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鼹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鼹鼠[1]学名Mogera insularis insularis)又称高砂鼹鼠穿地鼠闷鼠奔地龙,是小缺齿鼹指名亚种,为台湾特有亚种。

分布

台湾鼹鼠分布在台湾本岛的平地和中高海拔约3000公尺的山区。

命名由来

台湾鼹鼠最早记录于1862年,由英国外交官史温侯(Swinhoe)发现,命名为“Talpa insularis”。之后鼹鼠科内的属名重整,学名改为“Mogera insularis insularis”。

特征

  • 体长约10到13公分,尾长约1到1.5公分,具保暖性的灰黑色柔软短毛。
  • 眼睛退化成细小尖形,上下眼睑均不会眨动。
  • 前肢掌部与趾部合成一个像铲子便于挖土的平面。

习性

台湾鼹鼠日间活动于地底,夜晚会至草地、果园等底层觅食,食物以昆虫幼虫和蚯蚓为主。

参考文献

台湾鼹鼠

  1. 台湾鼹鼠,痞客邦清茂农常,2016-05-25