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汉村怀古(冀彦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汉村怀古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古汉村怀古》中国当代作家冀彦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古汉村怀古

五月,红妆谢尽,绿意正浓,我乘了长治至焦作的高铁,从一个故乡向另一个故乡风驰电掣而来。三十二年前,我曾在焦作中州铝厂工作,焦作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此次,是旧日的同事加好友、亚峰同学邀我前去的。

少年时别过,离别的情景依然如在眼前,此时再次踏上这方土地,到站下车,曾经的豫北乡音便一下将记忆唤醒,浓烈的气息都是熟悉的味道——中不中?中!

(一)

到的中州铝厂生活区,抬头不远,即是著名的云台山风景区,巍巍太行山如一围巨大的横屏横列在北面,它尽职地阻挡着冬季朔北的寒流,同时在炎炎的夏季也将更多的火热留在了此地。

老友重逢,自是欢欣不已。晚上。老同学在家中炖了一大锅的肉,又弄了几个菜,邀来相知的几位朋友作陪,酒酣之际,听说我已到过云台山风景区,一位提议:明天,你们可以到古汉村转转,那里埋着汉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

一句话,让我很是诧异:自己三十二年前生活工作过的地方,竟然早在1700年前的汉代已经是风云际会的龙兴之地了。

(二)

第二天, 亚峰同学联系了古汉村的村支书张宏旦陪我们一同前往。

汉献帝的陵寝在古汉村南500米处,墓地呈四方形,周围用矮矮的砖墙围挡,围墙内堆填了红土,最高处有7、8米的样子,在土堆上遍布密密的树木和荆棘,绿意葱茏,郁郁森然,完全将陵墓严严地覆盖起来。

举目南望,陵园占地并不太大,看不到帝王陵墓中常见的神道和石人石马,与想象中皇帝的规制相去甚远,这确也印证了刘协其末代皇帝、被人挟持的尴尬身份。张书记介绍说:别看汉献帝禅陵小了些,但因为该陵是豫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帝王陵,2013年3月5日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三)

三国演义》中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指的便是刘协。

公元181年,刘协降生在大汉帝王之家,贵为皇子,含着金钥匙而来,自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呼奴唤婢的风光。但不幸的是,他出生之时,大汉王朝却行将气尽,中原大地,群雄逐鹿,豪强四起,觊觎汉室江山久矣。为了证明自己乃正义之师、替天行道,虎狼之辈将还是乳臭黄发的刘协似玩偶般玩于掌股之间,先是权臣董卓废汉少帝立刘协为汉献帝,假借其名号令天下。后董卓伏诛,刘协又被董卓的部将李傕和郭汜挟持到西安,几经争夺又返回洛阳。后来,兖州牧曹操雄起,刘协又被曹枭雄劫往许昌,其时刘协也才15岁的年纪。

边看边听张书记叙说,同行的人一阵唏嘘,这时张书记玩笑道:曹操虽说限制了刘协的自由,使其政治上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但刘协的小日子还是蛮不错的,人家曹操为了得到汉室江山,把三个女儿都给了他汉献帝了。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先后将自己的大女儿曹宪、二女儿曹节、三女儿曹毕嫁与献帝,并立二儿女曹节为皇后,自此,曹操的政治地位愈加巩固,蜀国刘备和东吴孙权等竞争对手的政治影响日趋弱化。

公元220年,在曹操二儿子曹丕的威逼下,汉献帝刘协禅位于曹丕,被降作山阳公,食采于所谓的山阳公国(现在的焦作修武一带),从此,刘协彻底地退出了政治舞台,汉朝灭亡。

(四)

一阵风儿吹过,不远处的竹林沙沙沙地一阵喧响。循着声音,张书记说:那片竹林下面也是一块墓地,下面埋着汉献帝刘协的后人刘瑾。大概三十多年前,刘瑾墓被盗贼所盗掘,挖了个大洞,我曾下去过,墓室可真叫个大呢!

刘协蛰居于山阳城后,远离了帝位,也远离了政治漩涡。经过这样命运多舛的人生际遇,他终于大彻大悟,将心比心,他变得非常体恤民生,看淡了人世间那所谓的权力和富贵,素衣简行。尽管仍是山阳公国的行政长官,按理可以继续养尊处优,但他放下了皇帝的架子,甘心与民同忧共苦,处处替百姓着想,尽自己所能解除百姓的疾苦。

据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刘协成为山阳公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山阳宣布了减免税赋令,一下子便赢得了百姓的欢迎;他涉足农桑,亲自下地躬耕菜圃,经常访贫问苦民众。同时,他还利用在宫中学到的皇家医术,身背药箱免费为山阳的百姓看病,救治了许多贫苦人的性命。因此,在百姓的眼里,刘协就是那救苦救难的华佗在世。

山阳的百姓也以宽阔的襟怀接纳了刘协。他禅位不久,为了感谢他的悯农仁政和医者仁心,当地老百姓自发筹资在云台山上修建了一座亭子,供刘协和他夫人散心登高时歇息观望。

公元234年,刘协薨,葬于古汉山西边的一片开阔之地。刘协死后,山阳百姓感念他生前的德行,纷纷用帽子、衣服盛着黄土倒入墓穴,堆起了山一样的墓堆。在百姓的心中,这里埋葬着的,不仅仅是一位可怜的汉代没落皇帝,更是一位与民同乐、医人疾苦的大善人,为了永远地纪念他,陵墓旁不远处的小村落也因此而改名叫做了古汉村。

亚峰同学指着不远处冒着白烟的烟囱:看,那就是咱们的中州铝厂。听得出他话语里的深情,三十二年的耳鬓厮磨,中州铝厂已经在他感情的世界里占有了很重很重的一隅。因为,与成百上千的莘莘学子一样,伴随着铝厂的发展、成长,他已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交给了这方土地。 [1]

作者简介

冀彦峰 山西长治人,生于1966年9月,高级政工师,长治市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