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平遥(李恩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又见平遥》是中国当代作家李恩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又见平遥
26年前,我曾到访过平遥古城,也只是在巍然高耸的古城墙上走了一趟,时隔久远,早已印象模糊。去年盛夏的一天,我曾与两位好友夜游平遥古城,兴致勃勃地在喧嚣热闹的大街上闲逛了两三个小时,次日一早,便驱车前往常家庄园。前几天的大年初五,我与儿子乘坐高铁,再去平遥古城,算起来我是第三次走进这名闻遐迩的“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县城”了。
在我看来,平遥古城在我省不敢说名气最大,但至少是人气最旺,头衔最多的景区,它有一连串令人心驰神往的桂冠,“国家5A级景区”,“国家旅游名片”,“中国十大魅力小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文化旅游名景”等等。这些令人目炫的美誉,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无怪乎这里常年游人如织,川流不息。
我上午10点许从南门登上古城墙,再从上东门步入最为繁华的南大街和西大街,在人流如潮中游走,在文物古迹前沉思,下午5点后,又从南门乘观光车由西门离开古城,一天时间,耳闻目睹,平素自以为见多识广的我,被强烈地震撼了,被深深地折服了:
首先是古城人气爆棚,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满大街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有的地段甚至拥挤不堪,人满为患,中午我在饭店就餐时,甚至要排队等候,因为座无虚席。黄昏时分,大街上仍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不到5点半,大南门就关门闭户,禁止通行,显然是出于安全的考虑,限制客流。
其次,一般人认为到平遥古城就是看城墙,逛大街,其实古城里文化遗存之多,保存之完好,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你可以一两个小时就看完古城墙,但要把二十几处的文物古迹浏览一遍,则需要两天时间。
古城内的街道、商铺、民居、庙宇等等,仍保留着原先的明清形制,置身古城,你恍若穿越到百年前的清代社会,你肯定会感慨系之:晚清以来一百多年间,战事频仍,内乱丛生,各种自然与人为的破坏,使我中华大地多少珍贵文物毁于一旦,而平遥古城却得以原汁原味的保存下来,堪称奇迹,实属万幸,此乃上苍对这座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的眷顾吧。
身为历史教师,我向来对文物古迹情有独钟,我把今天观赏过的文化遗存分为两类:
其一,规模宏大,形制完备的古城墙、县衙、文庙与城隍庙。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诏令各府县普遍筑城,现存许多城乡的城墙大多为明初所建。洪武三年(1370年),长安城在原唐朝城墙的基础上,增修扩建,成为今天的西安城墙。巧的是同一年,平遥县在原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这样就由夯土城垣变为砖石城墙了。一晃六百年过去了,历经风雨沧桑,平遥古城墙仍雄风犹存,着实令人称奇。
今日故地重游,我仔细观赏了谯楼、瓮城、角楼、马面与敌楼,暗自为古人的高超智慧而默默点赞,在冷兵器时代,这样一座城池,应该是固若金汤牢不可破的,瓮城可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功能,“关门打狗”,“瓮中捉鳖”。谯楼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是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四角上的角楼可以弥补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马面既可以增强墙体的牢固性,又可以在守城时消除战场上的死角,马面之上高筑敌楼可以瞭望敌情。
我目测了一下,城墙高至少10米,顶宽3—5米的样子,垛口高2米许。据说古城墙现有6座城门,4座角楼,3000个垛口,12座敌楼,后两个数字想来应是取“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之意吧, 绝非巧合。
去年我曾游览过陕西的韩城古城。今天看过平遥县衙、文庙与城隍庙,我认为,至少在气势规模上,比“韩城三庙”要略胜一筹。
城隍庙文化内涵丰富,宗教规制齐全,尤为奇妙的是,该庙两侧还有财神庙与灶君庙作陪,财神庙当然香火鼎盛信众多多了。
文庙现辟为中国科举博物馆了,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存原貌,是我国现存文庙中历史最悠久的殿宇。
坐落于县城中的县衙,最早建筑为元代遗构。由大堂、二堂、三堂组成,建筑群主次有序,结构严谨,与韩城古城相比,这里多了一个保存较好的县衙,少了一座威武肃穆的关帝庙。
其二,古城里保存了大量的票号、镖局与古民居。
票号大多改建成了博物馆,比如最著名的位于西大街的日升昌票号,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其分号曾遍布全国35个城市,以汇通天下著称,曾远及欧美、东南亚诸国,有与日升昌一墙之隔的蔚泰厚票号旧址,有协同庆票号博物馆,百川通晋商家私博物馆,天吉祥博物馆,蔚盛长珍藏博物馆,古民居博物馆等等,还有三个“奇葩”另类———汇武林武术陈列馆、中国镖局博物馆,以及中国珍奇报纸陈列馆。看来平遥古城不仅盛产富商巨贾,也出产名震天下的武林高手。在珍奇报纸陈列馆中,我意外地看到一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十分罕见,堪称珍贵,饱经时光浸染,纸张明显泛黄,我赶忙用手机拍下来,发到朋友圈中与大家分享。
徜徉在这些古朴雅致的深宅大院之中,我思绪绵绵,感慨不已:四合院作为封闭式住宅,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安土重迁,因循守旧的精神风貌,但是这些大院里的主人,不仅不封闭守旧,相反却目光敏锐,心思缜密,放眼天下,志存高远,从而创造了一个个神话般的商业奇迹,成就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业奇才。但造化弄人,世事难料,这才不过一二百年,物是人非,换了人间,那些生意兴隆的20多家票号呢?那些精明强干,胆识过人的财东与掌柜呢?那些几万两,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的真金白银呢?一切一切都如过眼云烟,随风飘散了。但是晋商们至少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诺千金的至诚至信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种穿越时空的“正能量”,被三晋儿女奉为圭臬,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天色向晚,该打道回府了,回望高大厚重,默然耸立的古城墙,心里有几分眷恋不舍,也隐隐有些遗憾:没有欣赏大型情境体验演出项目《又见平遥》,因为时间有限,而票价还贵得令人咂舌,还有几处文物古迹没能前去观看,比如雷履泰旧居、清虚观、二郎庙、马家大院等等,也没能环游古城墙,其周长也不过6公里。好在来日方长,后会有期,等着我,平遥古城。[1]
作者简介
李恩虎,夏县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运城市作协理事,夏县作协常务副主席,曾经在《山西日报》、《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