等工程及孟轲乡节水灌溉项目均已完成,长庆路变电站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2091万元。

城区中心村、9个城区周边村分别新建标准化住宅522套、585套。区第二生活区、玉兰花园开发建设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枫林水岸九天城、莲花苑、绿景花园、金鑫花园、丽都时代花园等现代商住区开工建设。

社会保障

2012年,华龙区区发放城市“低保”金270万元,救灾济困35万元,发放伤残抚恤金、定补金87万元。

教育

2010年,华龙区区共有学校35所,在校学生26393名,教职员工1733人,专任教师1606人。其中普通高中1所,共有教职员工279人,专任教师271人,在校学生3570人;普通初中7所,教职员工595人,专任教师525人,在校学生9314人。全区小学27所,教职员工859人,专任教师810人,在校学生1350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012年,投资8600万元完成区一中教学楼、二中宿舍楼、黄城幼儿园等学校改建项目19个,新建中小学1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所。

历史文化

5000年前华龙区这里是五帝之一颛顼及其部族的活动中心,故有“颛顼遗都”和“帝丘”之称。华夏祖先颛顼、造字圣人仓颉、乱世英雄吕不韦、兵家之祖吴起、一代名相商鞅等均诞生于此。

华龙区是杂技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华龙区东北庄被中国文联授予“杂技之乡”,与河北吴桥并称“中国杂技南北两故里”。

风景名胜

华龙区有中原绿色庄园、濮上园、黄河湿地等生态休闲区,戚城文物景区、子路墓祠、挥公陵园、明清街等276处文物古迹。单拐、将军渡等红色景点,记载着革命老区的辉煌历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