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双溪古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双溪古镇

中文名称;双溪古镇

别名;紫城

所属地区;福建闽东

地理位置;屏南县东北部

面积;174.4 km²

人口数量;1.7万人

著名景点;白水洋,鸳鸯溪

双溪古镇又名紫城,因南北两溪绕村交汇后西流而得名。[1]

古镇面对文峰,背靠三台,玉柱崎于左,长老踞于右。

四周群峰环抱,形成一个海拔820米的山间小盆地。

双溪原是屏南旧县治,现为镇所在地,人口8000多。

设治时间自清雍正13年(1734年)至公元1950年计215年。析古田县境东北部移风里、新俗里和横溪里的13个都之地建县。县治双溪村位于翠屏山之南,故雍正皇帝给取名"屏南"。屏南建县后,属福州府。

双溪古村的人文历史可上溯自唐末,自五代后梁乾化二年(913年)陆氏始祖到此肇基至今已1093年,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古镇。[2]

双溪镇地处屏南县东北部,距屏南18公里,白水洋高速口2公里,与政和、周宁县毗邻。

全镇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174.4平方公里,共有3334户1.7万人。

平均海拔860米;平均气温13--19摄氏度,平均降雨量1626--2301毫米,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地气候。

镇政府所在地为屏南县旧县治所在地(清雍正十二年建县至1950年),有200多年的历史。

镇内现保存完好的有文庙、城隍庙、瑞光塔、北岩寺、古民居等文化古迹,堪称"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鸳鸯溪位于我镇境内。

双溪人才辈出,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名人,现在一大批政界、学术界人才遍布各地。我镇属重点的老区乡镇,叶飞阮英平等闽东苏区领导人曾在这里战斗过,并留有"红军洞"等古迹。.

源流

古越

远在3000年前就有古越先人在境内繁衍生息。

后梁

双溪镇发祥于五代后梁,兴建于北宋,鼎盛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

双溪古镇历史悠久,陆氏宗先及裔孙与其他中原南下移民后裔一道,共同拓殖开发经营双溪小盆地,繁衍子孙、注重教育、发展生产,促进经济、揉合闽越土著文明,弘扬中原传统文化。千余年来,给双溪古镇留下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纯朴的民情民风民俗。民谚道:"先有陆氏,后有双溪;先有双溪,后有屏南",也正是双溪村千年历史的真实写照。

唐朝

初期佛教传入境内。据明朝弘治庚戌(1490年)版《八闽通志·寺观》记载,境内(是时属古田县管辖)有寺、院、庵计23所。

清朝道光

道光年间,双溪街市旺盛,街区大部分建筑群均已建成。

清雍正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析古田县境东北部移风里、新俗里和横溪里的13个都之地建县。县治双溪村位于翠屏山之南,故雍正皇帝给取名"屏南"。屏南建县后,属福州府。

国元年

1912年废府、州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建制,屏南直属福建省辖。民国22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4个省,屏南属闽海省。民国23-38年,屏南历属第二、三、八行政督察区。

新中国

由于在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二年,县城就迁移它处,所以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古迹得以保存下来,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太多的人为破坏,使得在这块富有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历史遗址随处可见,文物古迹俯拾皆是。现古镇历史遗存主要有:宋代古墓和古刹北岩寺灵岩寺;古县城标志的有瑞光塔孔子庙城隍庙朱子庙陆氏宗祠薛氏宗祠、明清古民居长寿巷鹅湖里侯门埕等古迹;以及清代皇帝圣旨、石牌坊、军卫大刀、板联、古字画等文物。

双溪古镇明清房屋多为土墙黑瓦两至三层结构,虽没有徽州大户人家那种恢宏气魄,但建筑精美,木雕、石雕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古建筑的梁柱、斗拱、檩椽、墙面雕梁画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许多屋内楹联出自名家之手,富含哲理。石板街巷铺设技术精湛,街巷空间尺度造宜,建筑有进有退。古镇整体风貌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感受。

1949年11月13日

中共南平地委任命暨文海为屏南县委书记。同月27日,暨文海、黄陆团等率领屏南县军政人员进驻屏南县城,驻地为双溪镇,双溪群众夹道欢迎。

1949年12月3日

中共屏南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同时开始建立基层人民政权,废除旧政权,建立棠口、康里、长桥3个区人民政权。同月22日夜,国民党屏南县残部偷袭县城,旋被击退。24日,中共屏南县委、县人民政府奉命撤至长桥办公。

1950年2月14日

在剿匪部队配合下,县委县政府返回双溪办公。次日成立屏南县剿匪指挥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剿匪斗争。

1951年4月

全县匪患已基本肃清。同时开展反对恶霸、镇压阶级斗争,并摧毁反动组织和反动会道门,安定社会秩序。

1958年

设双溪公社

1984年

建镇

1997年

面积181.3平方千米,人口1.7万,

民谚

民谚道:"先有陆氏,后有双溪;先有双溪,后有屏南"

沿革区划

辖双溪、墘源、峭顶、上七房、下七房、前洋、郑山、后峭、宜洋、岩后、樟岭、北村、山头、高安、前溪15个村委会和双溪居委会。

历史文化

在古代,双溪是闽东通往闽北的交通重镇,事实上,双溪自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到1950年,正是屏南县衙所在地,屏南立县的历史,是从双溪开始的。200多年作为县治中心,使它积累下深厚的历史与人文色彩。而"屏南"名字的由来也和这里有关,双溪镇边上有一座山叫翠平山,双溪镇就在它的南边,这"屏南"也就由此得来。

现在双溪保存得最完整的老街只有一百多米长,处在镇中心,在街口盖着一座拱形门洞,上面写着"旧城风貌"四个大字,两边是一副对联,在风雨的刷洗下,已经辨认不全了。这是一条商业古街。从屏南在双溪立县开始,当地的商业就相当发达,而且此地是连接闽东闽北的要道,是四里八乡货物的集散地。所以临街都是店面。街道五六米宽,两旁大多是单间单层或双层的木质房,间或有几座土房,高高矮矮,连成一片无声的韵律。木柱由于长期受雨水的侵蚀,下部腐朽严重,有的已经歪歪斜斜,板壁黄中透褐,无声中散发出岁月的斑驳。一层门板被洗刷得一尘不染,与二层乌黑的额面形成很大的反差。门板的背后是木质店柜,这木质店柜是稀罕之物了,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我们很想在找到当年做生意的店老板,如今已是物是人非,只留下了冷清的街道给人无限的遐想。

《屏南县志》记载,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分古田县北乡设置屏南县,县衙在双溪,隶属福州府、闽海道,直到1950年才把县政府搬到现在所在地。由于这一段历史,所以双溪留下了一大批精美的古民居。据了解,双溪的大户宅院较多,有陆宅、张宅、周宅、盖屏厝、宋宅等,其中算宋宅保存得最好,在外的名声也最大。

相关视频

屏南双溪古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