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嘴啄花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厚嘴啄花鸟 |
中文学名:厚嘴啄花鸟 |
厚嘴啄花鸟
别 名 : 路德雀鹛
分布地理 : 东帝汶、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国、寮国、越南、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尼泊尔、新加坡、柬埔寨。
中国分布 : 西藏东南部。
物种模式 : 产地为孟加拉。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ver 3.1——无危(LC)。
目录
八个亚种
厚嘴啄花鸟指名亚种
学名 : Dicaeum agile agile,命名者及年代 : Tickell, 1833。
厚嘴啄花鸟苏门答腊亚种
学名 : Dicaeum agile atjehense,命名者及年代 :Delacour, 1946年。
厚嘴啄花鸟爪哇亚种
学名 : Dicaeum agile finschi,命名者及年代 :Bartels, 1914年。
厚嘴啄花鸟孟加拉亚种
学名 : Dicaeum agile modestum,命名者及年代 :Hume, 1875年。
厚嘴啄花鸟帝汶岛亚种
学名 : Dicaeum agile obsoletum,命名者及年代 :Müller, S, 1843年。
厚嘴啄花鸟马来半岛亚种
学名 : Dicaeum agile remotum,命名者及年代 :Robinson & Kloss, 1915年。
厚嘴啄花鸟松巴岛亚种
学名 : Dicaeum agile tinctum,命名者及年代 :Mayr, 1944年。
厚嘴啄花鸟斯里兰卡亚种
学名 :Dicaeum agile zeylonicum,命名者及年代 :Whistler, 1944年。[1]
物种特征
厚嘴啄花鸟的平均体重约为9.0克,嘴铅蓝色,嘴缘有锯齿,脚暗蓝色或铅色。 [2]
雌雄羽色相似
整个上体灰橄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沾绿。尾短圆、褐色具白色尖端,中央尾羽白色尖端极为细窄,向两侧白色尖端逐渐扩大,到最外侧一对尤为明显。
两翅褐色,初级飞羽9枚,第一枚较长,飞羽颜色暗褐色具橄榄绿色或绿褐色羽缘。
眼先、颊、颏和喉白色,其馀下体灰黄白色具细的褐色纵纹。
虹膜
橙褐色或砖红色。
鸣叫声
tchup tchup,似其他啄花鸟但不显生硬。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平原,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疏灌丛、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亚热带或热带的旱林、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疏灌丛、种植园和低山和山脚地带。
常出没于农田、旷野、芦苇的水稻田、以及路边、地头、河岸等开阔地带的树木和灌木上。常单独活动,秋冬季有时也呈小群。
很少进入茂密的森林。
生活习性
一般生活于落叶及半常绿林及倾向有多蜜源植物的地方。[3]
常单独活动,秋冬季有时也呈小群。树栖性,主要在树冠层上部活动,尤其在有成熟的软的果实或有寄生植物的树上活动和觅食。
喜欢在藤条上跳跃或在花丛间飞来飞去。性活泼,行动匆忙,常常在一棵树上啄食几个浆果后,又急匆匆的飞向另一棵树,在树上攀爬和觅食时,停栖时尾左右摇动。
觅食
主要以浆果、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花、花粉、花蜜和少量昆虫、蜘蛛等动物性食物。
繁殖方式
筑巢
筑巢于树上。
巢型
巢像一个小的钱袋,由植物纤维和蜘蛛网编织而成,巢质柔软精致,通常悬吊在一个小的水平枝杈上,巢的进出口正好在巢的树杈下面。距地高1.5-10米,较暴露。因为巢常常呈红色,所以很容易被错认为是死的红叶。有时在外面盖一些绿色苔藓、蜘蛛卵壳、毛虫粪便、小块树皮和树叶附在巢外面,营巢由雌雄鸟共同承担。
孵化
化每窝产卵2-4枚,卵淡粉白色,大小为14.8-17.1厘米×10.8-12.1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