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溪古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溪古鎮

中文名稱;雙溪古鎮

別名;紫城

所屬地區;福建閩東

地理位置;屏南縣東北部

面積;174.4 km²

人口數量;1.7萬人

著名景點;白水洋,鴛鴦溪

雙溪古鎮又名紫城,因南北兩溪繞村交匯後西流而得名。[1]

古鎮面對文峰,背靠三台,玉柱崎於左,長老踞於右。

四周群峰環抱,形成一個海拔820米的山間小盆地。

雙溪原是屏南舊縣治,現為鎮所在地,人口8000多。

設治時間自清雍正13年(1734年)至公元1950年計215年。析古田縣境東北部移風裡、新俗里和橫溪里的13個都之地建縣。縣治雙溪村位於翠屏山之南,故雍正皇帝給取名"屏南"。屏南建縣後,屬福州府。

雙溪古村的人文歷史可上溯自唐末,自五代後梁乾化二年(913年)陸氏始祖到此肇基至今已1093年,是名符其實的千年古鎮。[2]

雙溪鎮地處屏南縣東北部,距屏南18公里,白水洋高速口2公里,與政和、周寧縣毗鄰。

全鎮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174.4平方公里,共有3334戶1.7萬人。

平均海拔860米;平均氣溫13--19攝氏度,平均降雨量1626--2301毫米,屬典型的中亞熱帶山地氣候。

鎮政府所在地為屏南縣舊縣治所在地(清雍正十二年建縣至1950年),有200多年的歷史。

鎮內現保存完好的有文廟、城隍廟、瑞光塔、北岩寺、古民居等文化古蹟,堪稱"天下絕景,宇宙之謎"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鴛鴦溪位於我鎮境內。

雙溪人才輩出,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名人,現在一大批政界、學術界人才遍布各地。我鎮屬重點的老區鄉鎮,葉飛阮英平等閩東蘇區領導人曾在這裡戰鬥過,並留有"紅軍洞"等古蹟。.

源流

古越

遠在3000年前就有古越先人在境內繁衍生息。

後梁

雙溪鎮發祥於五代後梁,興建於北宋,鼎盛於清朝道光年間,是一個有着一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鎮。

雙溪古鎮歷史悠久,陸氏宗先及裔孫與其他中原南下移民後裔一道,共同拓殖開發經營雙溪小盆地,繁衍子孫、注重教育、發展生產,促進經濟、揉合閩越土著文明,弘揚中原傳統文化。千餘年來,給雙溪古鎮留下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純樸的民情民風民俗。民諺道:"先有陸氏,後有雙溪;先有雙溪,後有屏南",也正是雙溪村千年歷史的真實寫照。

唐朝

初期佛教傳入境內。據明朝弘治庚戌(1490年)版《八閩通志·寺觀》記載,境內(是時屬古田縣管轄)有寺、院、庵計23所。

清朝道光

道光年間,雙溪街市旺盛,街區大部分建築群均已建成。

清雍正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析古田縣境東北部移風裡、新俗里和橫溪里的13個都之地建縣。縣治雙溪村位於翠屏山之南,故雍正皇帝給取名"屏南"。屏南建縣後,屬福州府。

國元年

1912年廢府、州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建制,屏南直屬福建省轄。民國22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將福建劃為4個省,屏南屬閩海省。民國23-38年,屏南歷屬第二、三、八行政督察區。

新中國

由於在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二年,縣城就遷移它處,所以古老的民居、眾多的文物古蹟得以保存下來,沒有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和太多的人為破壞,使得在這塊富有文化底蘊的土地上,歷史遺址隨處可見,文物古蹟俯拾皆是。現古鎮歷史遺存主要有:宋代古墓和古剎北岩寺靈岩寺;古縣城標誌的有瑞光塔孔子廟城隍廟朱子廟陸氏宗祠薛氏宗祠、明清古民居長壽巷鵝湖裡侯門埕等古蹟;以及清代皇帝聖旨、石牌坊、軍衛大刀、板聯、古字畫等文物。

双溪古镇明清房屋多为土墙黑瓦两至三层结构,虽没有徽州大户人家那种恢宏气魄,但建筑精美,木雕、石雕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古建筑的梁柱、斗拱、檩椽、墙面雕梁画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许多屋内楹联出自名家之手,富含哲理。石板街巷铺设技术精湛,街巷空间尺度造宜,建筑有进有退。古镇整体风貌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感受。

1949年11月13日

中共南平地委任命暨文海為屏南縣委書記。同月27日,暨文海、黃陸團等率領屏南縣軍政人員進駐屏南縣城,駐地為雙溪鎮,雙溪群眾夾道歡迎。

1949年12月3日

中共屏南縣委和縣人民政府正式對外辦公。同時開始建立基層人民政權,廢除舊政權,建立棠口、康里、長橋3個區人民政權。同月22日夜,國民黨屏南縣殘部偷襲縣城,旋被擊退。24日,中共屏南縣委、縣人民政府奉命撤至長橋辦公。

1950年2月14日

在剿匪部隊配合下,縣委縣政府返回雙溪辦公。次日成立屏南縣剿匪指揮部,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剿匪鬥爭。

1951年4月

全縣匪患已基本肅清。同時開展反對惡霸、鎮壓階級鬥爭,並摧毀反動組織和反動會道門,安定社會秩序。

1958年

設雙溪公社

1984年

建鎮

1997年

面積181.3平方千米,人口1.7萬,

民諺

民諺道:"先有陸氏,後有雙溪;先有雙溪,後有屏南"

沿革區劃

轄雙溪、墘源、峭頂、上七房、下七房、前洋、鄭山、後峭、宜洋、岩後、樟嶺、北村、山頭、高安、前溪15個村委會和雙溪居委會。

歷史文化

在古代,雙溪是閩東通往閩北的交通重鎮,事實上,雙溪自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到1950年,正是屏南縣衙所在地,屏南立縣的歷史,是從雙溪開始的。200多年作為縣治中心,使它積累下深厚的歷史與人文色彩。而"屏南"名字的由來也和這裡有關,雙溪鎮邊上有一座山叫翠平山,雙溪鎮就在它的南邊,這"屏南"也就由此得來。

現在雙溪保存得最完整的老街只有一百多米長,處在鎮中心,在街口蓋着一座拱形門洞,上面寫着"舊城風貌"四個大字,兩邊是一副對聯,在風雨的刷洗下,已經辨認不全了。這是一條商業古街。從屏南在雙溪立縣開始,當地的商業就相當發達,而且此地是連接閩東閩北的要道,是四里八鄉貨物的集散地。所以臨街都是店面。街道五六米寬,兩旁大多是單間單層或雙層的木質房,間或有幾座土房,高高矮矮,連成一片無聲的韻律。木柱由於長期受雨水的侵蝕,下部腐朽嚴重,有的已經歪歪斜斜,板壁黃中透褐,無聲中散發出歲月的斑駁。一層門板被洗刷得一塵不染,與二層烏黑的額面形成很大的反差。門板的背後是木質店櫃,這木質店櫃是稀罕之物了,現在已經很少能見到。我們很想在找到當年做生意的店老闆,如今已是物是人非,只留下了冷清的街道給人無限的遐想。

《屏南縣誌》記載,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分古田縣北鄉設置屏南縣,縣衙在雙溪,隸屬福州府、閩海道,直到1950年才把縣政府搬到現在所在地。由於這一段歷史,所以雙溪留下了一大批精美的古民居。據了解,雙溪的大戶宅院較多,有陸宅、張宅、周宅、蓋屏厝、宋宅等,其中算宋宅保存得最好,在外的名聲也最大。

相關視頻

屏南雙溪古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