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漢村懷古(冀彥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漢村懷古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古漢村懷古》中國當代作家冀彥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古漢村懷古

五月,紅妝謝盡,綠意正濃,我乘了長治至焦作的高鐵,從一個故鄉向另一個故鄉風馳電掣而來。三十二年前,我曾在焦作中州鋁廠工作,焦作可以說是我的第二故鄉。此次,是舊日的同事加好友、亞峰同學邀我前去的。

少年時別過,離別的情景依然如在眼前,此時再次踏上這方土地,到站下車,曾經的豫北鄉音便一下將記憶喚醒,濃烈的氣息都是熟悉的味道——中不中?中!

(一)

到的中州鋁廠生活區,抬頭不遠,即是著名的雲台山風景區,巍巍太行山如一圍巨大的橫屏橫列在北面,它盡職地阻擋着冬季朔北的寒流,同時在炎炎的夏季也將更多的火熱留在了此地。

老友重逢,自是歡欣不已。晚上。老同學在家中燉了一大鍋的肉,又弄了幾個菜,邀來相知的幾位朋友作陪,酒酣之際,聽說我已到過雲台山風景區,一位提議:明天,你們可以到古漢村轉轉,那裡埋着漢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

一句話,讓我很是詫異:自己三十二年前生活工作過的地方,竟然早在1700年前的漢代已經是風雲際會的龍興之地了。

(二)

第二天, 亞峰同學聯繫了古漢村的村支書張宏旦陪我們一同前往。

漢獻帝的陵寢在古漢村南500米處,墓地呈四方形,周圍用矮矮的磚牆圍擋,圍牆內堆填了紅土,最高處有7、8米的樣子,在土堆上遍布密密的樹木和荊棘,綠意蔥蘢,鬱郁森然,完全將陵墓嚴嚴地覆蓋起來。

舉目南望,陵園占地並不太大,看不到帝王陵墓中常見的神道和石人石馬,與想象中皇帝的規制相去甚遠,這確也印證了劉協其末代皇帝、被人挾持的尷尬身份。張書記介紹說:別看漢獻帝禪陵小了些,但因為該陵是豫北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帝王陵,2013年3月5日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

(三)

三國演義》中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天子指的便是劉協。

公元181年,劉協降生在大漢帝王之家,貴為皇子,含着金鑰匙而來,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呼奴喚婢的風光。但不幸的是,他出生之時,大漢王朝卻行將氣盡,中原大地,群雄逐鹿,豪強四起,覬覦漢室江山久矣。為了證明自己乃正義之師、替天行道,虎狼之輩將還是乳臭黃髮的劉協似玩偶般玩於掌股之間,先是權臣董卓廢漢少帝立劉協為漢獻帝,假借其名號令天下。後董卓伏誅,劉協又被董卓的部將李傕和郭汜挾持到西安,幾經爭奪又返回洛陽。後來,兗州牧曹操雄起,劉協又被曹梟雄劫往許昌,其時劉協也才15歲的年紀。

邊看邊聽張書記敘說,同行的人一陣唏噓,這時張書記玩笑道:曹操雖說限制了劉協的自由,使其政治上成為了一個傀儡皇帝,但劉協的小日子還是蠻不錯的,人家曹操為了得到漢室江山,把三個女兒都給了他漢獻帝了。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先後將自己的大女兒曹憲、二女兒曹節、三女兒曹畢嫁與獻帝,並立二兒女曹節為皇后,自此,曹操的政治地位愈加鞏固,蜀國劉備和東吳孫權等競爭對手的政治影響日趨弱化。

公元220年,在曹操二兒子曹丕的威逼下,漢獻帝劉協禪位於曹丕,被降作山陽公,食采於所謂的山陽公國(現在的焦作修武一帶),從此,劉協徹底地退出了政治舞台,漢朝滅亡。

(四)

一陣風兒吹過,不遠處的竹林沙沙沙地一陣喧響。循着聲音,張書記說:那片竹林下面也是一塊墓地,下面埋着漢獻帝劉協的後人劉瑾。大概三十多年前,劉瑾墓被盜賊所盜掘,挖了個大洞,我曾下去過,墓室可真叫個大呢!

劉協蟄居於山陽城後,遠離了帝位,也遠離了政治漩渦。經過這樣命運多舛的人生際遇,他終於大徹大悟,將心比心,他變得非常體恤民生,看淡了人世間那所謂的權力和富貴,素衣簡行。儘管仍是山陽公國的行政長官,按理可以繼續養尊處優,但他放下了皇帝的架子,甘心與民同憂共苦,處處替百姓着想,儘自己所能解除百姓的疾苦。

據當地老百姓口口相傳,劉協成為山陽公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在山陽宣布了減免稅賦令,一下子便贏得了百姓的歡迎;他涉足農桑,親自下地躬耕菜圃,經常訪貧問苦民眾。同時,他還利用在宮中學到的皇家醫術,身背藥箱免費為山陽的百姓看病,救治了許多貧苦人的性命。因此,在百姓的眼裡,劉協就是那救苦救難的華佗在世。

山陽的百姓也以寬闊的襟懷接納了劉協。他禪位不久,為了感謝他的憫農仁政和醫者仁心,當地老百姓自發籌資在雲台山上修建了一座亭子,供劉協和他夫人散心登高時歇息觀望。

公元234年,劉協薨,葬於古漢山西邊的一片開闊之地。劉協死後,山陽百姓感念他生前的德行,紛紛用帽子、衣服盛着黃土倒入墓穴,堆起了山一樣的墓堆。在百姓的心中,這裡埋葬着的,不僅僅是一位可憐的漢代沒落皇帝,更是一位與民同樂、醫人疾苦的大善人,為了永遠地紀念他,陵墓旁不遠處的小村落也因此而改名叫做了古漢村。

亞峰同學指着不遠處冒着白煙的煙囪:看,那就是咱們的中州鋁廠。聽得出他話語裡的深情,三十二年的耳鬢廝磨,中州鋁廠已經在他感情的世界裡占有了很重很重的一隅。因為,與成百上千的莘莘學子一樣,伴隨着鋁廠的發展、成長,他已將自己最美好的時光交給了這方土地。 [1]

作者簡介

冀彥峰 山西長治人,生於1966年9月,高級政工師,長治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