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危爆物品探测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危爆物品探测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前身是危爆物品扫描探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6年11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建设,2021年1月通过验收,因在优化整合评估中表现优异,2021年12月,正式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管理,成为危爆物品探测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心简介

工程中心针对国家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解决危爆物品探测行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重大技术问题,建成了快速安全检测技术、新型扫描探测技术、防爆安检大数据[1]、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分选五大研发平台,开展 X 射线、中子、太赫兹、毫米波探测,安检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生物特征识别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潜心研制出世界首套碳纳米管冷阴极分布式光源静态CT系统,世界首套非接触式旅检行包精准智能查验系统,世界首套航空箱 CT 系统;提出基于棘轮结构GaAs/AlxGa1-xAs异质结的探测方法,实现了红外至太赫兹的超宽光响应区间(18-300 THz);研发出基于漏波天线的气体分布检测系统,实现了点线式到锥形空间分布检测的技术跨越;建立了基于高光谱成像的高仿真人脸反制系统;攻克了辐射成像系统中的芯片研制瓶颈,完成了辐射成像探测器国产化工作。工程中心砥砺深耕,履践致远,实现了危爆物品探测技术领域的引领超越。

创新团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工程中心由清华大学工物系、电子系与自动化系联合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依托清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三大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汇聚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学者,国家“杰青”、“优青”,国家万人计划,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高级专家和优秀学者近 400 人,形成了一流的工程技术创新团队,构建了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一流的人才队伍、高效的运行机制、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备的场地设施为工程中心加速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

科研项目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截至2020年末,工程中心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等国家级项目 100 多项;牵头及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3 项、国家标准 9 项;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2] 超800 件;发表高水平论文 300 余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 项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发明专利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多项;孵化了方鸿智能、新鸿电子、神目科技等 10 多家高科技企业,推动技术成果广泛应用。

技术成果

工程中心积极承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国家发展规划的落实保驾护航。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目前已有61个沿线国家使用了工程中心的创新技术,实现了“不停车”快速通关。在民航领域,包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内的全球450多个机场将技术成果应用于旅客、行李、货运、飞行区、航站楼安检;在海关领域,成像技术与智能审图技术相结合的创新科技助力全球100多个国家快速通关;在交通领域,多种危爆物品探测技术已应用于中国70%的地铁和80%的高铁;在国内外众多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工程中心的技术成果确保了2019年日本G20峰会、2020年迪拜世博会、2021年建党百年庆典等大型活动赛事的顺利进行。上述成果大规模转化的同时,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工程中心共建单位同方威视在全球安检市场位居第三。

工程中心将立足新起点,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行业的技术进步;同时也将坚持“四个面向”,更好地服务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技术验证和产业化技术推广,提高社会治安防控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治安防控现代化水平,服务平安中国与法制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