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卢从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卢从明,男,汉族,1964年4月生于江苏东台,1986年毕业于江苏农学院。1994年至2000年先后在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作为“国家国外杰出人才引进项目”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知识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光合、固氮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兼职研究员。

人生经历

“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祖国”。这是年轻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卢从明提前结束在英国伦敦大学的工作,婉言谢绝高薪聘请时所说的一番话。是啊!正是由于这种身为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科学事业的无比热爱,卢从明博士放弃了在国外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携妻子和儿女,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卢从明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知识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光合、固氮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香山植物园兼职研究员。

卢从明博士1964年出身于江苏东台富安镇的一个小村子。农村艰苦的环境使他养成了质朴、踏实、勤奋的性格,也铸造了他坚忍不拔和刻苦学习的拼搏精神。1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农学院。大学四年,是卢从明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积累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他努力刻苦地学习,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并于当年顺利地考入该校的硕士研究生,在高煜珠教授指导下从事光合作用的研究。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使他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奠定了他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决心。在这期间,他已表现出对科研事业的执著追求和良好的基本素质。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在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汤佩松院士和匡廷云院士,从事光合作用调节机理方面的研究。

在佩松院士和匡延云院士的指导下,卢从明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水分胁迫抑制光合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对水分胁迫抑制光合作用的机理有了新的认识。这体现在他的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以6篇论文分别发表在《植物学报》和《生物物理学报》等刊物上。他认为,博士研究生学习,是他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素质得到进一步培养的阶段,为他后来在光合作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4年底,国际著名藻类光合作用专家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Avigad Vonshak教授看到了卢从明发表的论文后,特别致函给他,对他的研究成果很感兴趣,并主动提出邀请和给予资助,希望他能到本古里安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卢从明在本古里安大学从事博士后期间,充分利用那里先进的科研条件,研究了蓝藻光合作用光系统II对盐胁迫的适应机理。在国际上首次观察到光系统II对盐胁迫的短期适应表现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在第一阶段,光系统II量子效率表现出在短时间内的迅速大幅度下降,然后逐渐恢复,并发现光系统II量子效率的变化是一个与光无关的可逆过程。在第二阶段,光系统II量子效率只有在光下才表现出显著下降,在暗中则保持不变,因而光系统II量子效率的下降是一个光诱导过程。而相对于短期适应,当细胞对盐胁迫长期适应后,发现光系统II量子效率逐渐恢复,并且通过光系统II反应中心的部分钝化来维持整个光系统II光能转化效率不变。这些研究阐明了蓝藻光系统II对盐胁迫适应机理的多样性,丰富了国际上这一领域对蓝藻细胞光系统II对盐胁迫适应机理的认识。这些成果已作为5篇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均为SCI所收录),如The New Phytologis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发表。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受到了Avigad Vonshak教授和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1997在四月,卢从明博士应邀到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在那里他显示了他对国际光合作用研究和发展的洞察力和智慧,充分发挥了他在光合作用领域研究的潜力。光系统II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理是近年来国际光合作用研究的热点之一。国际上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光系统II对单个环境胁迫因子的响应方面,多个环境胁迫因子的交叉胁迫如何对光系统II进行调节以及其调节机理在国际上缺乏系统研究。弄清光系统II如何对多种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显然具有重要的生理及生态意义。这是因为在自然或田间条件下,植物常常处于多种环境胁迫因子的相互作用之中,如干旱常伴随着高温及光抑制。卢从明博士在深入研究多种单个环境胁迫因子对光系统II的调节机理的基础上,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和深入研究了多个环境胁迫因子的交叉胁迫对光系统II的调节机理。在光系统II的环境调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结果和见解。在短短的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 (均为SCI收录)发表论文12篇。

1998年初,英国伦敦大学在《自然》杂志上刊登广告,向全球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其职责是利用微藻光合作用来生产具有高度药用价值的不饱和脂肪酸20碳戊烯酸。这是一个由欧盟资助的、有七个欧洲国家参加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由于卢从明在光合作用和藻类生物技术领域的杰出成就,经过激烈的竞争,他最后成功地被伦敦大学聘用并获得了工作签证。在那里,他对利用一种绿藻光合作用来生产20碳戊烯酸进行了优化,并获得高产和高纯度的20碳戊烯酸。同时还在西班牙成功地建立了一个中试基地。他的这一成果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几次国际会议上均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并发表在国际应用藻类学会最权威的杂志《国际应用藻类学报》上。英国BBC广播电台曾对他的成果做了专访和介绍。

在异国他乡的卢从明始终保持与国内研究室的密切联系,关心着祖国经济建设的腾飞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一直思考着如何把他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带回来报效祖国。1998年中国科学院的科技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成为跨世纪的主旋律。国家迫切希望在国外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回国服务。中国科学院推出的具有战略眼光的“百人计划”,使他回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1999年初,他应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这次招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中心以“973”项目为依托,在众多的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卢从明博士在光合作用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以阎隆飞院士为评审组长的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卢从明博士是一个难得的帅才。这样他便成功地入选“百人计划”,成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在随后的大半年时间里,他除了本身的工作外,还积极地为回国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将他们运回国内。为了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2000年初,他婉言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提前终止了与英国伦敦大学的工作合同,毅然携带妻子和女儿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卢从明博士顾不上休息,第二天便开始工作。他以超人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怀着一种追赶和超越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紧迫感、使命感和雄心壮志,立即着手组建科技队伍和建设实验室。他一心扑在研究事业上,争分夺秒地抢时间、承担重任。时间对他来说太宝贵了。他常常放弃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地工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卢从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带出了一支以年轻人为主的科技队伍。现已发展成为具有15人规模,并且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布局合理,具有团结协作、学术思想活跃和奋力拼搏的团队。该队伍中有4位固定人员,其余为以博士后和博士生为主的流动人员。他目前主持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关于“逆境条件下光合作用适应的分子机理”的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以及“973”项目子课题“稻麦等主要作物光合作用光能利用效率的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并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其中一项目首席研究员。在光合作用的环境调节机理方面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并在国际著名SCI刊物如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上面发表多篇论文。在2000年8月澳大利亚召开的第12届国际光合作用大会上,他所提交的论文“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光系统II光化学、激发能的耗散和叶黄素循环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已发表在《澳大利亚植物生理学》杂志上。他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衰老叶片中的光抑制现象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另外,他在运用分子生物学来增加植物对逆境的抗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的这些成果已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并纷纷来信索取单行本。

卢从明博士是一位刻苦钻研,潜心探索,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年轻科学家,同时他也不忘作为一名年轻科技人才的历史责任和社会使命。一些朋友和同事对他回国不理解。他对回国奉献和人生追求的看法是这样的:随着祖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以及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奥运申办成功和中国足球队打进世界杯赛。这些都表明中华民族正在腾飞。将自己的知识贡献于祖国的伟大事业,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崇高的目标。他在谈到回国这两年的收获时,感到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在国内同样可以做出有国际影响的工作。

卢从明思维敏捷,勇于创新。目前,他已在国际和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他经常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然而,他不忘报答祖国和人民。多次谢绝国外的长期聘请,坚持在国内发展,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春花秋实,我们期待这位年轻的不可多得的科学家,在科学事业上更上一层楼,在祖国的沃土上结出更多的硕果。

研究方向及内容

光合作用功能调控的分子机理

主要包括稻麦等重要农作物光能利用效率的调控机理;光合作用光抑制、光保护的分子生理机制;光合作用环境适应的分子机理。

科研人员

科研人员是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类人[1]。科学可以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可以是调查研究或实验,也可以是现象分析,从事工程技术开发、生命科学研究、社会调查[2]研究等等的人员都可以是科研人员。通常情况下,科研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自己所研究的某一学科研究具有一定的造诣。

视频

卢从明 相关视频

回顾一下2016年我国科研又取得了哪些了不起的成果
世界上最伟大的50位科学家,杨振宁排首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