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賣馬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賣馬》是一部京劇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1]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2],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3]。京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符號。

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

劇情

隋末,天下紛紛,盜寇橫行,小民終歲無寧日。良由隋煬帝淫昏於上,官吏玩法賊民於下,以至綱紀蕩然,民不聊生。卒至天下分裂,宗社邱虛。即觀此《賣馬》一劇,而當時州官賊民如虎畏盜亦如虎之情狀,已可於戲情夾縫中,窺見一斑。時山東秦瓊,為本縣都頭,因解犯十八名至天堂州,中途渴死一犯,該州官遂籍此延擱,不與批回文,致秦瓊留待客店。經一年余,資斧匱絕,貧病落魄,因之屢遭店主人索催奚落。日者,店主復向秦瓊逼取房飯金,備極揶揄。秦瓊不獲巳,只得將所乘黃驃馬給與店主牽出沽賣。

京劇行當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占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5]

京劇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現的。京劇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這樣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淨、丑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在京劇里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6]

視頻

賣馬 相關視頻

中國戲曲文化周宣傳片
中國戲曲國粹京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