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类别: 自然风景区

地点: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海拔: 5000米以上

荣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2017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2017年8月29日下午,可可西里保护区内的索南达杰保护站正式开通卫星通信固定站,标志着可可西里成为中国四大无人区中首个接入互联网的地区。[1]

目录

历史沿革

1995年青海省政府将该区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1996年公布。

1997年12月国务院批准并公布该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9年9月更名为"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6年4月,青海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部署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提出将力争于5年内建成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地,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

区域范围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为:东至青藏公路,西至青海省界,北至昆仑山脉的博卡雷克塔克山,南至格尔木市唐古山乡与治多县界,东经89.25°-94.05°,北纬34.19°-36.16°,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核心区为可可西里山与乌兰乌拉山--冬布勒山之间,面积1.55万平方公里。

保护目标

植物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高等植物约202种,分属30科102属。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仅存在个别种类,如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200多种植物中,青藏高原特有种和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和东帕米尔分布的种在区系成分中占主导地位。并有一定数量的北极高山成分,而温带亚洲分布的种较少,温带和世界广布的种极其个别,仅出现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水域生境中,如海韭菜和眼子。据初步统计,该区青藏高原特有种有84种,约占该区全部植物的40%,其中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特有种和变种约有8个以上。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东帕米尔分布的种50个左右,占该区植物的35%。北极-高山成分约有5种。

动物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知哺乳类动物有30种,隶属于5目12科20属;鸟类有56种,隶属10目22科。此外,本区产2种裂腹鱼类及4种鳅类,几乎全为高原特有种。爬行动物仅青海沙蜥1种。拥有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可可西里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

由于该区地势高亢,气候干旱寒冷,植被类型简单,食物条件及隐蔽条件较差,动物组成简单。但是,除猛兽猛禽多单独营生外,有蹄类动物具结群活动或群聚栖居的习性,种群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生态价值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北源水系,西部和北部是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区内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07个。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544.5平方公里,是青海省第四大湖。可可西里湖泊大部分为咸水湖或半咸水湖,矿化度较高。区内现代冰川广布,冰川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有布喀达坂冰帽冰川,马兰山冰川、岗扎日冰川等。该地区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山谷冰川,地表冻丘、冻帐、石林、石环、多彩的高原湖泊,盐湖边盛开的朵朵"盐花",以及现代冰川下热气蒸腾,水温高达91℃的沸泉群等,组成了特有的旅游资源。乌兰乌拉山末端长达2000米的海相侏罗系剖面,对于开展地质、古地理、古生物等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可西里地区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铅、锌、铁、石英、玉、煤、盐等。青可可西里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和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在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和生态探险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生态价值。

申遗成功

2014年11月22日,青海省印发《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方案》,标志着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青海省政府从可可西里、昆仑山、"三江源"、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等"申遗"备选提名地中进行严格筛选,最终确定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根据工作方案安排,"申遗"工作共分为建立申遗工作机构、申请列入中国预备清单、开展资源调查评价及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正式文本撰写、综合整治和迎接检查等五个阶段。青海省计划历时两年半时间,于2017年5月底完成世界遗产委员会年会表决前的所有准备工作。有关"申遗"工作正在逐步、有序开展。

2017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